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暖身的关键——养胃暖胃

(2015-01-02 17:12:08)
标签:

冬季养生

养胃暖胃

北京老中医

李俊芳

冬季养胃

分类: 养生保健

 

冬天气候寒冷、干燥,冷空气很容易刺激胃肠,会使人们的肠胃出现问题。所以在忙碌于滋阴进补的同时,切勿忘记了养胃,重在要暖胃。冬季养胃暖胃要怎么做呢?北京太医馆著名的老中医李俊芳教授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探讨学习。

一、养胃秘诀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忌暴饮暴食。

2、改变饮食习惯

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3、积极食疗和按摩保健

李教授提出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

二、最佳养胃饮食6守则

1、定时定量

即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使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每餐还应保持食量适度。

2、温度适宜

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否则,过烫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发胃病。

3、细嚼慢咽

对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4、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5、适当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量,可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癌力。

6、多甘多暖

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且可以提高免疫力,让人保持暖和,建议多吃。

三、养胃暖胃食物

1、甘蓝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蔬菜之一,也被誉为天然“胃菜”。其所含的维生素K1及维生素U,不仅能抗胃部溃疡,保护并修复胃黏膜组织,还可以保持胃部细胞活跃旺盛,降低病变的几率。李教授指出患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可每天榨汁饮用,还可混合蜂蜜食用,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2、菠菜

菠菜味甘性凉,能促进胃和胰腺分泌,增加食欲,有助消化;丰富的纤维素还能帮助肠道蠕动,有利排便。不过,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碍钙质吸收,应避免与豆腐,紫菜等高钙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轻焯,除去草酸。

3、南瓜

南瓜所含的丰富果胶,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面愈合,特别适宜于胃病患者。另外果胶还可“吸附”细菌和有毒物质,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此外,南瓜还有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的功效。

4、山药

山药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味甘性平,补脾养胃的功效特别显著,且不寒不热,作用温和,非常适合胃功能不强,脾虚食少,消化不良的人食用。可用于治疗脾虚久泻,慢性胃炎等症。

5、木瓜

木瓜所含蛋白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对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均有疗效。其所含脂肪酶,还可分解脂肪成脂肪酸,有利于对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木瓜蛋白酶还能够促进和调节胰液的分泌,对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疗作用。

6、红薯

红薯性平,味甘,中医认为其“补中,暖胃,肥五脏”。在寒冷季节食用,能温和养胃,化食去积,兼可清理肠胃。

7、小米

《本草纲目》中说,小米“治反胃热痢,补虚损,开肠胃”。而中医也认为小米“和胃温中”,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小米既开胃又消食,尤其内热者及脾胃虚弱者更适合食用。胃口不好的人,经常食用小米粥,可以很好地健胃消食。另外,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2等,还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

健康小贴士: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健康的小知识,可以添加下方的微信号(taiyiguan),或者是拨打健康热线:010-80728129,或登录太医馆网站:www.taiyiguan.com太医馆有专业的资深名老中医为你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帮您消除病痛!!!

北京太申祥和太医馆

微信号:taiyiguan

电话:010-80728129

网址:www.taiyiguan.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北清路5号

驾车路线:京藏高速(G6)北安河出口辛庄桥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