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杂谈 |
分类: 东言西语 |
可惜,这是我这个后知后觉的人多年以后才体会到的。在那个女生满面羞红向我们坦白她的好感时,我只是当成一般的睡前闲聊,惊奇之余,没有想到帮忙成全她的心意。
许是江南的气候,还是上海西化的传统?我觉得上海的男孩子、女孩子都比北方人深谙性别之道。上海的女孩子很多是非常独立、聪明能干的,但在男孩子面前,她们多半都收敛起锋芒,给人看的是温柔细腻、娇滴滴的一面。一声温滑软糯的上海话“帮帮忙”,那种我见犹怜的气质多半没几个男孩子能硬起心肠不伸手的。而上海的男孩子,比起北方的男孩,多半体贴入微,绅士气息很浓。等到北方的男孩修炼到这份气质,怕是多半已人到中年。一起逛街,上海的男孩子会很自然地走在女孩子的外边,一般的朋友也是这样。一起在餐馆吃饭,一定是上海男孩子付帐,让我这个一直在北方长大的女孩非常地不习惯。想想啊,在北京,男孩、女孩一起出去玩,哥们、姐们的,呼啦啦一帮人,谁注意过大街上走里边、外边过?吃饭,哥们、姐们分摊吧,指着哪个哥们付帐?门都没有!
所以,我的北方习惯,也让我的上海男同学在餐馆里尴尬过,对他们来说,女生付帐是个塌台面的事呢。对比一下,还真是喜欢上海男孩子的体贴,从这一点上说,嫁给上海男人的女孩子,有福气!上海男人的体贴是浸到骨头里的。
相反,也有自我感觉非常好的女孩,强悍地把依赖的一面做给男生看。
在假期回家的火车上,有时,会赶上和别的学校的学生坐一趟列车。我的一个中学同班同学上工学院,人长得挺高大英俊的。这一年,我碰巧和他同一车次回北京,还是一个车厢。我们这些医学院的女生,在学校里男、女生比例几乎是1:1,所以不是稀有之“物”,没有多少男生给我们献殷勤。我们都是大包小包、肩扛手挑地自己把行李搬上货架。坐下,喘口气,我们这些医科女生就看到来自工学院的学生开始上车了。“物”以稀为贵的工科女生手挽着个小坤包上了车,后边是满头大汗给她们提着沉重的旅行包的男生。工科女生站定,派头十足大声地指挥着:“xxx, 把我的包放这儿。”随其后的男生顺着工科女生玉手纤指的方向赶紧按她们的意思把旅行包一一放好,包括我的那个同学。看到我坐在边上,我的同学冲我无可奈何地眨眨眼。我一笑,这颐指气使的架势,实用,但实在是不高明,强势中让人看到的却处处是她的弱点。
不知那些男的老师、领导是怎么想的,在我,心中是不喜欢的。对与不对,是理智的问题;喜欢不喜欢,纯粹是本能的感觉。
两情相悦,异性相吸,很多时候都是由这些细微的感受开始的。聪明的上海女孩和上海男孩,在这点上占尽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