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上学1:小米妈的求助

标签:
育儿 |
比如小米这个案例,每当想起小米爸小米妈曾经做出的努力,我都感动不已。这个咨询有一个特别之处——小米妈提供了技术支持,我们采用电话会议的方式,小米妈咨询,同时小米爸全程参与,遇到关键的环节,小米爸也参与讨论,这是非常好的沟通方式,而且每天的日志都是小米爸小米妈共同完成,也正因为如此,这个记录足有150页!征得小米爸小米妈的同意,我把其中的一部分与大家一起分享!小米爸小米妈也在关注着微信的文章,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次共同的梳理过程。
如果你喜欢,也欢迎把小米的故事转给你身边的朋友们,我们共同成长!
九月底小米妈给我打电话,语气中带着强烈的焦虑情绪,她说孩子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几乎每天都不愿意踏入校门,老师的评价是——“全校多年来都没有看到持续两周哭闹且这么激烈的孩子”。
当时小米妈大致描述了早晨上学的情况,我细致地问了小米妈的应对方法。一般来说,孩子不愿意上学,特别容易联想到父母的强势,当时周围的人也有这样的推测。小米妈觉得很委屈,也很困惑,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小米妈非常忧虑地说,如果一直这样激烈地哭闹下去,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她最担心的结果是退学。说到这里,小米妈伤心地哭起来。小学的孩子因为上学而连续哭闹确实比较少见,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小米妈的担心不无道理。而这样的结果,对任何妈妈来说,都非常难以接受。
我感觉小米妈说话的语气尾音比较弱,不太像是纯粹强势的人。因此,我做出一个大致的推测:妈妈过度代替孩子处理情绪,放大了孩子的哭闹状态。后来小米妈告诉我,她感觉我说出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路,心里豁然开朗。
咨询在十一长假后正式开始,为了让我了解前面的情况,小米妈介绍了孩子的情况,并描述了之前的上学经历。
小米是个六岁半的男孩,今年刚成为一年级的小豆包,他比较没有自信,对竞争性的运动不太愿意参加。很多事情,如果没有非常非常高的把握就不会去做,如果做错了,会激烈地否定之前的所有成就。对于无压力状态下获取知识,他则非常擅长,他已经在阅读中掌握了许多常用字,一年级的数学英语也基本掌握,整个学习过程家长没有干涉。
幼儿园的适应过程非常漫长,小班表现良好,中班换了严厉的班主任,早上一直不愿意上学。大班和老师关系良好,但上学的路上仍不快乐。
入学以后,每天早上哭闹,从第一天的自己入校,发展到两周后在教室走廊打滚,每天早上都是孩子、家长最焦虑的时光,但放学之后情绪良好,能主动完成功课。
学前培训第一天:提前20分钟到达报道地点,学校安排高年级的姐姐带队进入教室,小米开始小声哭泣,安慰5分钟之后,仍然不进队,重新拉到一边安慰,并严肃说明上学是必须的事情,无果,再次哭泣。妈妈重申必须上学,小米要求妈妈在操场外面看着他,最终跟着大姐姐进了教室。
学前培训第二天:说好妈妈不在外面看着,自己了校门,回家时心情愉悦。
学前培训第三天:仍然说好不在外面看着,结果到学校门口开始犹豫,要求妈妈在外面看着,妈妈答应了,他顺利进入校门,放学时心情愉快。
返校日:这天由姥姥接送,无论如何不进校门,最后哭着被老师领走了。
开学典礼:这天孩子先进校准备,家长半小时后入场,小米在校门口犹豫了半天进去。开学典礼有家长给孩子送心愿卡的环节,妈妈的心愿卡先是祝贺他,希望他保持善良、认真的好习惯,在小学生活中更自信、独立,度过快乐的小学生活。小米表示不喜欢妈妈写这些。
9月2日:愉快出门,到学校门口开始犹豫紧张,小米说要先呆一会儿,呆了15分钟左右,期间夹杂着妈妈的劝说、严厉的要求,发火……,他哭了一阵,妈妈让他喝水平静一下,他喝完水后进了校门。
9月3日:孩子要求平静一会儿,妈妈同意了,但一来担心孩子迟到,二来担心自己迟到,又开始新一轮的劝说、催促、发火,再劝说,自己进校。期间妈妈表现得一会儿耐心安慰,一会儿看时间催促,孩子说妈妈变脸太快。
9月4日:孩子有点犹豫,妈妈给了他两片树叶,让他紧张的时候撕掉,孩子拿着树叶进了校门。
9月5日:妈妈给小米报完科学兴趣班,小米拿了三片树叶进去,心情还挺愉快,妈妈觉得孩子有进步。
9月6日:情绪不高,不愿意进去,要求妈妈不能发火。这次妈妈决定不发火,等他平静,但内心还是很急躁,等校门快关了,将孩子推进校门交给老师。这天老师和家长沟通,说孩子不进教室上课,每天进了学校就在门口徘徊。除此之外,上课比较专心,和小朋友玩耍也还不错。
9月9日:到学校门口百般不乐意,劝说安慰无效,树叶也不再有用,妈妈说要去上班,他哭着跟过来,纠缠了半小时,学校关门,老师出来带他进去。老师要求从第二天开始,由家长送他进班。第二天是教师节,孩子准备了贺卡,他让妈妈先写下来,然后自己抄上去,但开始写第一个字特别紧张,要求妈妈握着他的手写,写完第一个字就没问题了。
9月10日:妈妈陪他顺利进班,把贺卡给了老师,看到妈妈要走,脸色变了,但老师让他帮个忙,妈妈趁机离开。
9月11日:妈妈有事,由爸爸送,到了关门时间,推着进了校门,刚好遇到同学出操,后来老师反馈做完操哭闹了一下才开始上课。
9月12日:妈妈送到班里,他追出来在走廊上哭,老师出来接手,要求妈妈快走。妈妈走后,哭声停止了。
9月13日:进教学楼后不愿意进班,妈妈半抱着把他放到座位上,说完再见转身离开。耳边是小米哇哇的哭声,和老师的训斥声。这一天妈妈感觉非常沮丧,毫无办法。
……
从这个描述来看,小米其实有很多优点,在放松的状态下热爱学习,如果从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来衡量,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关于早晨上学的状况,我从咨询记录中摘录出简单的线索,从这个过程中不难看出,小米妈的行为的确有不妥当的地方,比如急躁、焦虑,而且小米开始几天并不激烈,后面反倒愈演愈烈,因此,特别容易把小米妈的急躁、焦虑当做唯一的原因。其实,这只是表面上能看到的原因,我更关心的是,小米妈每天早晨是怎样安慰、劝说、发火的,当时的气氛到底是怎样的呢?同时,还有一个更大的疑惑:急躁焦虑的妈妈有很多,为什么小米会如此激烈地抗拒上学,这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原因?
做咨询的过程,让我深刻理解了每个家庭的差异,没有完全相同的父母,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既有的经验去下定论,而是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弄清楚孩子行为的来龙去脉。每个咨询都是一段独特的探索之旅,让我们一起来梳理小米的故事吧!
微信公众账号:YJ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