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被柴米油盐淹没

(2010-06-04 15:49:24)
标签:

杂谈

最近,我和很多妈妈探讨了一个话题:妈妈的自我成长。

昨天,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她的朋友遭遇了困境,一个很优秀的孩子,在学校老师同学评价都不错,钢琴都过了十级,忽然就放弃了学习,有时候,还和朋友去酒吧之类的地方,这个前后反差,让人大跌眼镜。怎么会这样呢?通过她的描述得知,孩子的妈妈对孩子要求一直都比较高,孩子也不负众望,一直是妈妈的骄傲。妈妈要求多,肯定少,这么多年,一直都相安无事。谁想到,一出问题,就是大的,好像到了某个临界点,突然崩盘了一样,让人回不过神来。

就我的观察,有一拨妈妈,人到中年,想要的,都得到了。有房有车有存款,有老公有娃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日子过得舒心自在,优哉游哉。这样的状态,非常放松,非常滋润,渐渐的,需要操心的,就是守住老公盯住娃,每天在柴米油盐中前行。

我想,这样的日子,是每个女人都向往的。不过,也有个问题,就像爬山一样,我们辛辛苦苦登顶,到底为了什么?

按理说,这样放松的状态,应该更有时间更有精力参与孩子的成长,可是,却往往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原因不外乎这么几个:

 

首先,自己很放松,成长处于停滞状态,对于孩子的成长,就有隔膜的感觉。早已忘记了当初跋涉的艰辛,总是用自己的状态来衡量孩子的内心——就这么点东西,怎么就学不会呢?晚上写写作业,看你累的要死要活的样?事实上,如果让妈妈连续学习一些东西,妈妈就会说:嗨,现在根本坐不住了,看书也看不进了。

其次,不再关心外部世界。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我们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这个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借用我朋友的一句话:有的人,除了柴米油盐,没别的嗑可以唠!

第三呢,就是转嫁焦虑。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很多让人羡慕的人,她们自己却感到空虚无聊。该得到的都得到了,前面再没目标吸引,于是,开始担心失去,担心老公变心,担心容颜老去,担心孩子的成长。而对孩子的担心,是最名正言顺的。于是,她们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成绩考砸了,心情顿时晦暗起来。

 

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不要被柴米油盐所淹没。

我无意指导别人的生活,只是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说,作为妈妈,不要放弃成长,不要把自己弄丢了。

如果妈妈一直有自己的目标,不断在丰富自己,那么,她的很大一部分注意力,在自己身上,内心世界很丰富,享受成长的艰辛与快乐,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如果妈妈没了目标,那么,孩子就成了唯一目标,妈妈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这个注意本身,就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孩子得考虑迎合妈妈的愿望,这样,就失去了很多自由。打个比方来说,就仿佛孩子在背着妈妈往前走,非常非常吃力,妈妈却不满意。事实上,这是孩子不能承受之重。如果我们总是试图从他人身上获取成就感,结果往往都不能如愿。

另外,妈妈本身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是肥沃,是贫瘠,就因人而异了。我的好朋友里面,有几个堪称这方面的楷模。比如,有个朋友告诉我,她儿子看过的书,她全看过。结果呢,他儿子喜欢“没完没了”地跟他讨论书中的情节,她有时候也嗔怪儿子“烦人”。就我的观察,他们母子之间的对话就非常有意思,孩子喜欢粘着她说,而不是对她敬而远之。我另外一个朋友呢,这两年又跑去读博士了,她是个发自内心喜欢阅读、喜欢思考的人,颇有点世事洞明的味道,我和她聊天,都特别期待,指不定蹦出什么奇妙的观点呢。她儿子就不用提了,特喜欢和她聊,学校里的琐事,她能分析得头头是道。

我猜测,前文中提到的朋友的朋友,可能也是太忽略自己,太关注孩子了。

奋斗多年,终于万事不愁,是令人欣慰的事情。在这样的状态下,可以更从容地安顿自己。

做一个内心丰富的妈妈,活的神采飞扬,一定很过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