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成功的人文基因
(2012-05-31 11:03:50)
标签:
杂谈 |
来自《福布斯》中文网 周健工
乔布斯不是一个技术极客,他更多是一名技术的体验者、想象者和悟道者,这使得他能站在硬件与软件,技术与艺术,科技与人文的汇点上创新,从而取得比那些纯技术的创新者更大的成就。
乔布斯去世后,苹果的股价继续攀升,从约400 美元突破600美元。一些大胆的分析师甚至认为会升到1,000美元,市值也会达到1万亿美元。看来苹果的产品创新正在跨越乔布斯时代,这再一次激发了我对乔布斯成功的好奇。有一门学问叫巴菲特学 (Buffetology) ,实际上是许多人研究价值投资,梦想复制巴菲特的成功。也应该有门学问叫乔布斯学(Jobsology),研究产品创新,努力复制下乔布斯的成功也无妨。都说乔布斯是无法模仿的,没错,乔布斯只有一个,但其产品创新的理念与方法,却是可以研究总结,并且给后人以启发借鉴意义的。
为什么苹果能成为全球性的品牌,受到世界各国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背景消费者的喜爱? 当然苹果产品里有先进的技术,但技术并不是唯一的原因,甚至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乔布斯连工程师都不是,不是有些美国人说,乔布斯是个“二逼青年”吗(jerk 或者nerd )?
我认为苹果产品的神奇性,深深地打下了乔布斯身上的丰富多彩的人文烙印。
乔布斯本人是叙利亚人和美国人的后裔,他蓄起胡子的模样,完全是一名中东人;乔布斯又是六七十年代美国反叛一代在科技界的代表人物,听着鲍勃·迪伦的歌长大;乔布斯19岁时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探寻印度教及个人启蒙;后来拜日本人为禅学师傅,影响了他极简的美学风格;苹果公司创办不久,他就开始学习并接受欧洲以包豪斯为代表的设计风格;第一家苹果商店地板所用大理石的灵感,来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古老的街道;
不难看出,乔布斯身上,浓缩了全球多元文化。他在产品系统上是封闭的,但吸收技术、设计、体验的理念,却是极其开放与多元的。令人困惑的是,所有这一切,似乎只有个人才能完成,因为这些产品更类似于一种人文创作的过程,为非常个人化的敏锐感受、直觉和顿悟所激发。技术服务于乔布斯对于产品体验的追求—他能挖掘出最合适的技术,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但一定是和其对产品的“先验”式的把握有机结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