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2022-09-16 10:12:15)
标签:

佛学

驴友攻略

旅游

杂谈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我们看完慈寿塔外观进入塔内,沿着旋式登塔。每层塔的四面有门,走廊相连,面面有景,风光各异。塔顶凭栏游目四望,先低眸俯瞰依山而建金山寺尽收眼底金山寺巧妙地依山而建,富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念佛堂等建筑,通过廊、檐、石级的巧妙串联,殿宇后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布局;七峰顶、妙高台、楞伽台等建筑点缀山腰,留玉阁、大小观音阁缭绕山顶,从山脚到山顶,只见屋宇,不见有山正是因为山体与寺庙浑然一体,构成一组橼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景色壮观,气势雄伟,形成了金碧辉煌的寺裹山的奇特风格。难怪自宋以来,流传着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的评语。看罢山下再极目四望向东看天低云浓,水阔茫茫长江中的焦山和形势险固的北固山尽收眼底一派江天云水之秀美,向西眺望波光粼粼的鱼池和浩浩荡荡万里长江,视力好的话可以远眺长江上的润扬大桥,望去是镇江山林中的城市风光与重重叠叠的山峦峻峰纵横的绿树郁郁葱葱宛若长龙,视力好的话可以看到西南镜天园里用绿化做的超大字,向北可以看到金山湖,故事中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情景仿佛依稀能感受到除此之外,烟波缥缈的古镇瓜州和古城扬州也可尽收眼底,真是临高而眼阔令人心旷神怡,锦绣如画让人大开眼界,赏心悦目,生情而意朗。我就想,自从有了《白蛇传》传说,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曲折跌宕法海的无情演绎出悲欢离合,从此让人们不仅记住了白娘子和法海,也记住了长江边的镇江金山。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看完慈寿塔我们沿着比较陡的石阶梯下行至底部的一座拱形门前,只见门额上镌刻有一块匾额,上面书有“飞云”两个大字,穿过券门回头看门额上面的匾额书有“揽月”二个大字虽然觉得书法不错,但不知是何人题写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我们继续下行,没走多远便来到位于慈寿塔西下侧悬崖壁上的古法海洞又名法海洞、裴公洞,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法海禅师来到金山的苦修之处金山除了古法海洞外,还有白龙洞、朝阳洞和仙人洞,这四个洞被称为金山四大名洞。这四个藏于山上各处的洞穴,每一个洞穴都有神奇的故事和传说。古仙人洞位于金北侧金鳌岭下,依山洞筑有半亭一座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在这里面而窥视江面,故名仙人洞白龙洞位于金山西北山脚下玉带桥旁。相传唐朝武则天的侄孙灵坦来到金山,在这洞里打坐参禅朝阳洞又名日照岩、观音洞。位于金山东北山腰间,洞上是一片悬崖,上有日照岩三个字。当金山还在江心的时候,每当旭日东升,从朝阳洞向南一带石壁上,金碧辉煌,水天皆赤,可称奇景。至今留在岩上的朝阳洞三个石刻大字,明代滕谧所书。据说裴头陀法海禅师是唐朝宰相裴休之子,裴休笃信佛教,便裴头陀河南何泽寺出家出家取名法海行头陀行裴头陀尊重父意,立志向往佛学,先在江西庐山东林寺学道修禅,后从庐山顺江东下来到镇江金山,那时山上寺宇荒废,不仅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裴头陀寻得此洞不但洞中参禅打坐苦修,开山种田、艰苦振寺,为创建金山寺历经了千辛万苦。有一天,法海禅师在山下江边挖土,挖出黄金数镒,于是他报于地方官李琦,转呈皇帝,敕将黄金送法海禅师重兴殿宇,终使金山寺成为江南名刹,法海因此而被尊为“开山裴祖”,深得后人推崇法海圆寂后,弟子们纪念法海禅师,在他打坐的石洞里雕了尊石像,本愿自然是希望法海流芳百世,金山寺声名远扬。虽然法海是开山祖师,为创建金山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流传民间的《白蛇传》中法海和尚却成了自恃神通广大、无端多管闲事、横行霸道、拆散人间美满婚姻的千秋罪人。当然,千秋功罪,历史自有评论。宋朝张商英到金山游览时,听完法海禅师的故事便诗云: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世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山中留下老头陀”后来,寺僧将这首诗做成楹联,悬挂在洞门两边,以表寸心。我们来到一个天然形成的石洞,只见洞门上方的门额上镌刻有“古法海洞”四个字。在洞的山岩上镌刻“头陀巖”三个大字,左侧还刻有一首小诗:“生而颖异,胎素不群。行头陀行,精炼形神。清齋一食,六时危坐。每入禅观,降龙断臂。重兴殿宇,功成身隐。”看完这些摩崖石刻,我们进入洞内,只见洞中供奉着一尊面目慈祥法海像,颇似唐初东渡的鉴真大师模样。看完法海我们钻进另一个山洞,在洞上方石壁有一匾额,上面镌刻有“南无佛”三个大字,洞内塑有一尊观音菩萨立像。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出了古法海洞,继续沿着阶梯上行,没走多远就登上山顶,只见山顶离塔不远有一座六角凉亭,灰瓦六角攒尖顶在这里宜于赏云望江,称为留云亭”,也称吞海亭”。据记载,清康熙皇帝陪同母亲来到处于大江之中的金山寺游览时康熙登临金山顶峰,极目远眺大江东去,水天相衔,气势雄伟,不由自主的吟道:这里真可谓江天一览啊”,随行大臣听到后立即奉上笔砚康熙便即兴提起御笔书写江天一览四个大字。康熙在执笔就书时,江天一前三个字一气呵成,而第四个字笔划多,康熙一时竟想不起来却又不肯不耻下问虽然嘴中念着江天一览四字,却又无从落笔。周围大臣侍从一见此情,知道皇上遇难题,但又不敢直截了当上前提示,虽一字好提,却怕招来欺君杀头之罪。正在为难之际,有一大臣计上心来,下跪在皇帝面前说了一声臣今见驾”,康熙一听臣今见后,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因为的繁体字正是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皇帝。由于康熙愣了许久才勉强写了字,所以这一字显得特别细小。后来,当地官员在康熙游览处建了这座留云亭”,又称“江天一览亭”,以示纪念。此亭曾在康熙二十四年重修,同治十年进行复建,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康熙所写的江天一览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亭内。因石碑是康熙留下的题字故被称为御碑看完厚重与珍贵的石碑,我们离开碑亭漫步在山顶上,并不陡峭山崖齐腰高的围墙围着,围墙外慈寿塔越过山顶,耸云而立站在山顶鸟瞰风景,我发现这里是领略金山风姿,俯瞰镇江全城美景的最佳观赏点之一。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欣赏完美景,我们沿着山道下行至藏经楼右边的月亮门前,只见上方门额心澄法师题写的“止于至善”四个大字。此句出于《礼记.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过了门洞见上方门额心澄法师题写的紫金浮玉”四个大字。在门洞左侧墙上镶嵌着一块《东坡金山访佛印图》砖刻,此图是慈寿塔下的四宝”之一,。“周鼎、金山图、铜鼓、玉带”合为“四宝,被称为金山寺镇山之宝。我仔细观赏这幅图,见图的下方是心澄法师题写的识图文字:“东坡金山访佛印图。佛印禅师北宋高僧,慕般若真空,遂潜心证悟。东坡居士乃一代文宗,诗词书画琴艺无不精通,法缘深厚,悟性甚高,颇能领会佛法妙谛。东坡与佛门大德多有交遊,尤与金山佛印过往甚密,传为禅林佳话,至今教界流行‘有僧皆佛印,世客不东坡’名联。今重现斯图,以飱有缘大众,共参千年胜境。金山心澄谨识。”侧面的妙高台墙上镶嵌着龙虎鸞凤四个草书大字,这四个字虽然没有落款但传说是清末建威将军江南提督徐传隆所书。这四个大字的右边有一扇紧闭的大门,里面就是妙高台又名晒经台“妙高”是梵语须弥。据《金山志》载:妙高台在伽蓝殿后,宋元祐僧佛印凿崖为之,高逾十丈,上有阁,一称晒经台。又云,妙高台江水明如镜。妙高台东西南三面均是峭壁,云雾四合,如置仙境。金山在江中时,可以俯视四面长江,滚滚东流的江水至此,被碧玉浮江的金山迎头劈开,分为两股,向东奔腾而去,气象万千。宋代楼钥《妙高峰》诗:一峰高出白云端,俯瞰东南千万山,试向岗头转圆石,不知何日到人间妙高台几经兴废,明代僧适中,清代薛书常继重建1948妙高台与金山寺大殿、藏经楼等同毁于火,如今的妙高台为1991年慈舟法师主持重建。由于这里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宋蔡绦的《铁围山丛谈》记载:东坡公昔与客游金山,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加江流倾涌,俄月色如昼,遂共登金山山顶之妙高台,命(袁)绹歌其《水调歌头》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歌罢,坡为起舞,而顾问曰:此便是神仙矣。如今妙高台边的围墙上,正勒有苏轼的这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此外,据传家喻户晓,千古流芳“梁红玉击鼓战金山”故事发生在这里。金山原来在江心,虽不高但险峻是江防要地。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兀术率十万金兵,乘数百艘战船,朝镇江杀来,浙西制置song'ga使南宋名将韩世忠,驻防镇江,他率八千水师,负责阻击金兵,夫人梁红玉与韩世忠订下了,利用有利地势,将敌诱黄天荡,然后围而歼之的方略,为了鼓舞士气,梁红玉在金山妙高台上,为将士们击鼓助威,这一仗韩世忠大破金兵金兀术损失惨重,败北而去。令人遗憾的是,妙高台不知何原因大门紧闭,谢绝参观。妙高台东南山腰有一楞伽(qie)台又名苏经台、苏经楼“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或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楞伽台是一座三重楼阁傍山驳石建筑奇巧每登一级均疑无去路却曲径通幽,站在楼上推窗远眺,碧空江流扑面而来,树影婆娑,古木参天,楼阁迂回,如入迷宫。相传,苏东坡晚年曾应佛印之托在此处写《楞伽经》。楞伽台中央有座玲珑的四面方亭,因亭内曾放置过苏东坡遗留下来的雪浪石而取名为“雪浪亭”。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我们看完眼前的景观,移步至藏经楼前,站在这里看到大雄宝殿的后面,只见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二层屋檐之间有夹层。万字纹镂空砖雕正脊,脊墙上写着国道遐昌,遐昌就是长盛不衰。脊刹是彩色琉璃双龙戏珠,其实这个不能叫,而是轩辕镜,古代的照妖镜。用在建筑上时,轩辕镜要和金龙相配合,辟邪镇妖保平安。金山寺的这个纯铜开光轩辕宝镜,是一个直径为99公分的凸面镜,用这个镜子把光聚焦起再照到开光佛像的眼光、口光、耳光、鼻光,这样的佛像才有名气,最后洒上圣水,这就是所谓的开光。每次都用这个镜子来开光,称它为佛光宝镜。全国寺庙林立,但能开光的只有金山。大多的寺庙是大门是南北方向的,而金山寺是门坐东朝西,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开光便是由此而来吧。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圆形凸面镜摄金山全景正脊两端的鸱吻很正规,背上插着许逊的宝剑。上下两层屋檐都有脊兽,还是偶数的。夹层窗外写度一切苦厄五个大字,每个字都独自写在一块匾额上。度一切苦厄”,这是《心经》里的一句,意思是要你度自己的一切苦厄。一切苦厄说的是身痛心苦,不是天下百姓的苦厄。据说,金山寺是全世界唯一的保一世平安,其余的寺庙则是保一时平安。这个屋顶是徽派的飞檐翘角,戗脊玩儿命向上翘,这种戗脊在南方好像是叫做嫩戗。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看完大雄宝殿的顶部建筑,我们沿着石砌阶梯下行,过了两个平台便到了大雄宝殿的后墙只见墙外与正面外墙壁一样,都在香木雕圆窗上镶嵌有鎏金浅浮雕每个窗雕都是一则佛教人物典故讲述着与金山寺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这六则故事是:梁王御制梁皇忏”、“道月详解岳飞梦”、“东坡居士输玉带”、“鸟窠相遇白乐天”、“懒残和尚化李泌”、“虎溪三笑东林寺”。正是因为这六扇雕圆窗上鎏金浅浮雕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使整个大雄宝殿显得不同凡响。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看完大雄宝殿后面外墙的鎏金浅浮雕我们走出金山寺,回首眺望金山寺大门,虽然是走马观花看了一遍金山寺,但感觉到金山寺之所以历久不衰,并非因为其奇特的建筑格局,而是因为它深厚的历史积淀。一千多年来,它默默见证了多少朝代兴亡,迎接过多少文人墨客,又冷眼看尽了多少世事,与所有历史文化古迹一样,金山寺真正的宝藏其实就蕴藏在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当中。我们要认真品味它的内涵,努力找寻它的历史印迹,莫让真实的历史永远沉寂、随东去的大江消逝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江苏印象——游览金山寺(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