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存】重庆诗人左秀英为我的诗歌写的评论
(2016-04-18 19:51:40)
标签:
感谢秀英的用心解读阿未 |
分类: 诗评 |
美即是真 真即是美
——读阿未诗集《在靠窗的位置坐下来》浅析阿未的诗歌
别逼我说话,别让那些死在我心里的蚌
重新张开嘴巴,有些沉默
和死亡是一样的,它们不能接受
再生的邀请了,它们已经停止波澜,失去了
苦难的温度,现在,就让我环顾
阴暗的四周,用寡言的唇
偷吻奢侈的往事吧,我有我的信仰
我有我的爱情,我有我深入灵魂的秘密
像沉默深不见底,像流向远方的河流无尽无休
别逼我说话,语言的叶子已经落下
它们不能回到枝头了,若想知道这无声的
隐喻,就听听我此刻的心跳吧
我只剩这一点私欲,尚未停息……
(《语言的叶子已经落下》)
阿未的每一首诗歌,都保证了丰富而深刻的抒情性,保存着纯粹的抒情性,抒情都是新鲜的。也就是把诗歌的纯朴与生活的繁杂,融合在一起。在一个主题或一个场景里,对眼前呈现的一切和记忆里浮现的一切材料加以想像性掌控。诗人对现实与虚幻了如只掌,信心十足,沉稳深刻,蚕吐丝一样制造出一种无须研究,又不可预测的诗境,其语言的叶子不经风,便已飘满了读者的心境。
诗人,是沉默的哲人,是沉默的修行者。其实,诗人到底是什么,是可以自定义的。诗人的思想,他发言还是不发言,都会是一种影响力,像极了“沉默”——“有些沉默/和死亡是一样的/它们不能接受/再生的邀请了”
阿未有来自内心深处的语言和思想,像从深秋里走来的一片黄叶,金灿灿地,把人照出秋天的成熟。
是的,诗人正在用这样的方式,创造诗的火种,点燃生活。
我不敢轻意地打开阿未的诗书,我担心,自己会在他的诗歌里死去。死去,并可获得重生。
诗人,用心灵的弦音弹出来的彩虹。
“语言的叶子已经落下”——他用诗歌的语言唤醒了一个孤独的人,唤醒了一个宿命深重的人。
他用诗歌的语言创造了一个只能意会却不可言传的隐喻,这正是阿未诗歌独有的力量。
咽下那些多余的话吧,让它们
填饱自己的肚子,我已经
饥肠辘辘,我也几乎
一无所有了,那就选择沉默
让越来越空洞的表述,回流到自己的
心里,我可以独自反刍
我可以一遍遍细品它们的滋味
就当是揽镜自照,看看
言多必失的外表,到底守住了多少
秘密,从现在起,我
闭口不谈,我杳无音信
把多余的话都说给自己,从现在起
我选择喂养心灵,自斟自饮
而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不可思议的力量,隐藏在诗行里,像一脉山川一样,江水一样,让时光时尔静逸,时尔起伏。
“那就选择沉默/让越来越空洞的表述,回流到自己的/
心里,我可以独自反刍”这样的诗句,禅意重重,宁静至远,阿未,一个在染污的现实里沉思的诗人,不断自省,找寻本我的自性,隐匿在诗歌里,秘密说出人生的隐喻。
我们要亲近自然,我们更要亲近诗人。是诗人,把大自然与人和谐的过程演变得生动,形象。
诗人,也是哲人,把哲理化成了一片树叶,当风吹起时,他说指给我们看,叶子飘零的样子,把生命中隐形的翅膀,指给我们看。
阿未诗歌的意象像蚕吐丝一样被倾吐。每一首诗,的意象都是不曾断开的丝线。细腻。逼真。几乎没有断点,思想和意象的急流在一首诗里展显,让读者随着思想之水,时尔急流勇退,时尔随水而下。
当我们读到一首阿未的诗时,诗人用一种主导的思绪情感唤出一联串的联想和意象,左右着我们。把人世间的繁杂的多样化的世态和情感具体化一,把连续转化为瞬间的识意感动的力,最终让读者的智力从诗人的意象转向精神特征,那一时刻,正印证了原创的力量,印证了阿未的原创天赋。
我一个人独坐,要是有一点音乐
就好了,要是有一杯茶或者有一个
和我说话的人就好了,要是
今晚的月色清朗,在刚刚停下来的雪上
照耀就好了,要是你穿过月光,带着
一身干净的雪回来就好了,要是此时
我正在写一首献给你的诗
让你的微笑比今晚的月光还迷人
就好了……其实,我已这样独坐很久了
我没有开灯,被黑暗深埋的寂静和
我孤单的身体,被丢弃在这个
无人之夜,我只好睁着眼睛
试图让太多的想法和目光在黑暗里逃脱
让它们去谜一般的雪地上轻松的
走走,要是能够遇见你就好了……
(《要是能够遇见你就好了》)
在阿未的诗歌里,创造力和智力并肩同行,也就是感性和理性同时在一条钢丝上强韧地行进。
他用巧妙的比喻、隐含的象征、隐喻,把意象的陌生幻化成一种卓越的熟悉。以卓越的洞察力,把意象精确得细致可触。
艾略特提到过“诗歌的智巧,想像与幻想的差异是非常细微的”阿未的诗歌,正好呈现出来这样的智慧和巧妙。
在他所有幻想与想象中,读者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他所有的词,明亮的或不明亮的,暗淡的或者灵光一闪的,在城市站立的词抑或是在车窗外移地的词,永远都不会牵强附会,永远都显得亲切。
是的,一定是洞察力,而非观察力。诗人用心和眼感之周围,与科学家的观察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一点的区别,有了成为诗人的可能性。
我再次写到春天,它多像一封旧情书
无数次在我的面前展开
我已经步履蹒跚,我的激动
已如一条缓慢的蚯蚓,细软无骨
生活完全沉静下来了
那些盛开的桃花已不再羞涩
我也不再莫名的紧张,我在这
安静的时光里继续爬行
看到一路风景,和眼前的季节
无关……
(《我再次写到春天》)
有限的省略,无尽意的思想。
阿未诗歌有一个特点,每首都以省略号结束。省略号,像极了我们未完成的生命。我们穷尽一生要解决的问题,必非吃穿住,而是一个哲学的持问: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的前面,是午后和傍晚
在这两个时段里,会发生什么事
我的这次长途行车是否平安……
时间呼啸而来,我仿佛
从一片倾斜的冰面上滑下来,一切
都在不知所措中开始
我看到,我的前面车来车往
我看到沿途的午后和傍晚
躲闪的如此快捷,我因此不知道
自己会哪个地方
停下来……
(《路上》)
“时间呼啸而来,我仿佛 /
从一片倾斜的冰面上滑下来,一切/都在不知所措中开始”诗人把生活真谛动态的呈现出来,用一个丢失了主体的比喻句,喻体从一片倾斜的冰面上滑下来。讲出生活的本真,原来一切都是在不知所措中度过的。 阿未创造的诗歌质感,会让读者大吃一惊,制造出的陌生化语境,是熟悉的,亲切的,带着禅意。
读阿未的诗,就像在一个庄严的殿堂拾级阶而上。他用诗想牵引读者向上,读者可随着他的心灵之语攀爬向上。如果,此时谁向外找寻,谁便会被他文学里有智慧软化。
我看见一个冰消雪融的世界,鼓荡在
我的眼前,我听见冷风
像潮水一样退去,在我湿漉漉的梦中
对我来说,冬天除了铺天盖地的
寒冷,已无秘密可言,我知道
一切都会好起来,只要没有冻僵我
春意盎然的内心……
(《只要没有冻僵我春意盎然的内心》)
无论是在春天,还是在冬天;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在窗前,在一个人房间,都留下了一个诗人想象和哲理的思辨。而此时,我们都在路上,在雨里,在风里,在孤独里,在狂欢里,在狂乱里行走,找寻。阿未的诗歌悄悄地告诉我,有一个向阳的平台,可以晒晒阳光。
和一棵落叶纷纷的树站在一起
和树上一枚熟悉的果实对视
和风起后的第一场秋寒遇见
我忽然也成了
一枚将落未落的熟悉的果子
(《季节的证词》)
阿未的诗歌,每一首都恬静,内核有一种美妙的智力在对峙生活,与违缘的命运抗衡,同时又恒顺一切世间变化。在一条,通达人世光明的道路上,承受、感受、用诗人的方式指出生活的本真模样。
当我们回望生活时,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左手在创造,右手却在丢失,在诱惑和染污重重的光影里挣扎,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疑惑。而现在,我们可以捧着阿未的诗歌,面对渴求澄清的世界,让自己像四月里青涩的果子一样,静下来,慢慢成熟,锃亮起来。
20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