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3.5日微信讨论:孩子的纠缠来自哪里?

标签:
育儿 |
昨天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向妈妈提了一个要求,妈妈说不可以,你继续争取,妈妈仍然说不可以、不可以。于是,你不断地央求、找各种理由说服妈妈,甚至痛哭流涕、满地打滚,然后,妈妈不耐烦地说:好吧好吧,我答应你了,以后不可以这样了,大家都不喜欢胡搅蛮缠的孩子。我想请问,从一个孩子的角度,你会从这件事情中总结出什么经验?如果妈妈经常这样对待你的要求,你会有什么感觉,会发展出怎样的个性?
这位妈妈开始不答应孩子的要求,在孩子纠缠不休的情况下,又改口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孩子会发现,原来妈妈的立场并不坚定,用痛哭流涕、满地打滚的办法,就可以改变妈妈的决定。孩子一旦发现这个办法很好用,就会不断重复使用。对于父母长辈的任何决定,都要通过央求耍赖的方式,来试探他们的底线,孩子会发现,父母长辈的底线,比他想象得还要脆弱,只要多闹腾一会儿,他们或多或少都会让步,自己总能从纠缠中获得好处。事实上,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变相鼓励,他会不断重复这个策略。渐渐地,就形成了爱纠缠的个性。
如果孩子在每件事情上都纠缠,家长就会不胜其烦,为了息事宁人,常常会主动向孩子做出让步,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怕孩子纠缠,越让步;越让步,孩子越爱纠缠。
爱纠缠的危害,表面上看来,就是沟通困难,本来很简单的一个决定,孩子却执着地挑战你的底线,家长也要防范孩子的纠缠。家长和孩子之间,仿佛有一堵无形的墙,彼此很难轻松地相处,这严重地影响了亲子关系的质量。
爱纠缠的更深层的危害,是孩子一切行为,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久而久之,失去了理解他人的能力。而且,孩子一味地依赖纠缠这个弊端明显的策略,也很难发展出多样化的沟通能力。不难想象,这样的孩子很难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局面呢?答案很简单: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
我曾经反问一位妈妈:“既然孩子纠缠之后,你能答应他,那为什么不直接答应呢?”很显然,这位妈妈并没有认真考虑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认真听,认真思考,然后明确回答孩子,这样,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出尔反尔,也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
还有一点很重要,无论答应还是拒绝,都要坦然地告诉孩子,不要夹带负面情绪。许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怕拒绝,其实,孩子怕的,未必是拒绝本身,而是拒绝的时候,语气态度中夹带了负面情绪。
孩子提要求的时候,我们要极端重视,能答应的,就直接答应,不需要纠缠;不能答应的,纠缠了也没用。
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爱纠缠的个性,那么,在做到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拒绝时不夹带负面情绪这两点的同时,还要做好心理准备。最初的几次,我们平和而坚定地拒绝孩子,他的纠缠指数反倒会激增,这时候,只要我们平静地面对他的情绪,坚定地守住底线,让他的纠缠策略连续失效几次,孩子自然就会放弃这个策略。
附:
网友留言
1
小孩子会认为自己的要求要得到满足一定要胡搅蛮缠,一定要痛哭流涕甚至满地打滚。妈妈经常这样会让自己的孩子分不清自己的要求到底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为妈妈没有明确的持之以恒的规则与态度。长此以往,小孩子的性格多半暴躁与不善沟通,不懂体贴关心理解他人,比较喜欢一味的要求他人,并且觉得理所当然,一旦要求得不到回应与满足,就很容易受伤与受挫。这样的孩子以后到社会上受挫折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都会偏差。
(的确是这样,这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2
我用文字来回答,我父母拒绝过很多很多次,只要与学习无关就拒绝,小时候在江西的乡镇长大,大山区,很想很想到县城去玩,或者看看并不繁华的县城,看看长江和行驶中船,这会让我极大满足(童年快乐莫过于此),父母出差到县城,我会撕心裂肺地跟着去(这个场景记忆深刻),仍会拒绝。等到小学高年级时,几乎也没要求父母什么,有要求也拒绝!父母要求我,我也会拒绝,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个性就是我行我素,上学时,听课也听不进,不知道是否与父母的经常性拒绝相关联
(帮孩子完成童年的愿望,这会成为一生的美好记忆。的确如你所说,总是被父母拒绝,也会本能地拒绝父母。)
3
这件事估计会让我觉得以后什么事都可以纠缠后得到吧,我爸爸就是这种人 ,说话特别狠其实对我狠不起来。 我妈妈说一不二 ,说不给我买的东西从小到大一次都没有破例 ,通常我妈妈说不买我也就不闹了。
如果我是孩子的话,这样的办法会一次管用,就会使用两次,继而会屡次使用,虽然家长每次很烦但是我的目的达到了,对于我来说就有成就感,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强硬蛮不讲理的性格。
(你父母的做法,提供了鲜明的例证。)
4
首先,孩子会觉得:原来大人起初的不同意不是确定的,只要我继续闹使用一些手段,最终他们还是会同意的。
第二:孩子踩准了你的底线,会一次次再去试探你的底线。知道有一天你忍无可忍。孩子会纳闷,为什么你之前都同意,现在就不同意呢?
第三:大人这样的毫无规则,看似满足了孩子,其实孩子是一点安全感都没的。他不知道自己哪些是合理需求,哪些是不合理需求。哪些是值得去争取,哪些是该丢掉的。
(大人行事没有章法,孩子也没有安全感,而且,会失去基本的判断力。)
5
如果我是孩子,不断要求妈妈找各种理由来说服妈妈,自己的要求最终达到了,觉得自己很能干终于能掌握主动权挺自豪的。
孩子越来越自我,只要想要一定能达到目标,以后碰到什么事情不如意就会很受伤,自信心也会受打击,往后觉得自己很不行,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了
(非常赞同,孩子在纠缠中获得了某种“力量感”,占据了本来不属于他的主动权。)
我的微信公众账号:yj2003
加入方式:在“查找微信公众账号”一栏搜索微信号码,或者扫下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