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工作坊分享:皓皓的故事3(6.30日讨论)
(2013-07-17 01:14:34)
标签:
育儿 |
(这次的内容有点多,但为了保持连贯性,很多细节舍不得删除,大家慢慢看吧)
6月23日
参加工作坊回家的路上,小朋友已经打了两个电话,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到家后,孩子开的门,见到我非常高兴,我给了他一个拥抱。我说:“妈妈今天好想你呀!”他回应说:“我也想你呢!”我看琴放在地上,走到书桌前,我看到他在看丁丁历险记,我问了一句:数学作业写完了吗?他不太情愿地拿出一张涂改得很乱的纸,错得比较多,还没改完。我看了一下,老公在上面打了很多叉。我说:“错得题会做吗?”他说不会,爸爸让他改了好多遍,还是不会。我说:一会儿妈妈帮助一下你吧,他说:好的,我画会儿画吧。我说:你画好画,如果妈妈还没有做完饭,你就去写点拼音吧。他同意了。我做一半饭,从厨房出来看他,他已经开始写拼音了,我表扬了他自觉。他很高兴地说,他已经写了一半了。我说:速度也变快了呀!但看了一眼,错字非常多,还空了一些,我没说话。
分析:
妈妈回家以后,母子俩亲切地互动,看到孩子的作业,错得比较多,而且没有改完。这种情况,妈妈可以有不同的选择:A消极地发火、感到挫败;B积极想办法改变现状。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选择,决定了后面事情的走向。这位妈妈态度很好地说一会儿帮忙,又建议孩子写会儿拼音。最后发现孩子已经主动去写了,对这个孩子来说,这个行为是非常难得的。当然,孩子的作业质量并不高,但这位妈妈依然延积极的思路,只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没有马上干涉孩子。
吃完饭后,老公说:今天我让他写那张应用题卷子,写了4遍,第一遍全错,第二遍对1道,第三遍对2道半,第四遍入又对一道,改错1道,16道题一共对3道。不过,今天的收获是他终于按要求把字写得工整了,按顺序逻辑从上到下写的。你赶快给他讲一下题吧,不早了。我说知道了。我坐在孩子身边开始辅导他应用题,他开始写了,状态不是很好,腻腻歪歪的样子,写了两道是对的,我表扬了他,他却更烦躁了,要求喝水,我说喝水必须10道题完成以后,现在不能喝。他说:他要被渴死了。我还是温柔而坚定地说:不会的,必须10道题之后再喝。他还是不太想写,我很奇怪,心想:我回来了,他怎么这么烦躁呢?我没说话,看着他,他突然一指左边的眼睛说:“那我写也只能用一只眼睛写了!”我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呢?这只眼睛怎么了?”他说:“爸爸打了一下这只眼睛。”我忙问:爸爸为什么要打你呢?他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做得题错太多了。我一把把他搂在怀里,说:还疼吗?爸爸打你是不对的。孩子说:不疼了。他在我怀里流了点泪, 我看出来他在忍着泪呢。我抱着他拍着他的背说:爸爸打你是不对的,这种打人的方法是不对的,但是爸爸真的是爱你的,他可能看你总出错,实在是着急了。好了,没事了!小朋友在我怀里点头。我放开他,他已经开始冲我笑了,然后小朋友立即像充满电一样,开始以极高的热情继续做题。我也鼓励他说:爸爸刚才和我说了,你的字写得很工整,我们下面写的能不能像上面写的一样工整,他说:可以,他认真地写了一道题,字迹非常工整,他得意地说:我写的和语文老师一样好。我说:嗯,不错真好,好象比语文老师还差一点,但是比爸爸写得好。他非常高兴,又写了几个非常工整的字,并得到我表扬后,要求给爸爸看一下,我担心老公打击他,说一会儿吧,他说:就现在吧!我怕一会儿忘记了。我同意了,他拿着卷子给爸爸看,我跟了过去,他特别期待地给老公看,说:爸爸,你看我这些字写得怎么样呢?我捅了老公一下,老公一愣,忙回答:真是不错好,写得很好。小朋友欢心鼓舞地走了。接下来做题一做得非常好,很多题我以为他做不出来,结果全部做出来了。10道题,只错了3道,而且解题思路是对的,有的只是计算错误,有的看题不太细致,加减写错了。我们两个都非常高兴,我们互相拥抱亲吻,我也不时时机地说:你看,你全能做出来,做题方法都是对的。在学校里也能做好。他很高兴地说:是呀!10题后,我让他喝了水并且吃了一片西瓜,继续做剩下的6道题,也基本顺利,今天是做应有题最顺利的一天。
分析:
这次爸爸又打了孩子,我看了这个情节也感觉很心疼。而且我们特别讨论了孩子的表达方式,他不是直接告诉妈妈,而是非常委婉地讲出这件事情。这位妈妈回忆了一下,类似的事情,孩子很少会直接说出来。
在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妈妈在用心地关注孩子,所以她会从孩子的情绪中捕捉到关键的线索,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妈妈了解了情况并安慰了孩子,孩子的状态立刻像“充满电”一样。
孩子情绪好了以后的表现,非常出乎意料,原来这个孩子既可以写好,又可以做对。
从这个地方可以推测,其实以前孩子被困在了负面情绪当中,没有动力和心力去做事,而当时父母的方法也是南辕北辙,反倒增加了孩子的情绪负担。
我看已经9点多了,我让他洗澡睡觉了,小朋友洗我完澡,我给他擦头,他特别可爱地跑到老公呆得小屋门口,小声问老公:爸爸你要摸小肉肉吗?(平时他爸爸要抱他,他是不让的),老公在屋里问:你说什么?孩子又说了一遍,老公很意外,说:过来,让爸爸摸摸小肉肉。小朋友高兴地跑过去,老公抱了抱孩子。睡前小朋友让我给他读一下《小王子》,我读一段,他读一段。睡前小朋友可爱地说:“小乌龟晚安,小狗晚安(他床上的两个毛绒玩具),妈妈晚安,爸爸晚安。”我回应他,而他爸爸今天也破天荒地回应了他:皓皓晚安。他很开心。
分析:
看到这一段,工作坊中所有的家长都被感动了,我们一致慨叹:小朋友又可爱又善良又积极,而且很大度,不记恨父母,所以,一定要对他好点,不能欺负他!
从这段文字中,我感受到了孩子的愉悦心情,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想在责骂和拖沓中完成作业,孩子高效率地完成作业,自己内心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孩子入睡以后,妈妈和爸爸进行了一次沟通。虽然爸爸打孩子不对,但我相信他也在努力地改变自己,他同意减少负面批评、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不太同意陪在旁边监督孩子写作业,怕形成依赖的习惯。
这位妈妈也有几点反思:孩子到学校不写作业和卷子是因为他不会的太多,他不能控制自己情绪,所以干脆不做了?还是因为我们给他的压力太大,要逃避呢?还是因为我们培养的学习习惯不好呢?5岁前没有刻意关注过孩子学习能力,孩子也比较乖巧,我见过有的家庭可能溺爱得更严重,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学习障碍方面要严重得多呢?还是个体差异造成的?我们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是不是没有长期固化,所以才会这样?
这段思考尽管没有答案,但非常有价值,对于孩子的问题,我们不能想当然,而是要全面地寻找原因。
6月24日
早上6点15分,老公很体贴的起床做早饭了,平时都是我做,可能看到我昨天睡太晚,还要上班而他今天休息。孩子起床洗漱后,吃饭,我从厨房出来,发现桌上孩子的奶洒了,其实碗里的奶不多,老公什么也没说,小朋友拿了张餐巾纸,开始擦,我提醒了一句,看看擦干净了吗?小朋友没说话,我说把碗拿起来,他发现碗底有一圈奶。擦好后,我问他是不是碰的碗劲儿有点大,就示范了一下,拿碗的力度,他试了一下,我说:这样的力度就不会洒了。他开始吃饭。我准备上班了,他可爱地冲我笑一下,做了一个飞吻的样子说:妈妈再见。我说:皓皓再见,上课时好好写作业哟!他回答说:嗯,还像昨天晚上的状态一样好!我高兴地点头说:肯定没问题的。我很高兴他还记得昨天晚上的状态,看来他昨天晚上很开心。
分析:
孩子把奶撒了,但爸爸没有说什么。此前因为擦桌子的事情,爸爸曾经激烈地批评孩子,我猜测爸爸这次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妈妈的方法超赞——理解并示范给孩子看。
孩子记得昨天晚上的状态,的确如这位妈妈判断得一样,孩子昨天晚上很开心。
真心地希望,孩子能这样开心地度过每个晚上!
回家路上,我说:皓皓,妈妈发现最近你进步很大,表现也很好。他高兴地说,我觉得也是,还有你多表扬我我就会更好。我很惊奇问:是嘛?你是这么觉得呀!他说:对,刘老师(拉琴老师)也这么说过。我说:是呀!我也同意!(刘老师的话,我没记住,孩子却记在心里了)
回到家里是7:20,收拾完,7:30分我们开始写作业,写作业前,孩子跑到爸爸那里说:爸爸,我呆会儿给你一个惊喜,我写得很好。老公说:“那好吧,太好了。我一会儿等着看呀。”孩子很高兴地回来写作业,但是我发现孩子状态不太好,发呆基本上没有超过2分钟的,可我统计了一下发现,在15分钟中内,他一共发了8次呆,发呆的时间比写字的时间长。常常是写一两个字,就开始发呆了,发不到1分钟的呆,然后就开始写了,同样是写几个字,又开始发呆。让人煎熬地等待呀!到了半个小时,他已经烦得不行,我让他休息了十分钟,比刚才状态好一些了。他拿着写的作业让爸爸看,前面的确写得好,后面烦躁后字的质量开始下降。但是爸爸还是表扬他前面的题了。
我仔细想了一下,是不是要在他发呆次数超过多少次以上时,提醒一下,而不是按持续的时间。我决定改一下规则试。5次以上,敲桌提醒,10以上,口头提醒,15次以上,警告一下。(杨老师同意,可以改不3、6、8)
分析:
孩子说“你多表扬我我就会更好”,其实,当我们用积极的方法对待孩子,孩子都给了我们积极的反馈,如果我们能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就会受到鼓励,不断强化这些方法。而且,这也是消除挫败感最好的方法。
针对发呆的情况,我们在工作坊中商量了具体的对策,回家计时发现,原来孩子走神时间不长,但是很频繁,于是,就调整了方法。妈妈说5、10、15指的是走神的次数,走神5次的时间间隔可能会很长,我建议她稍微减少一些。
孩子很快烦躁了,不停地说自己累,但是没有到达半小时,我要求他必须继续写。他非常不高兴。其实我心里更着急。我不知道该如何疏导他的情绪,我让他深呼吸,他及其不耐烦。根本不好好做,我只好让他停下来,继续写。
半小时又到了,进度太慢了,但我还是让他休息了7分钟。我们一起在床上练深呼吸,孩子不太配合,最后我和他闹了一下,休息时间到了,我让他变成做数学卷子,换一下思路,好多了,写数学的速度要快一些。
最后又回到语文,已经10:40分了,孩子特别不情愿,难受的不行,我和他说:如果你特别不想做,可以放弃做这些作业,由你来定。他哼叽了一会儿,说不确定,让我来定。我说自己的作业自己定吧,他不同意,闹了一会儿,非让我来定,我非常坚定地告诉他,这件事必须由你自己来选择,他没办法了,最后选择了做,我表扬了他,说你真棒,做事情能够坚持到底,真厉害!他说:那我要豌豆射手看着我。我同意了。他开始写,大约抄了两段,他情绪已经不行了,最要命的小孩子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开始摔铅笔,拍桌子,我抱了一下他,说妈妈理解你心理比较难受,但是不要摔铅笔,他开始闹,一会儿说身上痒得不行,拼命挠腿,一会儿又说嗓子不舒服,不能念字,一会儿要求喝水。我说:喝水可能不能让你嗓子变好,但你现在非要喝水,我可以让你喝,但不要再说嗓子的事了。他喝了水,好了不到二分钟,又开始闹了,我和他说:妈妈知道你现在有点困了,不太好受,可是你自己选择做完作业,你在这里闹也不能完成作业呀!现在再问一下,你是选择坚持完成作业,还是现在我们睡觉不写了,明天你和老师解释。坚持完成作业就要自己坚持呀!你坐在这里也不能睡觉,也不能完成作业。(后来我意识到说得话有点长,我就闭嘴了),他还是选择了写,但并不开始写,一直说自己痒。我给他挠了一会儿,还说腿上痒,我说:那你要觉得痒可以自己挠呀。他挠一会儿,就又说没耐心,需要积攒耐心,开始坐着发呆。我说:可以。妈妈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呆了一会儿,他写了两个字,又说嗓子难受,所以不想读课文抄字。我想了一下,和他说:可以,今天晚了,可以让你不读,但以后抄课文还是要读着抄。他立即高兴一点,又开始写了几个字,不到二分钟,又变回原形,拍桌子,撅铅笔,他闹了一会儿,说:下面的卷子不打算写了,把课文抄完就不写了。我说:可以,皓皓真棒,这么晚了,这么困了,还能继续完成作业,妈妈非常佩服你。他情绪好了一些,又开始写,又是不到二分钟,再次暴怒,大捶桌子和课本,怨老师留了那么多作业,怨这个课文太多字了,我说:“好,我们一定要战胜这篇课文,我同你一起战胜它好吗?我也轻捶了一下课本,说:嗯,我们不怕你!他又好一点,又开始继续写,就这样,反反复复,到了最后一段,我说:妈妈看太晚了,我帮帮你,帮你读,你写会快一点。他同意了,最后一段写得快得多。写完后,我抱住他,和他说:妈妈真佩服你,这么晚了,你这么困了,还能坚持到底,你太棒了!他高兴地笑了,但是小朋友真是有点累了。我帮着他冲了一下澡,他睡了。今天晚上的战斗,我算坚持下来了,
我发现,自己只要熬过了情绪这个坎,好象就容易控制自己了,到最后我的火气越来越少了。但是如何让小朋友控制自己的情况是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毕竟我们是大人,小朋友控制自己的能力差。今天我也发现不再压制小朋友后,小朋友释放情绪的状态,而且也感觉到他依赖惯了,对自己作业不想负责的想法(他一定要我来决定是否做作业),我庆幸我感觉到了,并且坚持了。
分析:
这段文字很长,但我舍不得删减,我们能从中完整地看到孩子的状态,其实,也会理解爸爸妈妈的心情,尽管他们以前的方法是不妥当的。
在工作坊中,我也重点问这位妈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烦躁?
除了复习期间作业多以外,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最近父母的态度在改变,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烦躁了。而这个烦躁当中,也包含从前被压抑的部分。
同时,有个细节让我感到吃惊——妈妈让孩子选择,态度是平静的,其实孩子完全可以放弃,但经过内心的挣扎,他还是要坚持做完。
在这次的作业中,妈妈最大的进步,就是“熬过了情绪这个坎儿”。其实,以前的最大问题,就是没熬过便转而对孩子发脾气,等不来孩子的进步,亲子双方总是在原地踏步。
早上闹钟响了,我头有点沉,还是醒了,发现老公没有起来做饭,我心里怒火立即燃烧起来,我控制了一个语气,叫了一下老公,说:你现在怎么这么能睡呢!他醒了,说:是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没说话,开始洗漱,老公起身开始去做饭了,洗漱时,消极的念头爬上我的脑海,我觉得很沮丧,我觉得自己这两天这么辛苦,为什么老公一点儿不体量我,我每天带孩子写日志到半夜,他早早睡了,第二天还不上班,而我还是继续去上班,还不自觉地做早饭,家里乱得要死,我还做了好多家务他也不上手帮忙,我会被累死的……我情绪变得非常不好,有种绝望地感觉,这时我突然想起工作坊老师说的如何处理消极念头,我没有用纸,我只是开始想:我难过是因为:老公不早起做饭,不收拾屋子,不能理解我,我会被累死。我再想,他没有主动做早饭→可是现在他已经开始做饭了;不收拾屋子→你和他说一下,你说了他可能就做了;不理解我→好象这两天还可以;我还做了好多家务他也不上手帮忙→好象我是因为怕他做不好,所以根本没有让他去做;我会被累死?→好象还不至于。全想完了,发现自己有点过度消极了,情绪好多了。这时,老公和我说,以后回家后,他先看一会儿,让我先洗澡洗头,然后再接手,孩子什么时候睡,我就什么时候睡,日志第二天再补吧。我这时心情又好了一点,他还是关心我的。这时,发现小朋友起床了,自己起的,刚才没有忍心叫他,想让他多睡会儿,我很惊喜,对孩子说:皓皓真棒,昨天这么晚睡,坚持做作业,今天还能自己起床,妈妈真佩服你。他特别高兴。下床时,我允许他发会儿呆,(可怜的小朋友,其实还是没睡醒),他下床,扑到我怀里,我又稍稍强化了一下,说:你真的很厉害。他去洗漱了,我准备走的时候,小朋友出来吃饭,我发现他正是像昨天早上我示范的样子,轻轻小心地把奶碗移到自己身边,我突然觉得很开心,昨天早上我还在疑惑我示范这些是否有必要,可今天小朋友已经认真地用上了。好高兴呀!孩子每一点的改变给予我的喜悦,真是无以言表!
分析:
我们的潜意识有一种本领,当我们内心有个念头或判断的时候,它会全力以赴证明我们是对的。
以这位妈妈为例,当她发现老公没做饭,她的怒火迅速地蔓延开来,从做饭扩展到不做家务、不理解她,最后的结论有点吓人——“我会被累死”。思路走到这里,我们就会坚信自己百般无奈万般委屈,由此会产生一种坚定的信念——“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无论是对伴侣、还是对孩子,一旦进入对错之争,通常都很难沟通。
恰好我们在此前的工作坊中讨论到如何处理消极念头。当时用的就是辩驳的方法,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介绍过,非常简单,也非常有效。我记得用了日志上的一个例子,我把她的念头写在一张白纸的中间,并且让她说出自己的担心,她说了四五条,我写下来并逐条进行辩驳,最后发现她无限放大了自己的担心,内心非常焦虑。我又问她:针对你担心的事情,你付出了哪些努力呢?其实她只是被焦虑情绪囚禁在原地,但并没有采取任何有建设性的行动。这种思维方式在教育孩子上非常普遍。
这次妈妈有了负面念头,她停下来与自己辩驳,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她看到了老公的积极行为(现在去做饭了),也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做家务的事情她没有提要求),那种绝望的感觉在辩驳中渐渐消散。
这一天也非常巧合,接下来老公对她表达了理解,孩子也变得很主动,自己起床了。孩子用昨天妈妈教的方法来端碗,这个小细节带来了满满的喜悦感。
在早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妈妈的情绪坐了一次过山车。看到这段描述,我感动得不得了,直到现在读到这段文字,依然是非常感动,我为妈妈的变化而高兴。真心地希望,每一位妈妈都能快乐地承担教育责任。
下班了,我回家,皓皓听到我回来了,马上从屋子里出来,高兴说妈妈回来啦!然后说:“姥爷撤,妈妈上。”我听了很开心,孩子一般都是不让我看,只让姥爷看的。我来到屋里,他和我说,今天语文老师一上课就表扬他做课堂作业了,今天也跟上路队了。我说:太好了,最近皓皓表现越来越好,老师都发现了。他要求拥抱一下,我们很开心的拥抱了一下。我问他困了没有?他说回家后,在桌子上趴了5分钟。我看他写作业,他有点浮躁,写了几个字就假装要去吃饭,我说这篇拼音要写完才可能吃,饭还烫,他嘴里说着,我就要去吃,眼睛却看着我,看出有试探的意味,我耐心地说我们一定要写完。他说不,但没有站起来,而是继续开始写了。写了几个词后,他又开始说要吃饭去,并且站起来,我拉住他的胳膊,我说,不可以去,必须写完。他又坐下继续开始写。
吃完饭,孩子要求立刻回家,这也比较意外。
分析:
孩子向来是用态度投票的,他说“姥爷撤,妈妈上”,这和以前的态度迥然不同。孩子对父母的改变相当敏感,从这个细节来看,他更喜欢妈妈用温暖友好的方法对待他。
孩子要求立刻回家,虽然是小事,但也是一个变化的明显信号。
回家后,我洗澡,孩子开始自己改语文卷子,我洗完,他已经改了不少,我表扬了他,他很开心。但后面再继续写,他就又开始烦躁,摔笔撅笔拍桌子,我和他说,不高兴不可以这样,笔会被弄坏。他说:他烦得慌。我说:烦也不能再摔笔撅笔了。中间到了半个小时,休息了十分钟,十分钟内,我们俩个玩了一会儿打仗游戏。结束后我让他改口算卷。中间走神频率很高,我敲桌子后,他依然不动,我改成口头提醒:皓皓继续做,看这里,我们现在快一点,一会儿就可以早点休息了。他说同意。但写起来还是那个慢呀,我稍微缩短了一点提醒的间隔。孩子的情绪不好控制呀!
中间孩子突然肚子有点痛,去拉便便了,回来我们完成了剩下的口算,休息了十分钟,休息时,我们俩个玩起了拼图。小朋友继续做语文抄课文,他说肚子还有点不舒服,我就坐在他边上,用手放在他肚脐上,他继续写作业,课文抄得比昨天快一些,中间也有发呆的情况,我会拍一拍他,不知道是因为我在给他暖肚子的原因,他中间反倒没有什么烦躁的情绪,只是有发呆的情况。一会儿他说好多了,又过了一会儿说没事了。继续写作业时,我发现他发呆时,是在想一些白天的事。他一会儿问我:我学前班的时候,考试怎么样呀?我说学前班没有考试呀,他说他还得有呢?我说:妈妈不记得学前班有考试呀!他问:那平时表现怎么样呀?我说:妈妈记得你表现不错,在那里很开心。你现在进步也很大呀!我们不说话了,写作业的时候不说话好吗?他说好的,可一会儿工夫又开始说学校的事情。我只能又打断他,我说:咱们写作业的时候不能说话,一会儿写完,你再好好和妈妈说一下吧!他说好,可明显看出来他一会儿发呆时,脸上还挂着笑,又再想呢!但是后面抄书还比较顺利,孩子没有再出现烦躁的情绪。
十点,我们完成了今天的作业,我和孩子说:今天你用了4个小时完成了作业,昨天是5个半小时,提前了1个半小时呢!当然好象今天作业稍微少一些,但我还是觉得你进步很大。他也很高兴,我们两个拥抱了一下。孩子洗漱睡了。
分析:
烦躁很难一天消失,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要耐心地面对孩子的情绪,这是个不小的挑战。在工作坊中,我们又详细地讨论了怎样面对孩子的烦躁。其实总结起来也很简单:耐心;适度约束;有意调动。这位妈妈也基本做到了,我们只是重点关注了回应的准确性。
孩子在作业量较少的情况下,提前1个半小时完成了作业。在改变的过程中,任何微小的进步都会让人欢欣鼓舞。
6月26日
下班了,孩子在由姥爷看着写作业,我听出来孩子姥爷被孩子惹烦了,情绪已经不好了。我赶紧走过去替换姥爷,姥爷生气地说:这么几道题磨了半个小时,我训他了。我说:我来管吧。我接手后,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妈妈,我给你一个惊喜。他拿出一张英语卷子,说:你看,妈妈,我英语测验得了86分,我一看非常高兴,我一下子抱住孩子,我说:妈妈看到你进步很大呀!太棒了!孩子和我说:老师说了,这是去年的英语考卷,这张卷子最后一道我没来得及做,要不然就是90分以上了。我说:真是呀,皓皓写得英文也很工整,明天英语期末考试也肯定没有问题!他说:就是呀!我让他继续写数学,他的确是在写的时候,走神比较厉害,常常会和我说话。我和他说:皓皓,咱们写作业时,不能说话,好吧!他好象不以为然,写一会儿,还是要说话,我和他说,咱们比赛,谁能在做完这四道题之内,不说话,谁就赢了。他同意了,可是没两分钟,又忘记了,开始说话,我说:你输了!他不干,但还是继续做下去了。
分析:
孩子考了86分,看得出他自己也非常高兴。如果我们沉浸在孩子的感觉中去体会一下,自己考了一个难得的高分,内心是多么欣慰啊,用惊喜的方式展示给家人,收获难得的肯定和夸奖。
回到家里,小朋友先和爸爸说了他的英语测验成绩,爸爸表扬了他,他很高兴地开始写作业了。今天的作业是改数学卷子,写作业的时候,他要求我不用看着他,他自己做,我非常高兴。我在他身后写日志,边看着他,他还是开始写得快一些,后面就开始发呆了。我过去敲了一下桌子,他说:不用你管。我说:好,不过妈妈希望你能快一点写。半个小时后,休息了,他听着音乐和我说,他想玩一会儿ipad,我说可以,他让我去找爸爸。我说:你自己和爸爸说,你说爸爸我休息十分钟了,能不能让我玩一会儿ipad?他过去了,一会儿高兴地回来,手里拿着ipad。休息时间到了,闹钟响了,我提醒了一下他,他有点不舍得,磨了一分钟,还是关上了pad。孩子回到桌前又开始写卷子,并让我离开,我在后面观察着,但是在后面他有时候玩的时候,我看不到。有点担心。中间有几道题他不太理解,我给他讲了一下。到下一个半小时到的时候,他还差两道题,我没让他休息(他自己也没注意)因为他做得比较慢,我心里有点急,明天要考英语呀!还没复习呢!但是在卷子完成后,已经9点半了,我还是保证让他玩了十分钟,我们玩了打仗游戏。
结束后,开始复习英语。我觉得时间很紧张,感觉到自己心里有点急,却没有时间去考虑消除一下这种情绪。孩子在读单词时,不太认真,我让他把手里的贴纸拿到一边去,他放一边了,我低头看卷子的时候,再抬头,他已经在抠手里的一张贴纸了,我火有点上来,一把从他手中抢了回来,抢的过程中那张贴画破了,他一下子难过了,把头扭过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对,我赶快把他抱过来,说:你怎么了?他说那张贴纸是他最喜欢的,说着就哭了,我说:那张真有点可怕,不太好看,他说他就喜欢。我说:妈妈刚才着急了,我想让你早点复习完睡觉,可是你还是在玩贴画,妈妈一着急,从你手中拿得快了,就小心弄玩了,是妈妈不对,可妈妈提醒你过了,你还玩贴画就不对了,来抱一个,不难过了!这里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贴画呢!我真是觉得这个贴画有点可怕。小家伙觉得好多了,一会儿开始继续读单词了。读完,我让他做了一个单词连线,他错了不少,我没有批评他,只说仔细看一下几个单词的区别,然后就让他洗漱睡觉了。今天写作业用了4个小时。
今天前几件是处理还不错,到了晚上,却没有忍住,还是分数这件事在作祟,我还是担心他不及格,会补考,一个暑期就全要复习了,想着就头疼,所以越来越着急。此外,自己观察孩子,他特别喜欢在写作业的时候说话,通过说话就可以知道他大脑在想别的事,而非作业,像这个问题,我一般是和善地打断他说话,告诉他写作业时候不能说话。但他一般没两分钟就又开始说了。我现在经常发现他说话时不看着别人,也就是自顾自说话。而我说话的时候,他也会不关注我,自顾自想他的事。小时候没有好好关注孩子,在孩子长大后就一点点体现出来了。
分析:
当孩子被肯定以后,往往会出现一些自发的积极行为。比如,他要求妈妈不用看着他,他自己做,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孩子内心的积极力量。当然,孩子有这样良好的愿望,并不代表他一下能彻底改变,他依然会发呆、走神。这个过程切忌对孩子求全责备。
妈妈心里着急,把孩子的贴画抢坏了。这次妈妈很快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及时改变态度,安慰孩子并道歉,同时比较客观地指出来孩子玩贴画这个行为也有不妥之处。
我发现,妈妈对孩子的观察更加细致,她从孩子说话内容判断出孩子大概在想什么,也注意到孩子自顾自地说话的倾向。
6月27日
吃饭时有一个小插曲,小朋友正和我说他班里的事,孩子姥爷插进来说别的事,我第一次让姥爷等一下,我认真地听完了孩子的故事,才去和姥爷说话。
吃晚饭后,我们回家了,到了家里,我在和老公说话的时候,我发现他已经洗好手了,以前总是我都洗完手换完衣服后,他还在门口小墩子上坐着,发现他这个变化,我惊喜地说:天哪,你怎么这么快,妈妈没注意,你就已经洗完手了,不行,我每次都在你前面的。说着就假装往卫生间跑,爸爸也在旁边说:是呀,怎么回事,妈妈快洗手换衣服。我看到小朋友冲向衣服那里,用飞快的速度开始换衣服,我洗过手,也四处找衣服要换,结果小朋友赢了,他非常高兴,还认真地把换下来的衣服叠好,放好。我非常高兴,表扬了他。
分析:
类似于姥爷插话的事情,我想以前肯定也多次发生过,但这次妈妈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如果我是孩子,一定会感觉特别好。
孩子对情绪非常敏感,当他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就仿佛涂抹了超级润滑油,一切的行为都变得顺畅起来。他不再需要通过长时间地发呆、磨蹭来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回家洗手、换衣服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让我特别惊喜的一个小细节是——皓皓认真地把换下来的衣服叠好、放好。非常有画面感!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内心的感觉一定是很美好的。
我和孩子说我要先洗个澡,他说要自己抄语文课文,并且和我说,他半个小时休息后准备听一首歌,我同意了。我洗完澡,小朋友在抄课文,抄得速度还不错,字迹有点乱,我说抄得真快呀,不过后面的字要是能像前面的字一样漂亮就好了。他很高兴,让我亲了一下他。他要求我在后面桌子上呆着,说不用我陪着,我同意了。但是,同时担心在后面看不到他玩东西。中间我想过去看一眼他,他却说:不许进门,写完前不能进门呀!我假装说,我敲门不行吗?妈妈有点想你了,他才让我过来,我看到他字写得不太好,但没有说话,只是说,妈妈看看你就很高兴了,抄得还不错,字再工整一点就更好了。我走了。半小时后他看着表呢,开始休息了。
继续写作业,我发现他比上个半小时发呆时间长,我觉得他发呆的频次有所减少,但好象单次发呆时间有点长,但又不想打扰他,我清了一下嗓子,发现他回过神来开始写了,一会儿又开始发呆了,我想他不让我过去,我怎么提醒他呢?我发现他趴在桌子上,我对他说:皓皓抬起头来,他又开始写了。一会儿他让我过来,说他有字不会写,我就过去,教他。发现还是写得比较乱,但基本上快写完了。我让他把不认识的字写两遍,并重新抄了记事本的内容。到休息时间了,他要想玩一会儿手机上的游戏,我让他玩了,我说上一次休息时,你超时了,怎么办呀!他说那这次就休7分钟吧,我说好吧。我订上闹钟,开始忙我的。闹钟想起来,他说忘记喝水了,我说你又耽误时间了,他很痛快地说,那下次也少休几分钟吧。
下面开始写数学卷子了,我看出来他进入状态比较慢,先开始就是玩,抓抓这个,弄弄那个,我在后面记时间那个急呀!一会儿,他才开始做,做了一会儿,又开始了。但过了一会儿,他又继续做作业了,并在15分钟完成了8道题。他自己也非常高兴,跑过来拥抱,我也表扬了他,我让他继续做下面的8道题,我发现他再进入状态时间很长:回到座位上,先美一会儿,再玩一会儿,再愣一会,我提醒了一下他,但感觉状态不是很好,所以我走过去,那时候已经过了8分钟,他只做了2道题,我过去提醒他,他才开始做,到了这个半小时结束,我过去一看,小朋友只做了4道题。我让他休息,我检查答题,很多题是式子对了,可是计算错,有的是计算对了,写答的时候错,更有很多少单位、少答题的。但是我还是觉得他的应用题进步很多,有些题是有难度的,他居然做出来了。休息完了,他过来,我表扬了他,我给他讲题时,我高兴地发现孩子在这么晚的情况下,可以比较注意力集中地听我讲题了,有时候我真怕给他讲题,讲的时候他根本不听,或听不进去,有几道题他是真听进去了,并且复述也正确。但是讲到后面的时候,他状态又不太好了,我也有点着急,天天这么晚睡,太辛苦了。但是我也高兴地发现小朋友,状态虽然不太好(走神),但是他没有烦,想起第一天的情况,我想每一天的努力都是看到收获的,心里很高兴。但是讲完题已经10:10分,还有英语,我让孩子先去刷牙缓一下,再来把英语单词写了,他刷好牙,嘴里说不想写,困死了,我说你可以写快一点,结果他反而说:决不,我可以写得特别好看!结果是非常认真地写单词,写几个,就让我揉下小手指头,我说:你可以不写这么用力,快一点写,不用太标准。但他反而坚持,并且非常有耐心地完成了几个单词,真得写得非常漂亮!中间虽然也有烦的话说出来,但一直在坚持写。真棒小伙子!今天写作业用了5个小时。
写完作业,洗完澡,我非常认真地看着孩子,我现在意识到只要自己专注地对待孩子每一句话,他也用专注地对待我。我听他讲他编的故事,我想以前我是怎样心不在焉地听他讲故事的?又怎样敷衍他的问题?现在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快乐和信任。
睡前,我给他放松,让他深呼吸,他很快入睡了。
昨天还在想他写作业情绪不好,我怎么应对。今天小朋友却以实际行动证明他可以控制自己的烦躁情绪。我希望他能坚持住!我也很高兴地看到他开始控制自己写作业的节奏,想脱离我的监督的意愿!我提醒的节奏有点凌乱,主要是被他请到后面,无法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这个问题还是要好好的考虑一下。
分析:
这一天的作业,如果粗略地看,还是觉得效率不够高。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妈妈和孩子都有很多进步。
孩子写的不够好的地方,妈妈不是马上提醒批评,而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等待合适的机会再说。只要孩子有进步,都会高兴地反馈给孩子。
孩子的进步则更加明显。比如妈妈说上次休息超时了,他主动说这次休7分钟吧;妈妈说这次喝水耽误时间,他就说下次少休点。多么通情达理的小朋友啊!
刚做数学的时候,15分钟做了8道题,在讨论的时候,我还特别问了题型,妈妈说是应用题。天哪,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这应该是他目前为止的最高纪录。妈妈也说他最近应用题有进步。
对比而言,孩子最大的变化,就是没有烦躁。如果根据前两天的情况来判断,以为孩子的烦躁情绪要个把月才能消退。在咨询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对孩子的某个行为,我们严阵以待,所谓的状况却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我们错愕、惊喜还有点小小的失落——所有的对策都没了用武之地。
妈妈看时间晚了告诉孩子可以快一点,小朋友居然说:决不,我可以写得特别好看!这成了工作坊讨论的一个笑点,我们感觉小朋友超级可爱,对他的欣赏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真是不敢相信,这是那个连课堂作业都完不成的皓皓吗?
妈妈用手机拍下了孩子的作业,非常工整,对比以前的作业,完全不像是同一个孩子写的。
6月28日
下班回到姥姥家,看到姥爷非常生气地看着孩子,孩子低头在写,也没有和我打招呼。我走过去,姥爷说:我看根本不能定时间,给他定半个小时写作业,可是他中间给你磨呀,到了点就非要休息,就一篇小状元,他半个小时还写不完,没几道题的事,气死人。不行,写完了算!我没说话,走了过去,姥爷继续说:你看看,今天做的卷子,根本不给你写,你看看这个语文卷,第一道题看拼音写汉字,他全写得是“人”字,明显就是不愿意写。太过份了,数学也是,你看看这孩子写得。今天还留校了,就是不愿意写字,这孩子怎么回事。
姥爷气哼哼地走了。孩子一直没有说话,我坐到孩子身边,轻声地问他:怎么了,你心里怎么想的?心里有没有不舒服,有没有愿意和妈妈说的。孩子把头放到我的大腿上,说:我也不知道,我很烦,上课有点困。我说:为什么不好好做卷子?比如语文卷子?他说:我一看到拼音就烦得不行,不想做。
吃饭的时候,孩子去洗手了,我和姥爷说昨天十一点睡的,孩子可能比较累吧,别说他了。吃完饭。姥爷说:那张语文卷子,听孩子说,两个小时做完的卷子,让他们一节课40分钟完成,他一听就烦了,不想做了。我想了一下,可能是这个原因,加上累了。可这个卷子应该是两个小时的说法是哪来的?是老师说的吧。
我们匆匆回家了,路上看得出孩子状态不太好,心情也比较烦。回到家里,我看他在发呆,我说:妈妈今天第一个洗手了。他立即不太高兴了,非常烦躁地开始着急换衣服,洗手,由于着急,衣服怎么也换不上,急得不行。我换好衣服,抱着他问:怎么了?他说:烦死了,我还没准备好。
他极其不情愿地开始拉了,这种情绪,拉得非常不好。一遍下,他就没有信心了,继续闹情绪。我坚持,他拉了第二遍,他感觉到自己拉得不好了,情绪再次上升,开始哭了,我过去抱抱他,我说,妈妈知道你着急拉好,但是这么急也不能拉好,平静一下,深呼吸就好了。他说:我拉得一点也不好,都快9点了,我才拉了两遍,又起急冒火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是不是我那个许诺起了负作用。我忙说:皓皓,看着妈妈,不管你拉得好不好,妈妈都会让你玩一会游戏,9点到了可以延一会儿时间。他这才情绪好转了一些。之后,又开始拉,还是不好呀!只有一两遍好一些,我表扬了他,但作用不是很大,他继续闹情绪。我有点急了,但保持比较平静地语气说:皓皓,妈妈已经跟你说过了,如果你还是这样闹情绪,那我就走开一会儿,让爸爸看一会儿,要不你就自己到一边想清楚了。但说他不闹了,要继续。我忍耐着,我想除去了我那个不合适的负面因素,他到底怎么回事?是不是还是累了?
拉琴结束了,他这十遍琴,情绪从头闹到尾呀!我有点忍不住了,对他说:妈妈觉得你今天情绪太不好了,时间太晚了,玩手机5分钟吧。他没说话。他去洗澡了,洗澡时我问他,你今天到底怎么回事?他说:他也不知道,说班长有个同学惹了他不高兴,他喜欢的美术课,下周就停课了,他也不高兴。我说:是这样呀!可是下周考试,然后就放假了,所以停课了,考试完所有课都停了呀!他又说:不如我们回家复习得了,这学校里太乱了,天天让写来写去。我说:啊?他却又说:算了,还是这样吧!
上床睡了,孩子居然没有想起来说“妈妈晚安,爸爸晚安”,看来今天是真累了。
孩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和昨天有点判若两人,不答卷,发脾气,我想了想,还是一周下来,孩子太累了,睡眠不足,对情绪影响太大了。而情绪又对孩子的状态影响太大了。对于分数,我觉得这段时间不能太看重,但是每次拿到卷子或接到老师短信时,要有好强大的神经去面对呀!孩子姥爷受不了,也是自然的。
分析:
前一天非常有进步,今天却非常不在状态。
在工作坊讨论的时候,妈妈一直对孩子的情绪来源感到莫名其妙。我问妈妈:如果你被姥爷那样批评了,还有好的心情做作业练琴吗?这位妈妈才意识到,原来孩子后面的烦躁与前面的批评有关。
孩子这段时间的行为,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情绪的巨大影响力。妈妈耐心友好地对待他,他就会有很多积极的行为,像春天的小草一样,悄悄地钻出地面。但是,姥爷的一通批评,又会让孩子的心情跌落谷底无心做事。由此可以推测,以前孩子的种种表现,都是被大人的消极情绪塑造出来的。
当然,孩子这一天的烦躁源头,是因为老师让他们把2小时的试卷在40分钟内完成,孩子一听就产生了强烈的畏难情绪,并由此引发了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