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近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政府需要什么,经济学者就会迎和什么。比如06年房价开始双位数上涨,拆迁改造、收储卖地大行其道,但土地供给的连年增加并没有抑制房价,反而出现了世界独有的“地王”现象。
08年又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央行专家鼓吹以加息增税打击泡沫,于是半年内加了五次息,直到出口停滞,失业率激增,银行面临断供潮,外贸出口负增长,才在08年10月份全面转向。
2010年初的“两会”,房价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两会后,包括财政部在内的各级金融管理部门,个别地方政府,纷纷开始营造征收“房产税”的有利舆论环境。
如经济专家樊刚就认为:持有房产没有成本的话,很多人就会使用它进行投机。他还列举了伦敦最高房产税可收到17%的例子。
但笔者置疑,伦敦房产税再高,但伦敦的房价真就便宜得人人买得起了么?还有,我们要认真思考,中国的税费最大部分到底用到了哪里?是社会公益?还是补贴行政开支?房产税收上去,你相信各地政府会用在补贴国民福利,或建居屋,或补贴给中低收入阶层么?
这是否是在“地王”现象大幅度减少背景下,御用学者们为地方政府设计了又一条“堤外损失堤内补”的谋财之道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项税费都不能起到使市场更加均衡,更加平稳的作用。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不在于收税或增加成本,而是通过市场价格信号,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有效配置各方资源,让资金投向利润率高的行业,最终通过成本减少,供应量的增加,来实现平抑价格,扩大消费,满足需求的功能。
笔者认为:今天中国税负位列世界第一,国民福利和社会性公益开支比例,尤其是行政和生产效率都长期处于落后状况,专家们不讨论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的办法,却大谈什么加税费来降房价,让人人买得起房,能糊弄多少网民呢?不如直接一句,加税是为了劫富济官,更为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