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撒谎只因太严厉?

(2013-06-05 16:18:21)
标签:

育儿

 

 

一位妈妈发现孩子的作业记录本上,有一项被重重地、完全地涂掉了,仔细辨认是“订正试卷”,妈妈问他为什么涂掉了,他说试卷没发,老师说不用做了。

妈妈问孩子什么时候考的,孩子随口说“昨天”。恰好妈妈偶然得知前一天数学老师没来,就对孩子说:不对吧?孩子又改口说周一。后来妈妈在孩子的书包里看到一张没有做完的试卷,妈妈问是什么时候的,孩子说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妈妈觉得孩子稀里糊涂的。

我看到这个日志片段,第一感觉就是不对劲儿。孩子为什么会把那一项作业重重地涂掉?为什么会把考试时间记得如此模糊?为什么会说试卷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

我对这位妈妈说了我的感觉,我认为这件事情很难用“稀里糊涂”来解释,我的直觉是孩子有意为之,让妈妈留意这件事情。

第二天,妈妈问孩子:试卷还没发下来?

孩子说:妈妈我跟你说实话吧,我没有交卷子。

在孩子承认没交试卷之后,这是妈妈的整个处理过程:

我问为什么没有交卷子呢?他说因为没做完,如果交了,分数会很差。我说如果分数差会怎么样呢?你有什么担心吗?他说爸爸会使用暴力。我说除了这个还担心什么吗?他说罚站,不吃饭,甚至不睡觉。我说我们没有因为你分数差而这么罚过你吧。我问还有什么担心吗,比如妈妈这边。他说你会说我的,大概百分之三十的担心。我说我向你保证,以后不管考了什么样的成绩,爸爸妈妈都不会再批评你,如果爸爸使用暴力的话,妈妈就站在你这边保护你。

我再问你们夏老师怎么会不知道你没交卷呢,你们是怎么交卷子的?他说有时从后面往前传,有时每个人走到讲台。我说那这次怎么交的,他说走到讲台。我说班里还有人没交吗,他说还有的。我说对于没做完的同学,夏老师怎么说的。他说要求课后再做,做完交上去。我说那你怎么带回家了呢。他说没做完的可以带回家做(但是他回家了也没做)。

我让他把卷子拿给我看看,他拿来一张以前已经讲解过的。我说不是这张。他就把那张前一天号称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发的卷子拿来了。我说啊原来就是这一张。

我再问到底是哪天考的,他说不清,一会是这周一,一会是上周一,后来翻开备忘录我看到周三被他重重涂掉的那条数学作业“订正试卷”,我说周三叫你们订正的,那看来应该是这周一考的。我觉得孩子好可怜,他乖乖地抄备忘录,抄好发现这一条自己是无法交代的,只好用了这么一个办法。我还差点就疏忽了,要是没有再次问他卷子的事,他这些心理状况我就无法了解了。

 

从这个处理过程可以看得出来,妈妈的重点是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

我问妈妈为什么是这样的思路,她说:“孩子撒谎不是因为对他太严厉吗?”

太严厉的确是孩子撒谎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导致撒谎的唯一原因。

我与这位妈妈一起分析了整个过程:就算孩子担心成绩不好没有交卷,那么,课后还有机会补上,他没有补;他还可以带回家做,但是,他选择把作业重重地涂掉;就算他不想让父母知道,第二天还可以做完,他依然没有做。甚至妈妈要看试卷的时候,他还试图拿讲解过的试卷来蒙混过关。在妈妈问他原因的时候,他则夸大其词地说爸爸会使用暴力、不让吃饭、不让睡觉,妈妈当时也反驳了这一点。

也就是说,在没交试卷这件事情上,孩子并非一点责任没有,甚至负有主要责任。

但是妈妈的整个处理过程,都没有指出孩子的不妥之处,相当于把责任全部揽在了自己身上,并且向孩子做出保证,无论什么成绩都不批评他,爸爸使用暴力妈妈会站在他这一边。妈妈觉得孩子“好可怜”,其实是过度认同了孩子的感受。

我问这位妈妈:孩子明明在试卷的事情上撒谎了,但他得到的居然是完全的理解和承诺,那么,孩子以后会不会继续使用这个办法呢?

撒谎可能是因为严厉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默许导致的。

如果孩子每次撒谎都可以蒙混过关,那么,他就会把撒谎作为一个有效的策略而不断重复使用。甚至孩子的“稀里糊涂”,也有可能是策略性的,他可以把不想承认的事实裹挟在“稀里糊涂”当中。

事实上,孩子已经在这样做了。比如,有一天的晚餐有鸡翅,他大概是想快点吃到鸡翅,就对爷爷说:妈妈让我们先吃。爷爷信以为真,以为妈妈要晚回来,就和他先吃饭了,等妈妈按时回来,爷爷很吃惊。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说自己很饿。爷爷把这个理由也否定掉了,因为他放学回家吃了很多东西。再比如,有人告诉老师他和另外一个孩子追逐打闹被扣分了,老师要跟他核实一下,他却矢口否认。其实,他是把对待父母的策略,用来对付老师了。

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是你教会的。

如果说这位妈妈教会了孩子撒谎,她一定觉得很冤枉,我相信这不是她的初衷。她的本意是不想让孩子有压力、受到伤害,但因为这件事情的处理重心发生了偏移,孩子学到的内容和她想教的东西,恰好南辕北辙。

那么,这件事情要怎样来处理呢?

这件事情至少要分为三点:指出孩子的错误,承担父母的责任,把试卷做完。如果再深入一点,还可以与孩子讨论,遇到困难或者令人忧虑的事情,是积极行动,还是逃避退缩?让孩子看到,其实他可以有多种选择,完全可以采用更积极的行动。

我把这个片段写出来,并不是要批评这位妈妈,而是要提醒大家,我们特别容易照搬育儿书的某些步骤,却忽略了当下的具体情况。我一直觉得,坚持学习的家长是特别可敬的,看到家长在教育行动中把握不好准确度而走入误区,就觉得特别痛惜。我自己也常常反省,我写下的文字,够不够清晰、准确,会不会误导大家?

了解一个教育理念,只需要几分钟;在行动中融入这个教育理念,可能需要几年。提高教育的准确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我们的公共使命。

 

 

杨杰家庭教育工作坊第3期: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87a54d0101mav0.html

很多人预约了咨询,但前面排了很多人,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有咨询需求的家长可以参加我的工作坊,面对面地交流,且不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

 

以上内容来自微信,我的微信公众账号:yj2003

特别说明:一定要从“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这一栏搜索!(从“搜号码”一栏找到的“某只小_V”不是我哦)

http://s12/mw690/5187a54dtde63dcb3fef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