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忠实的人与文》引言

(2014-01-26 20:45:50)
标签:

陈忠实的人与文

陈忠实

引言

白鹿原

文化

分类: 陈忠实的人与文

《陈忠实的人与文》引言

 

陈忠实是文革前开始创作的陕西作家,他的《白鹿原》以深邃的思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文学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作者“蛰居”白鹿原的祖屋整整4年,完成了“民族史诗”的建构,开创了“家族·文化”的历史叙事模式。《白鹿原》也成为1990年代以来罕见的畅销书与常销书,正版销售量已超过150万册,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书还是教育部推荐大学生阅读的两部当代长篇小说之一。

陈忠实坚信“文学依然神圣”,他本着农民“不问收获,但问耕耘”的生活理念,对文学“虽九死其犹未悔”,完成了一个回乡知青到专业作家的精神蜕变,成为许多文学爱好者和文学新兵的楷模。其人生和创作经历的传奇性和示范性,被某些媒体和读者神化、简单化、庸俗化,使部分文学青年对文学创作及作家成长产生误解,将勤奋与坚持当做文学创作的“法宝”。陈忠实已过七旬,至今没有出版过自传,也没有授权他人出版过传记和评传,以致出现了对作家及其作品“过度阐释”和“有意误读”的现象。本书对陈忠实由回乡知青到业余农民作家的曲折奋斗经历,及执着中有游移、稳固中有变异的复杂心理进行客观描摹,探索其由稚嫩简单到成熟丰富的艺术实践,揭示其成长的内在规律,对其文学生涯和创作进行全方位的文化审美观照。

本书是第1部经作家许可撰写的《陈忠实评传》,是在《陈忠实研究资料》和笔者前期研究基础上写作的,历时7年,经过实地考察和走访,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20087月开始撰写,该著填补了陈忠实研究的空白,首次以“传记”形式对陈忠实的文学人生进行梳理和评价,首次对陈忠实文革后期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析与评价,首次对陈忠实新世纪以来的短篇小说创作、散文创作及文学思想进行科学系统的评述,是第1部全面考察作家陈忠实及其创作的学术专著。

本书将陈忠实及其创作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其成长经历与创作经验的总结,探寻其创作的艺术规律和文学价值,以便对陕西当代文学创作的流变进行宏观把握,探寻陕西作家艺术创作的共性及儒家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进而勾勒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为未来文学的发展与作家成长提供借鉴。

 

孟子主张知人论世,对作家文学生涯和心灵历程的描述与剖析,是为了更好地解读和阐释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及其所表现社会历史内容和民族文化心理;郁达夫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作家精神剥离与超越的过程,被誉为“民族秘史”的《白鹿原》也是一部外化了的作家心灵的秘史,所以,本注重作家与作品的关系研究,通过作品的分析与论证,探寻作家作为生命个体70年来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精神裂变史,以反观中国社会70年来的沧桑变,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即“作品——作家——社会”的逆向思维和研究与传统的社会学美学研究相结合,以便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家作品。这是本研究方法的突破。

《陈忠实评传》意在解决以下问题:

一、陈忠实如何从一个回乡知青、农村基层干部成长为优秀的作家,从个人命运遭际探寻作家文学创作的动力机制和源泉。

二、陈忠实是如何走出文革文化审美模式及叙事模式,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与文体风格的。

三、《白鹿原》的社会文化内涵及思想艺术价值,兼及文化批判与作家艺术超越的可能性。

四、陈忠实散文创作及新世纪以来短篇小说创作的价值与评价。

五、作为文学现象,陈忠实和《白鹿原》的社会意义与文化符号意义。

 

由于作家及其创作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作家的人生经历还存在许多变数,在作家成为文化名人的时代,对作家个人性的东西应给予足够的尊重。因此,传记部分本着“述而不作”的原则,尊重作家及其作品;对文学创作的评价则坚持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原则,以保证研究成果的学术品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光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