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匆匆随记(续三)

标签:
美食宜兰渡小月 |
分类: 人在旅途 |
(六)渡小月
在宜兰,表妹宴和妹夫成请我吃“渡小月”。
没有看到饭店时,我以为这个饭店的名字是“杜小月”,还浮想联翩地在心里念“是不是杜月笙后人开的饭店?”
妹夫成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饭桌上,他给我讲“渡小月”这个店名的来历。
很特别的店招牌
“渡小月”的创始人是个艰辛谋生的渔民,长年在海上捕鱼。但一年中总有那么几个月,天寒而无法出海,对渔村的渔民来说,这是他们一年中的“小月”。这个饭店的创始人为了养家糊口,就在不能出海的“小月”里挑着担子叫卖面条。没想到,卖面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挑的担子变成了饭店,起名“渡小月”。随着饭店生意的兴旺,即使是适合捕鱼的“大月”这个勤劳的渔民也不用出海捕鱼了。
店门左边,现代优雅
店门右边,传统供奉
收银台边的小可爱佛,教人看了满心欢喜
等不及了,还是上菜吧。
以下是我们吃的套餐:
一盅清凉酸甜的莼菜汤
这道汤有点儿出乎意料的味道,和清淡微咸的西湖莼菜汤不同。
寿司是这样端上桌的
最上边的两粒石榴和下边的黄色芒果是这份寿司的独到之处。
咸肉抱干贝
这道精致的小菜很可口,咸肉的香脆裹着细嫩的干贝,吃过后,再品下边软糯的萝卜,很别出心裁的搭配。
炖蛋蒸鱼
尝了新鲜甜美的蒸鱼,再入口滑嫩的炖蛋,细腻的口感很让人满足。美中不足的是上边点缀的白果,无论在造型上还是色彩上,都不理想。
奶酪煨海鲜白菜
吃了这道,基本上就饱了!烤得正是火候的奶酪将下边的海鲜和白菜煨熟,香鲜可口。但是,很让人遗憾的是,里边的蟹肉是假的,看到了,觉得有失厚道,要知道这里是海边啊。
一盅鸡汤
这小盅滋补鸡汤是我觉得最为败笔的一道菜。上边厚厚一层油,没有花功夫撇去。有时候,普通的菜式,用了心思,花了时间,吃起来就迥然不同。而这道滋补汤正相反,遗憾!
闻所未闻的“糕渣”
先解释这道菜不是炸豆腐,其貌不扬却是道功夫菜。是用鸡肉、猪里脊肉、虾仁一同剁碎,和着鱼浆加水熬煮成浓汤,然后冷却冰冻成肉冻。这时,再裹以太白粉、玉米粉下油锅炸,成金黄亮色,即成。
几口就下肚的东西,花得时间、功夫了得!
据表妹说,这道“糕渣”只有在宜兰(台湾东北部)才有。宜兰的先民有大部分是从清朝就来开垦的,他们与西部的汉民族因交通不便,来往不易,所以在语言和饮食上保有其特色。
半个“月亮”等在那儿
从一个渔夫挑担子卖面到今天这个现代优雅的饭店环境、精致可口的菜式,渡小月”讲了一个成功的商业故事,一个从养家糊口,谋生开店到创立品牌的奋斗故事,一个台湾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