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护变伤害

(2009-09-25 12:23:53)
标签:

杂谈

 

 

 

保护孩子,本来是为了孩子好;但如果是过度保护,则成了伤害。

有一天,我在一个广场的前面,偶然看到一个孩子的训练营。当时的训练项目极其简单,教练让孩子排好队,约定好规则:找一个陌生人和他玩垂头剪子布的游戏,只要赢了,就算过关。如果没有赢,就要归队,等下一拨继续寻找陌生人玩这个游戏,直到过关为止。

这个训练营大约有三十个孩子,小的五六岁,大的十来岁,男孩女孩都有。

我饶有兴趣地观察他们的游戏,教练刚宣布开始,就有一部分孩子将手高高举起,被教练点到,马上到周围去拉陌生人。广场上人很多,大家也不会太为难孩子,一般都会答应。

我也被拉去了好几回,有的孩子赢了我,有了孩子输给了我,多数孩子都比较坦然,不管输赢,最后都友好地道谢。

我发现了一个规律,那些最先举手的孩子,就算运气不好,找了好多人才过关,但也都早早地站在了过关的队伍里。剩下的最后一拨,除了运气极其不好,总赢不了的,都是看上去比较消极退缩的孩子。

最后几个里面,有一个孩子特别引人注目。

这个孩子也就是五六岁,非常瘦,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吃饭一定很不好。他之所以引起注意,是因为他输了就“哇”的一声哭出来。教练并不会因为哭声网开一面,他还得继续 寻找。

我发现妈妈一直在他的身边,让他去找人,他死活不找,就是哭。结果呢,妈妈把他推到了我跟前,一直在教孩子怎么和我说,我用手示意妈妈不要讲,让孩子跟我说。孩子还在哭,勉勉强强把邀请的话讲明白了,我和他来到教练的前面。

说心里话,我也挺想让这个孩子赢的,但我玩这个游戏的水平实在不行,在《赢水果的游戏》中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总结一下就是——想赢不赢,想输不输。

这是我赢得最沮丧的一次,众目睽睽之下,我和那个孩子同时出手,我出剪子他出布,他“哇”的一声又哭出来了。他还得继续寻找,不,确切地说——他妈妈还得继续帮他寻找。

教练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又寻了两三个人,这个孩子总算过关了。

这个妈妈,就是典型的保护过度。她把孩子送到这个训练营,无非是想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这个游戏也不难,孩子只要找到一个陌生人,说“阿姨,你能和我玩垂头剪子布的游戏吗”就可以了。

这样的事情,妈妈还是要代劳,而且表现得如临大敌一样。保护过度的孩子,肯定是依赖心理重,怕挫折,易退缩。如果垂头剪子布玩不赢都哇哇大哭,那么,他未来的人生只会步步坎坷。

保护过度,就不再是爱,而成了伤害。就像一株幼苗,非得画蛇添足,给它撑一把遮阳伞,结果呢,它不是更茁壮,而是更纤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