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客前仆后继,能否填平城际“鸿沟”?

(2012-06-05 12:10:20)
标签:

房产

黄江

南方都市报

深圳人

佳兆业

观点速读

    深圳的购房客已经稳定在趋稳和固定于以塘厦、黄江、大朗为中心的“深圳北”和以惠东、惠阳和大亚湾为中心的“深圳东”,开发商的集中服务以及政府的配套建设,都应集中在这两个区域发力,而不是画大饼人人抢深圳客。

    深圳人在莞惠的购房行为,已经从原来“捡便宜”的投机方式,发展到了自住倾向(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自2006年开始,随着深圳住宅用地供应基本消化完毕,房价逐年上涨且居高不下,与近邻东莞和惠州同类物业的价差最高拉大到十数倍,刺激了异地购房潮的出现。笔者早年组织的“珠三角看楼车”活动,有相当一批深圳人每年都参加,一方面价格敏感度不高,觉得邻近城市高端物业性价比不错,在升值前“捡便宜货”,先买先赚;另一方面,他们将在深圳投资房产所获厚利中,也会拿出一部分,分散投资到“房价洼地”,以长期投资的心态持有。

    从2006年到2009年,即使宏观调控如何严厉,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的概念下,总有一批深圳人前仆后继。三城市间的产业转移和交通轨道建设虽然年年都有利好消息,但从生活品质和工作机会等要素来看,差距却未见缩小,并没有让这些“深圳投资客”的前期投入转化为优质资产。一些产业低端、本地人口稀少的镇区,也令前来购置物业的深圳人深感“有价无市”。

    2010年,深圳开始执行“限购令”,让莞惠开发商着实激动了一把,加上三地轻轨交通的开建,一时间甚至吸引很多深圳本地房企如星河、卓越、佳兆业、花样年等大量在深圳周边镇区购地。

    但2011年全国性的“限贷令”,令深圳人投资内地市场的动力全面消减,同期境外投资热更加大了深圳投资资金的外流,让深圳房企进退两难。目前,深圳人到周边城市楼盘成交的总体比重,已从2010年的20-30%,萎缩到2011年底的5%以下。

    不过,2012年初由于流动性阶段性放松,我们观察到以塘厦、黄江、大朗为中心的“深圳北”板块,以惠东、惠阳和大亚湾为中心的“深圳东”板块,一批资源型项目成交势头依然迅猛。中信、万科、碧桂园等国内一线品牌开发商,开始集中面向深圳发力,且开发体量极为惊人。(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深圳购房行为已经开始集中稳定,房企的配套服务和政府的设施建设也应当适当向此区域倾向(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深圳北”和“深圳东”的井喷,亦标志着三地“同城故事”的发展趋向成熟,生活和投资取向从早期的“博差价”,向真正的“大深圳”概念过渡。可以说,随着深圳关内外一体化,城市生活中心向北、向东,形成一个个“副中心”,而房价的涨升亦随之从“中心”转移到“副中心”,逼使原关外客群,以“品质生活”为目的,在邻近外围的莞惠镇区置业居住,而不仅仅是“纯投资”。调控政策的观望期,也让之前在这些地区购地的开发商,加大了对品质和服务的投入,吸引了跨地区工作和生活的深圳客户。长期来看,优质的深圳客户群体,当然是莞惠开发商抢夺的对象,但其置业区域已经趋稳和固定于“深圳北”和“深圳东”了。当我们清楚了深圳置业者的集中选择,则可以确定开发商的集中服务(如接送车),以及政府的配套建设,避免房企和政府画大饼的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