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后的一封信
(2010-12-27 23:03:12)
标签:
育儿 |
事例:
丁丁考试没考好,老师找了妈妈,妈妈回家后给他写了一封信。我让妈妈描述一下信的内容,她说:写我因为他的表现,受了批评,心里很难受,我不相信他是那么不好的孩子,告诉他考试不认真的态度最可恶,考零分是天下最不光彩的事情。我盼望他变成我眼中最优秀的孩子,他一直就是我最好的孩子。同时,我要求他继续和爸爸保持良好的关系。
丁丁看到这封信,一副要哭的样子。妈妈装作没看见,让他洗手吃饭。
分析:
这封信,很鲜明地表现了妈妈直来直去的性格。“因为他的表现,受了批评,心里很难受,我不相信他是那么不好的孩子”——这一段表达出了妈妈的感受,并且说不相信他是那么不好的孩子,如果使用平和的语气,这个处理方法还是很不错的。其实,孩子允许我们平静地表达负面情绪。接下来的话,便发生了转折,“告诉他考试不认真的态度最可恶,考零分是天下最不光彩的事情”——这句话开始评价孩子,我试着站着孩子的角度去体味这句话。“最可恶”、“最不光彩”,仿佛两记重锤,狠狠地砸了下来,难怪孩子是一副想哭的样子。“我盼望他变成我眼中最优秀的孩子,他一直就是我最好的孩子”——这句话如果单看的话,是很让人感动的,但有了之前的两记重锤,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被孩子理解成是一种套话。至于和爸爸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不是任务,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如果孩子能看到爸爸严厉的背后,有一颗爱他的心,这样孩子才会不由自主地爱爸爸。
最后,我们不禁要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是要鼓励孩子,还是要打击孩子呢?如果是想打击孩子,那么,已经圆满完成任务。“最可恶”、“最不光彩”这样的话,已经印刻在孩子的心里,但是,孩子会因此发愤图强吗?
建议:
1.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很显然,丁丁考试没考好,老师找了妈妈,引起了妈妈很大的情绪。这包括面见老师的难堪,也包括对丁丁学业的担忧。从这封信来看,妈妈是带着情绪来处理这件事情的,所以,就说出了“最可恶”、“最不光彩”之类的话,在旁观者看来,有攻击孩子的味道。当然,我们也理解妈妈的感受,不管她是否意识到,其实,她是同时在处理自己的情绪和丁丁考试不理想这件事情。从结果看,她只是发泄了自己的情绪,但是,对于丁丁,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说到底,情绪和事情都没有处理到位。也许,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那时候,妈妈一定会很挫败:我上次说了那么重的话,你还是没记性,看来,我非得用更严厉的手段!通常,老师找家长,多是说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情理解为老师批评家长,的确会难堪,换个角度来看,不妨把这看作是一种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总比蒙在鼓里好。而一次考试不理想,并不会对孩子的前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样的思路,便是在处理情绪。等心情平静了,再去处理这件事情,才能更理智地解决问题。
2.用建设性的态度去处理。建议妈妈把信改为:“孩子,我想,谁都想当个好学生,你这次没有考好,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愿意说出来吗,看妈妈能否帮助你。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困难的,我们共同想办法,就一定会克服的。”我们从理解的角度切入,并且,目光越过分数,关注事情背后的原因,看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需要帮助。这样的话,对孩子、对家长来说,这都不再是让人难堪的事情,而是进步的契机。当然,这样说看上去很平淡,似乎意犹未尽,的确如此,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用开放的态度,去观察孩子,也给孩子表达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我们不是在指责他,而是一直在他身边,随时可以给他支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