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无地可卖!引爆“前海板块”再发力
(2011-03-07 18:39:24)
标签:
房产 |
新一届“两会”上周末启动,深圳市领导在座谈中坦承,“深圳不靠卖地赚钱好多年”,财政主要依靠税收解决。
换言之,既然“无地可售”,深圳房价的上涨自然与“土地财政”因素无关。显然,土地供应缺失,是深圳房价上涨的核心原因。事实上,去年“国八条”出台后的二季度,恒大、绿地等开发商全国范围内打折促销,但深圳少有房企跟进。
虽然,理论上深圳每年入市供应量可达350-450万平米,但年年“调控”之下,楼市实际供应量远较统计为少。而且,供应量越是紧缩,其后市场成交量和价格反弹回升的幅度也越厉害。
如,2010年4月“国八条”楼市新政出台,深圳二手房当月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13645元,5月为12513元;但从6月开始即一路走高,从每平方米12391元上涨到8月的13848元;其后虽遇9月加息“利空”,至12月份二手房价已涨至每平方米14703元,创下历史新高。
显然,无论是刚需购房者,还是投资投机客,在“一刀切”的调控措施出台后,不但没捡到多少“便宜货”,其观望时间却在日益缩短之中。
近期,随着“新国八条”春节前出台,2011年2月份交易数据确实受到了政策的直接影响。一方面,深圳新房供需同步大幅缩减,其中批准预售面积7.03万平方米,环比大幅下降75%;另一方面,当月销售面积15.24万平方米,供求比为0.46,却显示供求关系相对紧张,供不应求。
在此局面下,2月份深圳新房成交均价为2066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3%,说明市场并未出现因抑制投机而导致降价的行为。
综上可知,只要本地新房供应保持目前的低速,由于深圳“无地可卖”这一“特殊性”所导致。只要总体供应量逾紧,需求在淡季累积,加上本地经济持续发展,热钱云集,一到旺季即集中爆发,造成越调控越难跌的“怪圈”。
今年5月份又逢传统购房旺季,笔者预测4月份新房和二手房淘到“筍盘”的机会最大。因为,5月份之后,股市和其它市场进入交易淡季,无法进一步分流投资热钱,而深圳新房供应将出现“断货”,房价再度发力上扬,各地铁沿线优质楼盘创新高的可能性很大。
另一方面,本届“两会”上,深圳“前海中心”发展议案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之中;其近邻宝安“碧海中心区”将直接受益。
笔者获悉,位列一号线地铁四大地铁商业中心(其余三家为金光华、万象城和车公庙地铁商城)的“汇一城”,作为深圳唯一的“地铁上盖住宅”,一期900余套单位近日已售尽,二期即将推出200余套120-150平米三房和四房单位。
考虑到其领先宝安中心区的住宅品质及“智能化服务标准”,且售价低于宝安龙华、福田梅林和龙岗布吉等今年6月底地铁开通的受益片区。一但受到市场热烈追捧,势必影响业界对今年房价预期判断,亦对“前海板块”涉及楼盘的定价,起到直接的正面影响作用。如此一来,“前海板块”成为今年最给力、市场关注度最高的片区将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