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每次亲子互动
(2012-02-01 21:13:28)
标签:
育儿 |
我刚回家的时候,她居然对我皱眉头。当然,她早把我这个五个月不见踪影的亲姑姑忘到了九霄云外。我并不急着去抱她,而是用眼神和她交流,对她微笑,过了一会儿就熟悉了,很快就允许我抱着她。
十个月的小侄女,已经学会了不少“本领”,比如打电话、逗逗飞、躲猫猫、鼓掌等。有一天她逗逗飞的时候,我就用我的食指去点她的食指,然后在地上转了一圈,并回头做了个鬼脸。她目不转睛地看着,非常好奇,然后主动伸出可爱的小食指,与我逗逗飞,我仍然点她的食指、原地转圈、做鬼脸。她非常喜欢这个新玩法,就开始没完没了地和我逗逗飞,我不停地原地转圈,并不断变换做鬼脸的方式,她特别高兴,我也很高兴,就是差点把自己给转晕了。
没想到,第二天她一觉醒来,首先把食指伸过来,发起了逗逗飞的游戏,我继续转圈做鬼脸,她很专注地看着我。我非常喜欢这种互动,虽然她不会说话,但我们用眼神、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很顺畅。我们也玩别的游戏,比如扔桔子,躲猫猫。我喜欢藏到门后和她躲猫猫,边敲门边唱“小兔乖乖”,她特别兴奋,挣扎着想让家人抱着她去门后找我,我一出来,她就咯咯直笑。
春节家里人多,大家一起逗她,过了几天,我问家里人,有没有发现孩子的变化——眼神的定焦能力增强了,总是亮亮的,喜欢谁就不断追踪那个人,并且,表情也更丰富,笑得更灿烂了。
有一天晚上,我在非常专注地看电视,弟弟悄悄对我说:你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嗬,小侄女用非常热切的眼神看着我,满脸笑容,两个小胳膊不断地扑打着,像小燕子一样,真难为她了,想逗我玩,又不会说,只能这样表达。见我回头,她咯咯咯地笑出声来,我也被她的可爱样子逗得直笑。对小孩的这种可爱表现,我向来没有免疫力,我们俩对着傻笑,那感觉好极了。我忽然意识到,这可以变成一个游戏。于是,我又假装转过头看电视,等几秒钟忽然回头,小侄女又是咯咯直笑,这样玩了五六个回合,她很开心,最终,她不满足于这样远距离的游戏,朝我爬过来让我抱着她。
每天早晨,我都盼着小侄女快点醒来,好逗她玩。呵呵,谁让她有个调皮的姑姑呢!她一醒来,我就过去看她,我不说什么,只是朝她挤眉弄眼,她发现我,立刻来一个灿烂的微笑,这是我们之间的交流方式。陪她玩得多了,她对我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加。有一天她自己玩桔子,我过来看她,她见我过来,就捡一个桔子递给我,家里人也凑热闹,伸手过去,她偏不给。大家觉得好玩,轮番上阵,结果她特别执着,有时候放到别人手上了,抬头看看脸,发现给错了,又拿回来递给我,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有一天,弟妹看我和小侄女、小外甥女玩得不亦乐乎,就问我:你和她们玩这么久了,烦不烦呀?她说如果让她这样和孩子闹腾,一会儿就没耐心了。我的答案是“不烦,很好玩”。很显然,从小到大和小孩子玩耍的机会,多数都是我“自找的”,没人要求我必须这样,我选择这样做,纯粹是因为喜欢。
我非常珍惜小孩子对我的好,在我看来,小孩子非常慷慨,他们对一个人好,总是会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来,这一点,没有几个成年人能做到。正因为如此,这种高纯度的友谊才显得弥足珍贵。为了不辜负这份诚意,我们耐心陪他们玩一玩,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常常强调对孩子的情感滋养,其实,所谓滋养,就体现在每一个互动环节中。游戏只是一种媒介,我们通过游戏传递善意、温情、关注、疼爱,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也回馈爱。我们并不只是单纯地付出,也得到回报,被孩子所滋养。
跟小侄女玩耍,我也有了另外一层领悟,假设一个孩子从几个月的时候,我们就非常重视与孩子的相处,不因为他们是小不点就轻视她们,不糊弄他们,就算他们要求很多也认真对待,倾听他们的心愿,把他们当做成人一样尊重。那么,孩子从父母亲人那里得到了爱与尊重,收获了关注与理解,孩子的内心深处就会建立一个牢固的观念:父母亲人是真的为我好!那么,等他长大一点,管教工作就变得很容易,因为他们总是从善意的角度理解我们的行为,他们会痛快地接纳我们的建议。相反,如果从小与孩子的互动工作就没有做好,那么,孩子的内心深处就会建立另外的观念,比如:大人都很可恶,一点都不关心我们,总是嘲笑我们,和我们对着干。如果这样,很简单的沟通,也会成为冲突的起点。因为孩子根本不信任我们,他们会从负面理解我们的用意。这时候,说多少遍“我是为你好”都没有意义。
我坚信,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个不断建设的过程。如果我们希望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不能偷懒、不能任性,要重视每一次亲子互动。教育所有的秘密,都藏着这些平淡无奇的互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