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决定,三个人
(2010-12-13 00:08:24)
标签:
育儿 |
我的朋友们,都非常佩服我折腾的本领,具体地说,也非常佩服我搬家的速度,尤其是这次,简直让她们目瞪口呆,接到我的电话,通常的反应是:啊?不是吧,杨杰,又换地方啦??!!!
当然,这也是有秘诀滴——就是我坚持把“喜欢的”和“需要的”分开,只买需要的东西,至于喜欢的,比如那些漂亮的工艺品和布娃娃,只欣赏,不占有,结果呢,既省事儿,又省银子,非常有利于“东奔西走”。
再次回北京,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回头看这十来年的轨迹,有三个决定是至关重要的。我不是一个十分勇敢的人,面临重要的抉择,我会害怕,会犹豫,会反复权衡。我也是很幸运的,在关键时刻,总有个人,给了我最关键的鼓励。
第一个决定:考北师大
关键人物:老爸
北师大,在我的眼里,曾经遥不可及。甚至,看到这几个字,我都会心潮澎湃,心里暗暗地做梦:要是能去这里读书该多好!
可是,转念一想,就忍不住给自己浇冷水:别做梦了,全国有多少人盯着这个学校呢,这里面又有多少出类拔萃的学生?而且,我跨学校、跨专业去考,基础没法比,信息不灵通,当时身体也不好,同学的嘲笑犹言在耳:抓补考也得先抓杨杰呀!
我和老爸开玩笑:如果我连最差的学校都考不上,人家肯定说我没水平;如果考不上最好的,那只能说明好学校太难考,我干脆考北师大得了。其实,我也是在试探老爸的反应,甚至,我都不敢直接表达这个愿望,用闹着玩的语气,就算被否定了,也不会太难堪。
最让我想不到的,是老爸百分百的鼓励——他一拍大腿,说了句:好主意!那个语气,那个神态,让我终生难忘。现在,我忍不住假设,如果当时老爸说一些不偏不倚的话,比如“考北师大的想法很好,但是,竞争一定会很激烈”之类的,我会不会就此放弃呢?我想,可能我真的会放弃。从此,与梦想绝缘,把自己限制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内,再不敢有非分之想。
“好主意”这三个字,是我人生的分水岭。我放开一切束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虽然老爸也有很多缺点和弱点,但我不得不承认,在这次最关键的选择上,他有着非常敏锐的感觉,用了一个简洁而又恰当的方式,给了我最有力的支撑。
第二个决定:辞职
关键人物:三哥
我领着一群孩子疯闹的时候,三哥已经读了大学,在我眼里,他是大人,我是孩子,所以,跟他也没什么共同语言。他去我家,我还会想方设法把他降格为“孩子”,缠着他陪我们玩游戏。
我读高中,他已经到深圳工作,几年才见到一次。在我眼里,他是个强势且不容易接近的人;在他眼里,我还是那个贪玩的孩子。
变化发生在我辞职前夕,确切地说,是三哥促成了我的辞职。某一天,接到一个短信:我要去你那里出差,明天中午到XX酒店,一起吃饭。这个消息还真有点突然,我们已经有两年没见,只记得曼曼出生时,他曾经打电话给我。
再次见到三哥,觉得他比以前内敛了一些。当时,天气很热,他又刚下飞机,我们就先在酒店里聊了一会儿,才下去吃饭。我们俩见面,聊的都是老家的事情。很自然地提到我们一个共同的亲戚,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他也不同意我的观点,于是,两个无聊的人,就为了这个无聊的话题争论起来。我本不是爱争论的人,如果是其他人,我肯定就闭口不言了。因为是自己的三哥,便非和他较真,大概也是一种变相的撒娇,希望他让着我——哪怕是在这种无聊的话题上。
于是,我就调动了全部的思维,非驳倒他不可。三哥的脸上,渐渐现出惊讶的神情,仿佛不认识我一样。后来,他对这个场景做了一个总结:小杨杰,你考上研究生,我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不过,你能说出这番话,倒是证明你的脑袋里有点东西。
吃饭的时候,三哥突然冒出一句:去做我的助理吧!这就更突然了,我懂一点日语,但是,完全没有法律基础,怎么可能呢?三哥的回答是:你的思维很适合,知识性的东西,边做边学吧。
当时,工作和健康,已经让我处于两难境地。编辑的工作,在加重颈椎的负担;辞职的话,又觉得前路茫茫。三哥的建议,真是雪中送炭,可是,要做出决定时,我又疑虑重重,三哥为此差点和我拍了桌子,他很光火地质问我:你告诉我,这个工作十年之后会有什么发展?光是为了健康,也得放弃!你怕什么?有我呢!
靠着三哥壮胆,我递交了辞职报告。报酬谈好了,办公室也看了,我想来想去,又改变了主意。我试探着对三哥说:我最想做的,不是律师,而是家庭教育,我留心十来年了,想去试试……其实,我都觉得自己出尔反尔,很不厚道,没想到三哥非常大度地说:那就去干吧,干啥都支持你!
辞职后,休息了一段,我便去了深圳。虽然有三哥四哥在,但是,换了个地方,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开始的时候,面临非常多的压力。对于能否做成,我心里也没底。三哥的言语一向简洁,我焦虑的时候,他就说“天塌不下来”,直到今天,我手机里都保存着他发给我的短信“我看好你”,这四个字,曾经给了我莫大的力量。
看到我的工作渐渐有了起色,三哥表现出了少有的高兴。他私底下说“我看人很准的”,我想,他的确没有吹牛,当时的情况下,没人肯定我,连我自己都没有底气,只有他坚持认为我可以,说他是我的伯乐,一点都不夸张。
第三个决定:回北京
关键人物:一个朋友
回北京,更是一个很偶然的决定。此前,也有人劝过我,只是我自己不想再折腾。深圳气候不错,我三哥四哥家都在那边,和三个小朋友玩得热火朝天,渐渐也有了一拨朋友,一切都习惯了。
十月底,来了趟北京,恰好遇到了一个深圳的朋友,他在这边出差。在深圳的时候,他就劝过我,从长远考虑,还是要到北京去。当时,他没详细说,我也没多想。这次遇到,还有另外两位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再次提起这个话题,并且列出了一二三四五条理由来,分析的非常详尽,看得出,他肯定是认真想过这个问题。这一回,容不得我不重视了。别的不说,光是这份用心,我已经心怀感激。而且,他说的句句在理,再加上另外两位朋友也极力鼓励我。于是,立刻就下了决心:我要回北京!第一次这么果断,不过,我当时并没有说什么,毕竟,离开深圳,在感情上,还是难以割舍的。
回到深圳,我又仔细想了一个星期,决定搬家,这个过程真算得上雷厉风行了,这也多亏北京这边的朋友帮忙安排。
回北京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其实,我心里也知道回北京的好,只是因为惰性,一直在回避这个话题,多亏了这位朋友,锲而不舍地“游说”我。我想,若干年之后,我会非常感激他,就像我现在感激老爸和三哥一样。
学心理学,带给我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更直接、更流畅地表达,喜欢的,厌恶的,忧伤的,愉悦的,感激的,欣赏的……都能更自然的说出来。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重要的决定呢?我最幸运的,就是每个决定背后,都有个人鼓励我、支持我、恰到好处地推我一把。
要不要说一声“谢谢”呢?还是放在心里吧,有些话,一出口,就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