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忠实:飞行员梦破 高考落榜

(2014-03-25 08:30:29)
标签:

陈忠实

飞行员

高考落榜

父亲

文学

文化

分类: 陈忠实的人与文

陈忠实:飞行员梦破 高考落榜

 

对文学的狂热并没有冲昏陈忠实的头脑,他早已开始盘算自己的未来,他深知高考才是决定自己命运和未来人生道路的关键,因此,从未放松过文化课学习他所在的西安市三十四中学1961年的高考升学率是百分之五十,高两级的那一届竟然是百分之九十以上。进入高三第一学期,他踌躇满志,和所有的学子一样沉浸在最后冲刺的单纯与自信中。

春节过后,开学不久,学校突然接到验招飞行员的通知,校长、班主任轮番动员,借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果几乎是预料之中的,因为在学校的历史上,走出去的飞行员人数依然是零记录。飞行员,驾驶飞机保卫祖国的领空,那是何等神圣神秘啊!首先是政审,出身“地富反坏右”家庭的、有海外关系的、家庭和直系旁系亲属中有被杀被关被管制过的成员的学生,都过不了校团委的政审关。政审过后,除过女生,一个班能参加体检的人数就剩十来个了,体检之后还要进行更严格的政审。陈忠实是政审过关的幸运者,而且是被普遍看好的几人之一。那一年,他刚好20岁,身高1.76米,体型匀称,视力1.5。他后来不无自豪地吹嘘:我那时一年到头几乎不吃一粒药,打篮球能连续打满两场——80分钟。怀着侥幸与慌乱,他期待自己能成为打破学校记录的那个幸运儿,然而,美梦在检查到第四项时被轻易地击碎了。医生发现他小腿上有一块疤,指甲盖大小,那是他小时候碰破后感染留下的,他试图解释,医生说那块小疤到高空气压压迫时,就可能冒血。他信服了医生的话,回校加紧复习。不过,一个和他同龄同班的男生成了那个幸运儿,他顿时成为全校瞩目的人物,就连那两颗虎牙也成了青春魅力的象征。

飞行员之梦破灭了,陈忠实有些许遗憾,却并不沮丧,他期盼着军校保送的机会,他上一届有十余名同学被保送,而且大多去了一所炮兵学院,据说那个炮院院长是他们灞桥人,传说今年还是对口保送。他早已在心里把自己各方面的情况跟那些同学比较过无数次,自我感觉很不错,炮兵虽比普通士兵稍微严格,但远没有飞行员那么挑剔。大家焦急地等待着,已过了往年保送的时间,还没有任何讯息,同学们的心揪紧了。

很快,班主任程老师就带来了“噩耗”——今年高校招生比例大减。大减,到底有多大?(上级不许说那个比例)班主任有一个巧妙的比喻:今年考大学可能比“考举人”还难。陈忠实的脑子顿时一片空白,最后程老师又说:军校保送生的任务取消了。1962年,整个北方省份的军校保送生都取消了。

保送幻想的破灭意味着所有的捷径都被堵死了,只有背水一战。陈忠实进入了一种无可选择的沉静与单纯,这是他学生时代最下功夫最认真最专一的学习时光,除了睡觉,就是安静地备考。然而,沉静又一次次被扰乱,先是神秘的“政治保送”,即保送军校,但考试照常参加,考生一视同仁,这对陈忠实影响不大,他依然埋头苦读;再是破例在高中毕业生中征召现役军人。这以前,征兵对象只是初中以下的青年,高中毕业生只作为飞行员和军校的挑选对象。学校层层传达文件,同学们远不像应征飞行员那样踊跃,但这毕竟是一条出路,高考压根无望的同学感觉到惊喜;像陈忠实这样学业优秀的学生却陷入两难境地,既想考入大学,又担心万一落榜,失去了这次机会。

得知高考招生比例缩减的消息后,陈忠实也在心中盘算过自己的人生出路,做出了万不得已的打算,即万一考不上大学,就学习柳青回农村自修文学,搞创作。这时,前方突然出现一道微弱的彩虹或亮光——当兵,有点像“鸡肋”。他暗自忖度:当兵不仅有白米饭、白馒头和免费的军装,还有可能提干;高考是烫手的山芋,诱惑最大风险也最大;自修文学成为柳青那样的作家,实在是很虚幻很渺茫的事。陈忠实再也无心坐在教室里演算数理化习题了,他和一帮热心当兵的同学一起跑到十华里外的纺织城,当时的区政府武装部,找到接兵的军官打探消息。他问自己腿上有一块指甲盖大的疤痕能否过关,军官笑着说不要紧。他觉得当兵已经十拿九稳了。

周六回到家,他兴冲冲地向父母诉说经过,没想到父亲不赞同,父亲认为考不上大学可以回家务农,天下农民一层人呢!陈忠实拿出“守卫边疆”之类的堂皇理由说服父亲,父亲答应再想想、再跟亲戚商量一下。回校时他明确告诉父亲自己已经报了名。

三天后,他发现班主任带着班上的几个同学去纺织城的大医院体检,独独落下了他。他追到医院,被告知同学们已体检完跟着班主任逛商场去了。他找到带着妻子逛街的班主任,老师说回去再说。他懵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取消体检资格,难道是因为“政审”?

后来班主任告诉他,他的父亲前一天到学校找过老师。班主任说征兵名额本来就少,别人争,你爸却挡驾,正好。学校的指导思想是:把当兵这条出路留给那些高考基本没有希望的同学,而陈忠实是属于高考有希望的学生。他无话可说。

就这样,他与军徽擦肩而过。堵塞这条路的人是他的父亲。

这一年,1962年,全校四个毕业班有8名同学考上大学,他所在的班级剃了光头。陈忠实成为村里第一个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的人。自然也成为读书无用的样板。他感觉自己跌入了谷底,几次从梦中惊醒滚落床下,家人担心他“考不上大学再整出精神病来。”

父亲说:天下农民一层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