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芥蒂地表达
(2009-09-18 01:17:20)
标签:
杂谈 |
有时候,看到我在短时间内和孩子搞好关系,身边的人会感到奇怪。因为他们是眼看着我的一举一动,算是亲和,但也很平常。
我自己也会考虑这个问题,就算有点技巧,也是简单的技巧。
后来,我想,也许是我内心中看待孩子的角度——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善意的,聪明的,可以从正面调动的。有趣的是,最后孩子的表现,还真就印证了这一点。
当然,遇到事情,我也会去解决。只是,我从来不会去记忆孩子如何如何不好,也就是说,孩子在我心中没有“案底”。
有的人比较讨厌小孩,觉得小孩很烦人。如果去观察他和孩子的交往,最后发现居然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我想,其实,语言能传达的内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通过我们的眼神、表情、语调、态度来传递的。
我们经常能观察到这样的情景——大人口口声声说如何爱孩子,如何为了孩子好,但他的眼神、表情甚至是呼吸的节奏,却出卖了他,孩子根本不买账。
我想,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语言、眼神、表情、语调、态度等等统一起来,心无芥蒂地对孩子表达友好,更容易建立亲密无间的联系吧。
其实,心无芥蒂地表达,对待成年人的交往也同样有用。坦白地说,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够,有时候,还是会想某个人以前如何如何,比如看不惯别人的小气、嫉妒、别有用心,虽然这些想法在我心里,不曾说出来,其实对方也会感觉到——那种微妙的态度不善于说谎。
当然,这也是最近才想明白的一个理儿。我想,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成人,当下发生的事情,都争取当下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争取早点解决,尽量少积累“历史遗留问题”。这样,当我们看待别人的时候,都是“历史清白”的,心中没有障碍,传达给对方的,也都是善意的态度。——这是我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改进的地方,呵呵……
我隐隐约约觉得,佛家说的“放下”,是解决了,再放下。硬生生地放下,假装不在乎,其实还是没有“放下”。
回到孩子的问题,如果他昨天没有完成作业,昨天就想办法处理了;如果他今天骂人了,今天也及时解决了。明天,他再犯点别的错误,我们就不会说“你怎么又不听话”——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也就没有旧账可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