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度优待孩子
(2010-09-21 00:21:18)
标签:
育儿 |
有一次,我们下楼玩,我带着曼曼,嫂子带着轩轩,玩了一会儿,就走散了。我们以为她们去了超市,就过去找。
在超市转了一大圈,没有找到她们。曼曼品尝了不少免费的酸奶和饮料后,我决定带她去买几个鸡中翅。问曼曼要买几个,她说一个。我“嗯”了一声,意思是让她再想想。她又说两个,大概是想她和弟弟每人一个。我让她再想,这回她明白了,要人人有份,她数一下,是四个。买什么样的,我让她和那个卖熟食的阿姨说,付钱的时候,也是先把钱给她。总之,在这种小事上,尽量让她学会和别人打交道。
出了超市,她迅速地把那个鸡翅吃掉了。我想了一下,既然说好每人一个,我也要把属于我的那个吃掉。这时候,她对我说:姑姑,我还想吃。我回答:不可以,你的那份已经吃掉了。曼曼在遵守规则方面,确实做的比较好,虽然还想吃,因事先说好每人一个的,她也不闹。过了一会儿,她问我:老鹰,如果妈妈不吃,我可以吃吗?我回答:可以。我心里暗笑,在这一小段时间里,她肯定在动脑筋,怎样才能再吃到一个鸡翅。
被她猜对了,嫂子果然说不吃,曼曼得到了第二个鸡翅,我建议她:这个本来是妈妈的,你给妈妈吃一口吧。她也照做了。
这个事情,引出了一个闲聊的话题,嫂子说,无论什么东西,都会先想到孩子。我想,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我反对过度地优待孩子。
我又想起了之前的一件小事,有一次,嫂子从冰箱里拿出一个进口水果给曼曼,又拿了一个喂轩轩,三哥恰好在旁边,他大概以为第三个会给他,等了半天也没有,就问嫂子:我的呢?嫂子嘿嘿一笑:就买两个,给娃买的!于是,三哥感叹他的地位江河日下。这个事情,当个玩笑就过去了。
不过,这也反映了我们的习惯思维,总觉得好东西要给孩子,自己吃不吃无所谓。我一向认为,在一个家庭里面,优待老人,要胜于优待孩子。理由很简单,老人为这个家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人到暮年,享受的机会越来越少。另外,优待老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凡事会想到其他家庭成员,不会视独享为理所当然。这样的孩子,更懂得孝敬长辈,这样的家庭,也格外和睦。
在这一点上,我喜欢姑姑的做法。东西少的时候,她从来不会都让给孩子,而是见者有份。我们这几个孩子,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一家人,本来就该这样。
说实话,我拒绝曼曼的时候,也有些许的不忍心。她想多吃一个鸡翅,要求也不高,不过,转念一想,要让她懂得人人有份的道理,这不是谦让她的时候。
我想,下次我再带她去买鸡翅,问她几个,她大概不会说一个了吧。
今天的生活条件,孩子少吃一点东西,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我们的不忍心,是在以爱的名义,培植孩子的自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