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賑災物資成新“灾”

标签:
局部見聞杂谈 |
8.8水灾,導致了兩個地名如雷灌耳:小林村和佳冬鄉.
前者因全村被埋而被全世界認知;后者因該鄉長曾拒絕使用大陸援助的組合屋,疑其有超標甲醛而名聲大噪.到灾區后我才弄清楚,小林村隸屬高雄縣甲仙鄉;而佳冬鄉則隸屬屏東縣.
因昨天是小林村做隆重的二七法會,該露臉的人都要出場,已經交通管制了,我們就沒去小林村.
媒體如此迅猛而密集地報導南部水災,讓我誤以為南部無处不灾,人人都需救援.但當我看了四個收容站,三個屯放賑災物資的場所,見過活躍在灾區的數百名志工后,便油然生出釋然感,同時也覺得哪里不對勁.這個不對勁是我比較了一組數字后產生的.
據昨天的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資料數據顯示:莫拉克颱風造成全台死亡153人,失蹤逾600人,其中高雄縣小林村就有463人,獲救4萬185人,淹水地區:屏東縣
我在佛光山活動中心,也即高雄縣安置災民最大最多的一個收容場所了解到:這里收容了從直升飛机上救下來的所有災民,全部登記造冊的約1260名,常住的500-600人,半數都轉到高雄市的各个教會中去了;我在設于屏東縣內埔鄉農工職業學校內的灾民安置中心了解到,全縣救援和撤离出來的灾民是691人,被收容的331人.
我在這兩处最大的收容災民場所見到的各种慈善團體,政府機構,社工和志工團體,媒體,以及醫療部門的人數超過災民本身.也就是說,災民少,社會各界的賑灾民众卻人滿為患.比如我在屏東體育館看到,有台北來的數百名通過網上報名的志工;有台南來的大專學生志工.(這是一支令我振奮和感動的富有活力的有益社會的新生力量,我愿一直贊美這個團隊.)
問題是,許多人來了不知幹什麼,尤其某些官員,縣政府還要絞盡腦汁考慮該讓他們做什麼.
無論在高雄縣還是屏東縣,政府某部門負責人都發愁,二手衣堆積如山,大米和礦泉水成灾,還有將來一千套組合屋用過之后,如何处理?等等等等,令他們頭痛不已.屏東縣政府面對突如其來的“物資灾”,目前能做的,就是騰出偌大的體育館,把它們堆積成山,一座山不行就兩座,兩座不行就三座.他們說,就算災民住進組合屋,也只能用掉這些物資中很少的一部分.旁邊有个社工說,可惜了那麼多愛心遭貶值.
我在每一處都能看到,賑災物資仍然源源不斷地運來.
似乎沒人能弄清這些物資都是哪里來的,到底有多少物資?也沒有哪個媒體站出來對國際社會喊:“可以了,停止吧!”
與我同行的幾位有相當話語權的人士從這幾天更增了新憂:在小林村,某些政府部門當場給持有死亡證明的人发錢,每一个大紙袋里是100萬台幣;而在林边鄉和佳冬鄉這些被淹較嚴重的地方,先是政府每人給災民發放2-3萬不等的現金.之后,紅十字會及一些慈善机构,按人头給災民發錢,有的災民一天下來能領到十万台幣.於是,必然就出現了亂象:有些村莊按名冊只有400多人,可是一到發錢時,就增加到600--700人排隊,更誇張的是,某个村庄的人數竟激增到1000多人.
我小聲說,這不是把昔日純樸的村民培養成刁民了嗎?幾位當社工的大學教師都笑說:“你講的是實話,災情確实被放大了.可我們都不敢這样講.因為現在整個聲音都是倒向一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