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解决了什么问题
(2008-12-27 16:51:45)
标签:
杂谈 |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说起她儿子。她儿子四岁的时候我见过,现在已经读六年级了。我这个朋友的教育方法还不错,这个孩子发展得也挺好的。
昨天说起一件事。她在家的时候,孩子都能完成作业。有两次她不在家,发现孩子或者偷偷地玩电脑,或者看电视。看电视这一次,我这个朋友火了,问孩子有什么理由,如果没有理由就打他。孩子说,没啥理由,就是管不住自己。结果挨打了。
我俩聊起这件事,我说,其实你也知道,孩子不是故意不听你的话,而是他控制不住自己,你在家的时候,他内心也一样地挣扎,只是不敢在你眼皮底下看电视而已。你打了他,是让他感到害怕,让他有所顾及,但打他并没有改进他的自我控制能力。
说到该怎么办,我就想起我当年的一个例子。说起来我的自控能力也不怎么样。都读大学了,我还有一个毛病,在自习室里学习,只要有开门的声音,我就条件反射地抬头看,看了不说,还行注目礼,把人家送到座位上,看着人家拿出书本开始学习,才收回自己的目光,找半天才衔接上刚才学习的内容。我对这么毛病深恶痛绝,改了几次,心里很拧巴的感觉,却没有成功,特别有挫败感,认为自己不可救药。
我某一天忽然问自己,我这一节课得太多少次头啊?这个问题启发了我,我决定统计一下,就找一张纸放在旁边,抬一次头做个标记,一节课下来,居然抬了18次头,天哪,如果抬头加行注目礼,按2分钟每次计算,一多半的时间都泡汤了。
也因这个统计,我发展出了一个办法,改掉了这个毛病。此后我每次自习课都做抬头的记录,抬一次头画个叉。如果我一节课抬头16次,心里就窃喜一番,看,少了两次吧!虽然毛病依然严重,但我照样有成就感感。如果某一次,我很想抬头,但最终控制住了,我就画个钩儿,以示奖励。后来,叉越来越少,钩越来越多。这么毛病就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回到孩子的问题上,其实,孩子也是经过了一番挣扎,最后失败了,才去开电视的。这挣扎不也是一种努力吗,这是孩子心中积极的力量。虽然结果失败了,但这份努力依然值得肯定。
试想,如果和孩子讨论一个方案,比如,如果昨天坚持到8分钟,败下阵来;那么今天争取能坚持到10分钟。这2分钟其实就是一个进步,孩子感觉多坚持两分钟也不是什么难事。允许孩子失败,但只要有一个小的改进就好。每天进步一点点,再大的毛病也能克服掉,不是吗?
有时候,打孩子会收到一点表面的效果,但孩子内心那份恐惧,会让他停止改进的探索。而且打孩子也隐含着一个信息:我不许你出现这个问题!这可能吗?据说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要21天。如此一来,孩子因为害怕挨打,总是想一下子改掉坏毛病,但一下子又改不掉,他心中的挫败感越来越重,他心中消极力量打败了积极力量,最后,是彻底的失败。
然后就上演一个恶性循环,家长不断指责孩子没记性,孩子也很反感大人的方法和态度,再加上孩子内心的苦恼,这个问题就愈演愈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