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教育问答 3:讲道理的两种功能
(2013-06-27 23:51:31)
标签:
育儿 |
另外一个问题是弹钢琴,不想每天都练琴,如果练新学的曲子,觉得难,就不想弹,如果让她坚持弹,就会很烦躁,不耐烦,甚至说不想学琴了,但是对于练得好的曲子,她会主动弹,有时也有成就感。在她不想学时我会给她讲道理,让她不要有畏难情绪,只有练多了,就不难了,但是收效甚微,从理智上他知道我说得对,但是从情感上还是不想练,有时看她听不进去我也会脸色不好看,虽然没有打骂她,但她也看出我生气了,会默默地流眼泪,我就会心疼她,只好让她少练两遍。
还有一个让我很困惑的问题:她总是跟我撒娇说想变成只有几个月的小宝宝,让我哄她,或者跟我玩游戏假装自己是几个月的宝宝让我照顾她,这些行为会遭到他爸爸的训斥,我反思是不是因为我曾多次给她讲她小时候很乖、很听话的事情,她也说小时候不管她哭不哭大人都喜欢她不会训她,长大了会犯错会挨训(他爸爸脾气急,爱说她,偶尔骂过她,但没有打过她),她愿意变成小宝宝,不想长大。
杨杰:
你罗列出的所谓的“问题”很常见:不主动,磨蹭,不愿意写口算题,不愿意练琴,撒娇说想变成几个月的小宝宝……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她不想学的时候,你会给她讲道理,让她不要有畏难情绪,练习多了就不难了,结果收效甚微。
通常,讲道理有两种功能。一种是让孩子弄懂他从前不明白的道理。另一种是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式去做。
我们不妨审视一下,我们给孩子讲的道理,有几条是孩子确实不明白的呢?其实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是在滥用这个方法——给孩子施加压力。如果我们通过讲道理,让畏难情绪不再显现,便觉得自己成功了。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有诚意去体会孩子为什么感到困难。
其实,孩子的话,已经给了我们很明显的线索,她说口算题“没有意义”,弹钢琴时,重复练习或者练习新的曲子,格外容易烦躁。也就是说,她在重复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感到烦躁,遇到挑战的时候,也会感到烦躁。从这个地方,就可以引申出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当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体会到不耐烦的情绪,要怎么应对?
其实,那些擅长做事的人,也会有烦躁的情绪,但他们能很好地与这种情绪共处,不会影响做事的进度。如果我们和孩子一起体会这种烦躁的情绪,尝试与这种情绪共处,并最终转化这种情绪,那么,孩子就获得了非常重要的成长。我们还可以挖掘她的成功经验,比如练得好的曲子,她会有成就感。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这个成就感,恰好来自于之前的坚持,以及对烦躁的适度忍耐。
总的来说,你的教育方法比较温和,但是,容易给孩子讲道理,不够贴近孩子的心灵,孩子要当小宝宝,也反映了这一心理需求。
过于依赖讲道理这一方法,孩子看上去会比较乖巧,但也错过了一些深度成长的机会。
有问题请用评论的方式发在“教育问答 征集帖”的后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87a54d0101mvyx.html
微信公众账号:yj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