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假“按揭”涉嫌诈骗
(2009-03-23 08:19:16)
标签:
房地产管理价格经济经济危机就业杂谈、金融危机北京酋长房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司法解释是:“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房地产企业目前盛行的假“按揭”就是以虚构房屋交易合同,用假的身份,假的单位,来搞假按揭真行骗的勾当,其真实目的就是为了解套出逃。
如果以前房地产企业的涨价和高利润属于经济行为;如果在营销和广告宣传上采用夸大和虚构的成分和手段,那也只能是道德层面的违背;但是目前的假“按揭”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经营和道德的界定范围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犯罪了。
诚言,房地产市场冷市以来的确让很多企业饱经了饥寒交迫,在沸沸扬扬的声讨中,在政府的扶持与吆喝下,在东一头西一腿的挣扎中,在黔驴技穷之后还不断地“蹄”之后,在梦已醒来天还没回暖放亮的时候,掐指一算,自己的时日不多了,还是借助蒙蒙的黑夜,在人们都在熟睡的时候,卷上细软跑路吧。
老婆早就离婚了,孩子也已经出国了,N个蜜嫔也已经潜伏在祖国各地了,一堆让人心烦的楼事也已经“按揭”托付给银行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玩”上一把人间大失踪,花也天酒也地,潇潇洒洒地了却后半生的开发商的确是大有人在。
现在看以往难解释的谜底都显露出来了,开发商的房子为什么不降价,那是因为降了要蚀本,降了就会影响假“按揭”的基数;近段时间楼市为什么出现相对的“火暴”?无论是官方数字还是开发企业自暴料的消息,这实际上是一个连环的计谋。首先是:宣传造假楼市繁荣了,忽悠大家赶紧买房子吧;其次就是:营造房价上扬的假迹象,以此拉动消费;最后是:房价高套取的资金自然就多,风险可以直接甚至是全部转嫁给购房者和银行了。
一直以来,房地产开发企业之所以这样有底气,原因就是自己枕头下有银行这只“咸鱼”垫地,一旦山珍海味供不上流了,就拽出来啃上几口,尽管有些“咸”可是毕竟还是肉啊,这些现象实际上所有的人都是心知肚明的,只不过都在装糊涂罢了。
政府装的是政治糊涂,祥和与稳定还是比问题尖锐突出面子好;银行装的是政策糊涂,反正政府有文件和指示精神,扶持是第一位,至于今后的债务和不良资产,有政府和所有的民间储蓄垫着底呢,大不了一个倒闭;房地产开发装的是法律的糊涂,反正上有政策下有先例,再说目前的一只法眼正拿着放大镜在地下找“曲别针”呢,另一只法眼刚刚做完白内障手术还没开光呢。
也许这些都不是百姓和民生所关注的要点,他们关心的是房价的底部在哪里,什么时候出现,就这个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房地产的底部价格开发商人是轻易不会吐出来的,最先降价的还应该是银行的不良资产,所以到银行买房子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