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不上学2:艰难的一天

(2013-12-17 22:49:32)
标签:

育儿


 

(这是正式咨询的第一篇日志,为了保持原貌,基本保留了日志全文)

 

7号就陆陆续续闹了几场情绪,晚上不愿意睡觉,要求一直不睡,后来又要求不睡自己房间,和妈妈睡,我同意了。陆续说了几次不想上学,害怕上学,10点左右入睡。8早上550,从睡梦中醒来,嘟囔不要去上学,我回复:妈妈知道你有点不想上学,现在先睡吧。继续睡觉。

上学已经一个月了,小米对学校的恐惧却与日俱增,紧张情绪从早晨蔓延到了晚上。小米说不想去上学,妈妈说“知道你有点不想上学”,我们仔细讨论了这个细节,事实上,这是一个虚假的共情。妈妈只是机械地说了这句话,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处境。

 

650左右,醒了,说不想去上学,今天一天都不去了,要在家里睡到10点。我起床,安慰他放假后大家都有点不适应,妈妈也要克服不适应去上班,你再睡会儿,等下叫你。然后去洗漱安排早饭。爸爸来到床上逗他,7点整,我进房间,揉他说要饧面团,该醒了,原来这招很有用,今天还是表示不起来,要求爸爸从房间出去,爸爸从房间出去,我拿了衣服给他,半拉半就穿上了衣服,然后要求要看180本书再去学校,跑自己房间翻了2分钟书,我喊他吃早饭,来到餐桌边,不高兴地说我要吃100个豆沙包才能吃饱。我说我做的豆沙包有个名字,一个叫第一个豆沙包,另一个名字叫100个豆沙包。他笑着洗了手,很慢地开吃(平时他的吃饭速度很快,胃口也不错)

起床的这个过程,给人的感觉是很“满”。小米说不去上学,一天都不去了,妈妈不自觉进入防御状态,接下来的行为,包括安慰劝说、揉面团、帮孩子穿衣服,都围绕着一个潜在目标——让小米去上学。在这里妈妈忽略了一点,小米说不去上学,并不是真的不去上学,而是用这种方法处理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要给孩子这个空间。后来,孩子说要看180本书、吃100个豆沙包,都是在处理情绪。后来妈妈说我做的豆沙包“另一个名字叫100个豆沙包”,这种幽默的方式让孩子感到愉快放松,孩子便笑着洗手吃饭了,这个细节是整个早晨的一个亮点。

由于妈妈把孩子处理情绪的语言当真了,心中开始防御孩子,那么,就会觉得自己有义务为孩子的情绪做点什么,接下来就是各种的劝说、安慰、讲道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一条规律:一旦我不开心或发牢骚,就可以轻易地吸引妈妈来帮我处理情绪。那么,孩子就会有意识地运用这个方法向妈妈索要安慰。这是他们母子之间的一个行为模式,这就是我前文说的“妈妈过度代替孩子处理情绪,放大了孩子的哭闹状态。”

 

快到7点半了,我提醒他,问他是否要和我一起出发,如果要速度需要快一点,他还是磨蹭着,最后把吃不下的半个塞到我嘴里。说需要在家里再呆很久,我说那你去刷牙洗脸也是在家里啊,去刷了牙洗了脸,这时已经740了,他要求再在家里呆10分钟,我说不行快迟到了,呆3分钟吧,他说4分钟。我提醒他现在741,745出发,他跑到床上坐着,说要利用这个时间平静会儿。因为他的手指头在蜕皮(紧张,天天啃指头)我去给他的手指头搽油,然后和他说咱们一起深呼吸吧,你不是喜欢葵花点穴手,古代练武的人都要吐纳,就是深呼吸哦。他和我练了10来次,突然跑开说要去看书了,这4分钟还不如用来看书呢。我提醒他现在只有一分钟了,他开始大哭,表示搽油的时间不算。我说刚才没有约定这个,如果有这个约定,明天可以提出来,现在说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上学、上班都要迟到了。哭了一会儿,爸爸说拥抱一下,抱着他,情绪略为平静了,之后半拉半就穿了鞋子出发了。

小米说在家里呆很久,并且说要平静一会儿。那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平静。但是,这时候妈妈的搽油、一起练深呼吸,玩葵花点穴手,其实是在破坏孩子的平静。从这段文字中,我几乎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无言的焦虑。表面上看,妈妈很有作为,一直在关心孩子,其实,她并没有看到孩子当下的真实情绪状态和需要,只是自己在忙活着——忙着把时间填满,似乎这样就可以抵挡焦虑。但是,焦虑是挡不住的,这种情绪悄无声息地传递给了小米。小米没能安静下来,却感知到了妈妈的情绪,妈妈的提议也没能吸引他,他又想到了另一个让自己平静的办法:看书。这时候妈妈说时间到了,对上学的恐惧再次袭来,加之没有自我平静的空间,小米在这一瞬间爆发了。

 

下了楼,想到要上学哇哇大哭,但可能又觉得不好意思,又改成了小声哭泣,我和爸爸牵着他的手,说一些话,转移他的注意力,快到学校门口,开始说,我每次走到这里,就不想往前走,只想左拐。爸爸说,上学有什么困难,爸爸和你一起面对,现在妈妈要去上班了。孩子开始哭泣,我搂了他一下,和他告别,他小声哭泣着说妈妈再见。

孩子恐惧上学,那么,早晨起床和路上的时间,本来是处理情绪的最佳时机,在路上小米爸小米妈也是一直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没有真正面对恐惧情绪。小米说“不想往前走,只想左拐”,他在表达自己的感觉和困境,爸爸只是笼统地说和他一起面对,事实上,小米依然感觉孤立无援。

 

(以下是爸爸的日志:)

和妈妈再见后,爸爸带着小米沿着小路向学校走去,小米很紧张,说不想去学校,爸爸鼓励小伙子,节前我们已经很进步了,现在紧张了,爸爸继续陪你一起面对,我们分步做,先走到学校门口。小伙子把里边衣服的袖子弄了出来,说外面的衣服擦眼泪难受。然后爸爸牵着小伙子的手向前走,小伙子走着,然后到马路左边的宣传栏说要边看边走。走到学校门口,开始哼唧:我不想进去,爸爸抱着小伙子说:爸爸陪你一起。小伙子看上去很紧张,有点儿牙齿发抖,爸爸抱了小伙子一阵,然后告诉小伙子说:今天805上课,早操换时间了,我们该进去了。到了学校门口,爸爸牵着小米,说我们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第一个台阶,小米上的很犹豫,后面的台阶就好了。到了铁门,门卫把小铁门打开了,爸爸鼓励小伙子先迈一只脚进去,小伙子把两只脚放在铁门与地面间的空隙里,说我就这样了。爸爸先进了小铁门,然后小伙子就转过身蹲下了,说我这样了。小铁门开的时间长了会发出警报声,爸爸就说我们该进去了,都警报了,不知道警察叔叔好不好来。小米蹲着不动,爸爸就把他抱了进来。进来铁门,小伙子说我不过黄线(进了铁门后,有一条黄线,每天有老师和值日生站在黄线里,来的同学要跟老师说good morning, teacher;老师早上好,并鞠躬,然后进去),爸爸没有接他的话,一侧的墙上贴着军队的介绍,爸爸说还从来没有看过呢,然后牵着小伙子的手过了黄线向里走。向教学楼走的路上,小伙子说我就到教学楼门口,坐那儿不进去了。爸爸说陪你一起进,极速蜗牛到了最后,没有魔力了,都是自己一步一步向终点爬去呢,爸爸陪你到教室门口。小伙子就在教学楼门厅呆着不动,哭,怕影响上课,爸爸让小伙子不要大声哭,小伙子还能控制住。

其实爸爸是很有耐心的人,据说在朋友们的家庭聚会当中,也深得众多孩子的喜爱。但小米连续一个月的哭闹,也让爸爸深陷焦虑的泥沼,只是一门心思地“推”着小米进学校。虽然这个过程看上去很耐心,但没有顾忌到小米的感受。这让小米的上学之旅变得更加艰难。

 

上课铃响了,小伙子说怕上数学课,爸爸说你都会了呀,怕什么呢?小伙子说怕给题目画圈(应该是老师向培养同学们审题的习惯,让他们做题前把题目上重要的地方画上圆圈,有一次小米题目做对了,但是题目没有画圈,老师没判对),爸爸鼓励小伙子尽管去画,画错了也没有关系,爸爸和妈妈晚上和小伙子一起改,看看有什么规律,我们一起研究下。半劝半拉着到了教室门口,流着泪就是不肯进去,爸爸说我们就像极速蜗牛,它最后被碰了,滚过了终点线,爸爸也帮你。

小米害怕上课,有更深层的原因,在后面的咨询中有大量的讨论。

 

这时,教务主任来了,说小米,你已经上学一个月了,不应该再这样了,赶紧进教室去。小伙子就哭着来抱爸爸,不肯进,教务主任继续批评他说再这样下去,就该自己选择来上学还是回家了,小伙子越发大声哭了,数学老师打开教室门,班主任也出来了,她们把小米推进了教室,让爸爸走开。爸爸走出了学校门口,心里很难过。

这时,办公室同事来电话了,刚挂上电话,就听见小米的哭声,他自己到了学校的铁门口,在那儿哭呢,门卫阿姨过来劝他,他也不理,只是哭。爸爸就从拐角处走出来,小伙子把头塞在两个铁条间,在那儿哭,然后说要出来。爸爸说不可以,上学是一定要去的,然后呢是怎么克服紧张,爸爸妈妈一起帮助你的。小伙子说我不要你这个爸爸了,你这个爸爸不好。爸爸心里难过极了,说我很好呀,我还得帮你一起呀。小伙子说进去就出来了,爸爸说因为老师要管理40个小朋友,铁门关上后小朋友就不能随便出来了,否则跑出来丢掉了怎么办呢?另外,万一没有关铁门,坏人进了学校怎么办呢?安静了会儿,爸爸说我刚跟同事电话了,我今天在外面陪你,爸爸请阿姨开开门,爸爸带你去教室,你自己进去;或者你在学校门口不上课,爸爸去上班了。小伙子哭着说自己没有选择,不想上学。

爸爸就有点严厉起来(这几天,爸爸都还比较耐心,也很注意说话的口气,结果小伙子经常会在爸爸不注意的时候说爸爸不要这么凶,每次爸爸都蹲下来跟小伙子道歉,然后注意语气,今天早晨也有过),小伙子就说爸爸你不要用这种语气,爸爸就说,你不能只要求爸爸,你也要对自己有要求,现在有两个办法,你选择一下吧。小伙子说都不想选,爸爸就说那我就上班去了,你在这儿吧。能看出来,小伙子很难过,爸爸下了一个台阶,小伙子就大哭起来,爸爸让小伙子注意不要影响别人,不要大声哭。过了一会儿,小伙子说好吧,那去吧。爸爸进来学校铁门,牵着小伙子向里走,这时候,小伙子开始担心数学课没有上了,爸爸说还没下课呢,去听听老师布置的作业,问问老师上课内容,晚上补一下。

不愿上学的事情,连教导主任都出面了,爸爸依然无助地“推”着小米。

 

到了教室门口,有点儿犹豫,爸爸蹲下来抱了抱小伙子,这时,来了个老师,与这位老师聊了一会儿。这时下课铃响了,数学老师出来了,说我们课都完了,你不哭就进来吧,小伙子哭着要趴爸爸身上,爸爸说下课了没关系,你去问问老师作业是什么,讲什么了。然后数学老师和那位英语老师半推着让小伙子进教室,让爸爸离开,刚拐了一个弯就听见小伙子大声哭了起来,爸爸也快哭了,正向外走,数学老师追过来了,说先前小米去门口,爸爸不应该出来,等他哭够了、无聊了就知道回教室,老师也会来带他。爸爸说好,下次会注意。

按照常理来说,爸爸应该出来安慰孩子,但这有个前提,就是爸爸能真正安慰孩子。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其实爸爸并没有完成这个任务,那么,爸爸的反复出现,只会让小米更加痛苦和纠结。

 

这时小米跑了过来,班主任也过来了,数学老师说刚才她对小米说要跟他爸爸谈谈,小米说自己要和爸爸谈,爸爸又不是她(数学老师)的爸爸。对小米说一个老师带40个孩子,不会只管他一个的,别的39个怎么办呢?问小米想过没有,因为自己一个影响其他39个同学,替其他人想过没有?想没想过老师和别的同学怎么看他?再这样,就办一个休学了,明年再上。

现在看来,妈妈此前的担心不无道理,当小米连续哭闹一个月之后,每天早晨也是老师最焦虑的时光了。如果这样哭闹下去,的确有休学的可能。

 

小米低着头也不吭声。数学老师因为还要准备下堂课,就离开了。班主任说班上同学节前都夸小米进步了,说你要和爸爸谈,现在就去吧。爸爸谢过班主任,带着小伙子来到门口,爸爸严厉起来,说那爸爸出去了,你在这儿?小伙子说不好。上课铃响了。小伙子说那好吧,我去吧。爸爸说,那好,我们两跑步进去,到了教室门口,就直接进去吧。小伙子真的跑起来,还没忘记问数学怎么办?爸爸边跑边说,先上课,可以问问班主任。小伙子说好。到了教室门口,站了一下,小伙子就进去了。爸爸在学校外面等到小伙子上完第二节课,出来做完操后就去办公室处理一些工作,然后就又回到学校看小伙子第四节体育课,要让小伙子知道爸爸在外面支持他。

 

对小米和爸爸来说,这是非常艰难的一天。通过这些细节,我们渐渐找到了小米哭闹的真正原因。接下来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真正理解小米的感觉,给小米处理情绪的空间。

 

微信公众账号:yj2003

http://b129.photo.store.qq.com/psb?/V14P9PGa49tZgQ/AH0MOtWC4Gkm8AW8GyFnbPOYrt.nkivaRKZI9yndpMs!/b/dE6b8UyRCwAA&bo=rgGuAQAAAAABACc!&su=0240845393&rf=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