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通货膨胀周期下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风林火)
一、中国已经进入长期的通货膨胀周期。
首先,通货膨胀表象上看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其实深一层看,是社会所需的商品与劳务供不应求的直接反应。根据这一理论分析,中国正处于经济开始转型和产业全面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短至十年,长至二十年,为支持这一过程,货币政策不可能象日本等成熟经济体一样长期紧缩,最近央行负责人亦透露了下半年货币政策不会过紧的信息。这说明,长期的货币“供应”是有效存在的,而市场对于商品和劳务服务的需求大幅增长量亦是客观存在的,当全社会日渐形成的货币购买力显著超过市场所能供应水平,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这就是当汽车多了,对汽油价格产生的推动作用无法用“燃油税”来降低;或者当房产升值的赚钱效应下,用“限贷”、“限购”亦无法迅速打压房产交易价格一样。又由于政府过多采取直接干预市场的行政措施,令商品市场的“抗药性”增加,权威性和对市场调控效果也在逐渐降低,“抢盐”事件就是一个实例。
其次,我国长期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政策,也是引发长期通胀的主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效益等,都会对投资所在地的通胀产生不同影响。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从投资立项上马,提出资金需求、实物需求和人力需求,到建成在着不同的时滞,从二、三年到一、二十年不等。
最后,由于我们国家不断的对外开放,我们对外的依赖程度很高。2010年美国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直接造成美元对主要资源商品的贬值,黄金、石油等商品价格一路上涨。而当中国自身经济体制的原因,无法通过货币快速升值或减少进口量对冲时,必然产生输入型通胀。
二、通货膨胀长周期下的投资策略。
从历史看,目前这一轮通胀周期,有着新的特点。一是伴随着“加息”周期的,是“加薪”周期,以及资产增长周期的到来,社会购买力不断增强。二是随着资源不可再生,消费产品的升级换代,中国产能过剩对物价压制趋弱。剔除国家管制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其他商品和工业品价格指数不断上涨。三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依然较快,以保障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四是价值黏性决定,价格上涨的时候很厉害,下跌的时候不是很容易。
基于上面原因,总体来看,基本面还会逐渐推动物价上涨,在国家调控物价政策压力下,呈现整体小幅上涨,局部价格上涨较快的态势。比如说,2008年CPI是全方位的上涨,今后一些二三线城市的CPI会较一线城市上涨更快,持续周期更长。又比如说,股市上的风险(概念性)投资,如对新能源、细分行业和稀缺资源的投资将大行其道,而银行、地产等传统投资品的价格相对稳定。再比如说,去年深圳前海、龙华、龙岗中心城、布吉、沙头角等边缘区域房价涨幅高于传统主城区,说明了投资资金能承受更高的风险,以博取更高的利润。因此,在此轮通胀周期,投资策略应关注局部或细分市场,以获取利润最大化。
我们知道,投资的核心是研究市场消费行为及其购买动机,从中寻求商机。从 2000 年至今,是通胀加速消耗人们财富的十年;未来的十年,则是人们为资产增值和保值而战的十年。通胀消耗财富的趋势促使人们更重视投资理财,在通胀预期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追求的是努力减少贬值损失,但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通胀还是会劫掠掉他们更多的财富,因为他们的主要收入被消耗在购买基本生活品上,这引申出我们未来应该投向哪些领域。第一是与民生保障直接相关的行业,如医疗、食品、交通等能使老百姓生活质量改善的行业。第二是生活服务业,包括互联网、通信、养老和家政服务。第三是服务于少数人的行业,如高端地产、珠宝等奢侈品行业。第四是业态与品牌有效组合的行业,如娱乐、旅游度假等行业。
总而言之,要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经济条件的有增值潜力的投资产品。即要避免因政策性的急刹车,导致经济突然下滑产生的危险;又要相信政府会采取比较正确的政策目标选择,在适度通胀和较快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化解通胀带来的矛盾和过度的投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