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近日有网络调查指,市民认为深圳房价有泡沫的占到九成以上,而引发泡沫的原因许多市民认为是投机炒房。
记得2006年开始,政策打击炒房政策频出,直到2007年出台“9·27”政策,直接提高购买多套房的首付和提高按谒利率至1.2倍,房价依然维持在18000元/平米之上。金融危机发生后,豪宅投机炒客在2008年一季度率先出货,引发二手房报价全面下跌。至二季度万科带头提高新房优惠至“七折”,“打折门”令其它开发商不得不跟进,整个市场到二季度结束时,各个新盘几乎门可罗市。直至2009年一季度,深圳新房均价仅1万元/平,租金回报率普通高达5%以上,这时买房的投资和自用价值都非常明显。
显然,要平抑房价最基本的还是经济基本面,否则,无从解释为什么政府调控三年多没效果,直到整体经济发生结构性危机,外贸市场全面萎靡,才形成市场恐慌和信心危机,而直接传导到楼市和股市。
另一方面,当市场看多时,即使打击炒房的同时,扩大供应,同样无法直接降低房价,这在2006-2007年深圳的南山区、宝安区和龙岗区都有先例,当时三区有上千万平米新增住宅供应量的消化压力,但被“西部通道”、“国际西岸”、“大运会”等利好抵销了,两年时间三区房价涨幅都在1倍以上。
显然,在加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前,与中低收入人群解决刚需相比,有钱人买商品房实际上是一种资产的配置形式,由于其原拥有大量资产及获取现金流优势,价格越涨,购买力和购买信心反而比房价萎靡时更强。
因此,市民与其报怨政府不打击炒房,也没有提供足够保障性住房,还不如以保持正数值增长的现金流,不要在泡沫高峰期与“有钱人”抢房、当“房奴”。等到下一轮经济调整时再买房,无论从资产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率等方面都比现在买房划算。
拿着闲钱不买房,又怕通货膨胀的话,也可以考虑其它方面的投资,如有条件的到其它二线有发展潜力城市买中小户型,以租养供。等待深圳房价回调到合理水平,再入市进行资产置换。
记得2006年开始,政策打击炒房政策频出,直到2007年出台“9·27”政策,直接提高购买多套房的首付和提高按谒利率至1.2倍,房价依然维持在18000元/平米之上。金融危机发生后,豪宅投机炒客在2008年一季度率先出货,引发二手房报价全面下跌。至二季度万科带头提高新房优惠至“七折”,“打折门”令其它开发商不得不跟进,整个市场到二季度结束时,各个新盘几乎门可罗市。直至2009年一季度,深圳新房均价仅1万元/平,租金回报率普通高达5%以上,这时买房的投资和自用价值都非常明显。
显然,要平抑房价最基本的还是经济基本面,否则,无从解释为什么政府调控三年多没效果,直到整体经济发生结构性危机,外贸市场全面萎靡,才形成市场恐慌和信心危机,而直接传导到楼市和股市。
另一方面,当市场看多时,即使打击炒房的同时,扩大供应,同样无法直接降低房价,这在2006-2007年深圳的南山区、宝安区和龙岗区都有先例,当时三区有上千万平米新增住宅供应量的消化压力,但被“西部通道”、“国际西岸”、“大运会”等利好抵销了,两年时间三区房价涨幅都在1倍以上。
显然,在加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前,与中低收入人群解决刚需相比,有钱人买商品房实际上是一种资产的配置形式,由于其原拥有大量资产及获取现金流优势,价格越涨,购买力和购买信心反而比房价萎靡时更强。
因此,市民与其报怨政府不打击炒房,也没有提供足够保障性住房,还不如以保持正数值增长的现金流,不要在泡沫高峰期与“有钱人”抢房、当“房奴”。等到下一轮经济调整时再买房,无论从资产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率等方面都比现在买房划算。
拿着闲钱不买房,又怕通货膨胀的话,也可以考虑其它方面的投资,如有条件的到其它二线有发展潜力城市买中小户型,以租养供。等待深圳房价回调到合理水平,再入市进行资产置换。
前一篇:萎缩与失衡:“高房价”何时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