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火问道
林火问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55
  • 关注人气:2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林火:不许报道房价的背后

(2010-04-07 10:30:22)
标签:

房产

当房价问题涉及到了地方政府的“乌纱帽”,一个畸形的调控思路就出来了,就是控制数据与控制言论。

 

近日,成都某房地产研究机构按时向社会发布的成都房地产市场情况报告中,房价信息被全部抹掉。在一份来自成都某部门文件中明确要求:

 

“房管部门发布新闻信息时应把握好敏感内容,慎重发布房地产市场价格方面的数据和分析”,“市级各新闻媒体不炒作房价、市场销售情况、退房潮、购房难、地下空间使用权转让、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购买国债等敏感话题;不炒作豪宅、别墅等非普通商品住房的开发;不对我市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与其他城市作比较性报道;不采用房地产代理机构所掌握的市场数据,对市场做出走高或走低的分析报道;不转载外地媒体刊登的、对我市房地产市场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的消息和评论。”

 

另外对土地成交情况、地王、高价地、央企拿地、调控政策解读等都做出了限制。“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许报道。”有关人士这样总结。

 

但“不许报道”的后果是什么呢?是回避社会因房价暴涨而引发的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均现象?还是掩盖政府在保障民生住房和“土地财政”上的种种不作用与舞弊问题?

 

近日如果不是媒体报道,我们怎么知道因为深圳相关部门和开发商的急功近利,在填海不足五年的软地基上超负荷兴建高层住宅,从而引发宝中片区大规模的地面沉降事件。纳税人不会知道,三十年内此地将持续沉降,由此产生的巨额修葺费用最终可能由市财政买单。

 

新华社近日连续六篇批评“土地财政”的文章,核心就是揭露这种损公肥私,坑害社会和民众的恶劣行为。联想起王家岭特大煤矿事件,如果没有新闻舆论的持续跟踪曝光,又怎么能引起国务院和山西省政府的高度关注,调集三千多人的队伍日夜抢险,从而救出百余位矿工呢?

 

归结一点,只有持续高强度的报道房价及其背后的一系列利益纠葛,才能让政府加快社会民生、福利和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建立,老百姓的后代才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为此,新闻采访权和公众的信息知情权,必须无条件得到保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