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购房观点趣比

(2011-02-21 15:30:35)
标签:

房产

前不久,有消息指美国政府正开始退出对“两房”的政策性支持。要知道,几十年来,“两房”提供的低息乃至无抵押房地产贷款,让美国人获得了远超其工作收入的居住条件。
 
而与此同时,2011年上半年,作为全国最后一个没有“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城市,深圳亦将出台住房公积金贷款实施细则。
 
实践证明,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光靠兴建大量的房屋还不足够,要让他们租得起,买得起,才能让普罗大众受惠。
 
过去,为什么我国房地产行业政策一直受到业内很大的指责甚至嘲讽,就是因为过份依重社会来办这项“事业”,通过提高行业利润率,各行各业的资金全一窝蜂地涌进来建房;却忽视了降低百姓成本买房这方面的需求。
 
在这方面,国外的房产贷款机构走在了前面,包括向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发行“两房债”,来筹集廉价资金,即向国内居民提供低息房贷用以置业,信贷风险又转移给了其它国家,一举两得。
 
或许是发展阶段的不同,中美两国人民,在购房观上还有着其它一些差别,以下小作对比。
 
首先,从心态上看,美国人买房要轻松和快乐,这不是指美国的房产便宜,而是美国是鼓励消费的国家,只要房价达到家庭年收入的5倍左右,美国人就开始买房。
 
而中国大多数人一买了房就变成房奴,因为象一线城市房价往往是工薪家庭年收入的10-20倍。首期都要靠借钱,巨额房贷利率,让消费者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抑制了大多数人买房的可能性。而即使已经拥有了自用住房,又担心工作稳定性,经济景气度,包括楼价会不会下跌等等,很少有幸福感。
 

其次,从购买群体看,美国买房的大多数是有固定收入的工薪家庭,也没有什么福利房可分。而国内买得起商品房的,多是生意人、民企老板、公务员、国企和事业机关职员。城市普通工薪族、打工族等中低收入人士,或是因为户籍,或是因为家庭资产,很难分配得到政策保障性住房,

 

最后,从投资角度看,美国人不喜欢储蓄,工作赚取的闲钱往往喜欢投资于稳健安全的项目。房产交易差价虽然较少,甚至遇到经济危机还会亏本。但只要是街区和地段、品质好的房子,十年二十年下来,基本是只赚不赔的。有人计算过,与养老保险型的股票基金比,优质房产的投资回本期限更短,更稳定安全。所以,从保值增值和自住角度出发,美国人一但有了钱,就会改租为买,以确保老年享有足够的养老资金。

 
如:美国人买房比租房更合算,一套售价相当于人民币400万元的市郊四房独立屋(相当于国内的独栋别墅),租得话要2万多元租金,还要交税;而买房则首付三成,月供不过4千多元,即使每年要交2%的房产税,对比租金也还划算,因为通过交纳房产税,业主可免费享受区内公立学校教育及卫生、安全等公共配套服务(相当于国内的政府市级机关大院生活待遇)。

 

同时,美国买房可免缴个人所得税,对买房者提供诸如免税、低息贷款等多种优惠。美国个人所得税十分繁重,一般一年下来税款大约占年薪的20%到40%。美国税法规定,个人因为买房将月收入付了银行利息,就可以免税,而租房是不免税的。

 

中国人投资经历的阶段比较复杂,先是一开始开始只会存银行;之后是买股票,等股票涨得差不多了,又投资房产。反正是收益率波动得很厉害,有发家致富的,更多是在行情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中,失去了毕生血汗钱。所以当老百姓看到买不起房子的时间,开始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买金银首饰、出国旅游什么的,都怕通货膨胀起来,有钱也花不起了。

 

对比来讲,美国是一个社会商品极大丰富的国家,通过世界货币宗主地位,大量输入资源产品,所以鼓励消费;而中国人多地少,要大量出口创汇,有限的原材料资源制造产品都输出去了,好东西一出来就会被抢购,所以要抑制消费。单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是好房子,买下来都是件只亏时间不亏钱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