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叶,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国的“蒙巴顿方案”。其中,对地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国之间的克什米尔地区实行分治制度,即:以印度教徒居多和穆斯林教居多为区分,归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所辖属,但因克什米尔土帮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想加入巴基斯坦,当最后他想加入印度时又遭到了克什米尔地区77%的穆斯林人口的反对,于是印、巴争端战事不断。
以柔克钢但又不能失去钢之风骨,以阴阳调和为手段,但绝不能失去最后的归属,所以当印、巴之间火对火,炮对炮之势,以武力这样强势的态度争夺克什米尔这支花瓶,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失去者痛心疾首,得到者也是只落个用被割破的双手捧着支离破碎的遗憾黯然流泪。
很多时候,军事问题就是经济利益及格局调整的争端,因此把市场机制和观念引入解决战争的层面,以市场手段解决军事问题,尽管形式简单效果未必不显著。由此可以推断,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问题,首先应由克什米尔内部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自己解决,企业重组和破产程序同样可以适用于国家及地区的归属调整问题。
强权出反抗,战火播仇恨,越境侵略和违规经营在道德的性质上有着惊人的雷同,如此一说就难免会联想到经济危机下的一些行业和经济体制。以房地产行业为例,首先是行业内部出现了问题,然后又受外界的行政手段,舆论氛围,思想变革,以及经济形势大气候的多重密集的炮火覆盖,既然都知道覆巢之下无完卵,肯定也会明白,用炮火烧菜煮饭吃的后果了。所以,解决房地产问题依然是先克制稳定情绪,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准,以准确的视角定位发展方向,然后才有可能寻找出真正的市场对接层面来。
用炮火争夺国土主权符合道义,在《兵法》上称之为“伐兵”或“攻城”位居下策之列。目前的房地产买卖双方都在“攻城”,买方试图攻击房价上线的暴利;卖方也极力驳斥所谓底线的荒唐,简直就是拳脚相加,口舌之争,结果是08年打成卖方不卖房,买方不动钱的一比一平局,在09年之初,彼此双方不妨都静下心来各自盘点一下自己的时间和经济,信心与耐力,第三局孰胜孰负就显而易见了。
话说回来,克什米尔地区争端问题由印、巴双方及联合国参与解决,我们是既听不到炮声也见不到火光,即便是有爱心和能量也是鞭长莫及,还是本着自己问题自己解决的原则,回顾一下自己以往的言论和观点,从辣姜的“政府救市未果的尴尬由谁来买单”联想一下,尽管很多尴尬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买单,可是谁的单子上面还是有签名的,不愿意和不敢站出来买单的心情可以理解,甚至可以原谅,但是没完没了地给自己制造新的尴尬就没人理解了。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有个哥们的哥们就很高产尴尬,他的特色就是:唱歌时基本是一片掌声,并且还有MM送鲜花;讲话的时候听众基本是无声,投去的是惊诧的目光;博客时基本不开评论,偶然一次就成了罄竹难书了,弄得是满脸吐沫不说,要命的是经常挨一些爷们的半砖头,可是他竟然能视尴尬和痛楚于乐此不疲,我们不得不说:房地产还是人才集聚呀,希望和衰败皆于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