长城,自定义为心目中的硬性风骨,“愿望清单”里设置为览尽四季之美。
居庸关长城,属意在春。
说到居庸关长城,大约会先想到太爱题字留名的乾隆帝吧?得说“居庸叠翠”四字确是点出精要,层峦叠嶂的险要之地太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战国时期燕国就已经称其“居庸塞”。

(南关城楼、马蹄形瓮城)
(远看北关城楼)
(北看北关城楼)
(南看南关城楼)
(云台处看南关城楼)
居庸关长城,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长城蜿蜒于东、西两山之上,有南、北关城居中相牵,“天下第一雄关”以老鹰展翅之姿、呈敏锐而威猛之势;南、北两处关楼之上均有炮台、垛口;两城楼下之间有云台、街市等等,南关城楼建有马蹄形瓮城,西侧不远另有一处户曹行署,即明朝户部常设在居庸关的衙署等,无不令人遥想当年。

(户曹行署关闭中。有规制的建筑院落设计:前重门后寝室,左右为吏胥们的生活起居专用)
须有些特别说明,比如瓮城:即城楼与城楼之间或城楼与箭楼之间,彼时专称的建筑形式。可否想起“请君入瓮”或“瓮中捉鳖”?

(瓮城里,戍边将士的供奉)
云台:建于元代至正五年(1345)年,汉白玉筑成,现存为过街塔塔基。即使身为观光客、不去深究来历图文,那券门之下的精美石雕也令人驻足欣赏。




(云台券门下看南关城楼)
“居庸叠翠”为御定燕京八景之一,刻石立于西山一侧。
有御笔在也无碍自定义,执着属意一场杏花微雨。
(东山长城入口处)
(东山繁花映衬西山长城)
(长城工事之敌楼内景)
(东山长城东山楼)
三月二十八日那天预报次日有小雨,这恰逢其时的杏花雨如何肯错过?赶紧预定第二日的门票去赶赴一场春天的盛宴。
(从东山长城下至北关城楼处)

(南关炮台及西山长城风景)
长城不老,因始终有后人的续写。
假如春天那漫山杏花是大自然的着色渲染,而长城及长城脚下的京张铁路则是人类奉出的智慧。近些年有热议美称的“开往春天的列车”,或为添彩、或为铭记一段史诗一个人。
老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1905-1909建成,中国首条自行设计、建造、投入使用的铁路,其中北京昌平南口至八达岭路段(途径居庸关)最具难度,詹天佑以及他所设计的、保证爬坡动力及安全的“人字形”铁路,将永被后人铭记。




东山一侧的长城4号敌楼(前四张)、2号敌楼处(末一张),都是看那道风景列车的最佳处。
游龙般白色观光列车驶来,大有苍龙在山、白龙于川的豪迈之感。
苍龙在山,当娇美杏花遇见沧桑长城,带来撞色搭配般的审美意趣、是强烈的视觉冲击;或目睹铁汉柔情而代入感的百转千回。
白龙于川,蜿蜒而至、则若分花拂柳而来的探看。
那一刻,杏花正微雨......
(或许,我们幻想过一个人的长城,其实这天是遇到过为杏花小火车而来的同好人群,只是散落在偌大地界,每个角度拍都显得空旷无人。如此虚空下不免祈祷往日回归
)
(明日又清明,这并不适合跨省外出的怀念季、就托于这场杏花微雨吧。至亲自有至情在,没有什么能隔断那份懂得!
)
另:杏花微雨天气,美则美矣然光线不足、颜色景深都受损,部分图片做了微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