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明:回到源头是永恒

标签:
文化周春明篆刻 |
分类: 艺苑风尚 |
周春明:回到源头是永恒
■
伟大的祖国
有了人,有了文字,有了文明,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文字的发明,“书之用”与“书能合天道”的结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书法与镌刻相结合,经历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形成了个性色彩鲜明和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篆刻艺术。
数千年的国粹艺术,已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悠久传统,成为学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源泉。传统文化是条川流不息的河,著名篆刻艺术家周春明先生也蹚进了这条河,他从源头求索跋涉,在殷墟中求动态形象变化,在篆法中求屈曲缠绕,在汉印中求庄重雄浑,在历代流派集大成者中畅饫风气,在印学中悠然腾身,在艺术审美的多元化中求审美选择,最后逆境而上,百折不挠回到源头求艺术本真,重新获得永生。他20余年的“水滴石穿”,以“自然”为上乘,守法创新,锤炼技法,谙悟道法,自然而然领悟快感,独创形意派篆刻艺术。
周春明先生的篆刻艺术打破千篇一律的字体和模型,以创形象为象征,在意念外含情义,把书法的线象墨象,甲古文字的形象运用,汉代美术的现实手法,镌刻章法的程式自然切合在一起,字义与模型相融,字体与内容吻合,图文并茂,阴阳交汇,自然的律动中弥漫着情趣,令人沉浸在方寸中,流连忘返。他的篆刻艺术作品内容上以立足商洛地方文化,逐步向民族文化延伸,“魅力商州”系列作品,人文与历史浓缩在方寸之间,一山一水,一景一物,冲平阴阳,家乡的爱,家乡的情,真切自然地坦白流露,没一点矫饰之情。宣介地方文化旅游特色资源优势,有很多种形式,用印章艺术搭建平台,却是周春明先生的独具匠心之作。文化为底色,功力为底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我所用”,投下自身的风格背影,也是周春明先生印章艺术一大特色,如《二十四孝史》、《三十六计》、《古典四大名著》等经典,不拘使成法揽入框内,随意造形,适形创艺,舒展稳健,劲力精巧,节奏鲜明,气势雄厚,富于自然之美。讴歌祖国繁荣昌盛,赞赏美好和谐的新生活,也是他篆刻艺术所表达的内涵,如《伟大的祖国》、《龙的传人》、《家和万事兴》、《手拉手》等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艺无止境,没有绝境,只有勇攀高峰,方得领略无限风光。
周春明,字篆子,号方寸金石,陕西省商州监狱干警。中国书画家协会研究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千余幅作品在《书法报》、《收藏快报》、《书画家报》、《艺术与价值》、《演讲与口才》等50余家专业及主流报刊发表。2010年周春明篆刻挂历出版发行。作品在“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展赛中获金奖,被授予“中国篆刻百家”,“黄山情”第十八届“艺海杯”全国书画摄影大赛获金奖及“当代著名艺术家”荣誉称号,“和谐杯”全国诗书画摄影大赛获一等奖及“首批全国文化和谐使者”荣誉称号,参加首届中国红色之旅“井冈山杯”文学艺术大赛荣获“特别优秀篆刻创作奖和德艺双罄艺术家”荣誉称号。作品被载入《中国传世书画鉴赏》大型系列艺术画集,传记被编入大型国际交流系列《世界名人录》,精品集入编《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大观》。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协会授予其“首届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
创作感言
意由自然出,境由心灵悟,篆刻没有任何形式,也可以是任何形式,不必拘泥于方寸框架之内,能够达到形意神兼备,才是篆刻艺术的最高境界!
开门红
天高任鸟飞
海阔任鱼跃
家和万事兴
锦上添花
贪者跌井
道本自然
中国梦
滴水穿石
三人行必有我师
笑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