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分析投资市场走向,先看趋势,再看货与币之间的结构关系,最后才是具体层面的供需与价量配合走向分析。
中国的投资市场主体是楼市和股市,其中经济发动机是楼市,政策风向标是股市。因此,去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为恢复生产和消费信心,政府最先启动的也是这两个市场。
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和消费政策催动下,2008年10月以来不到一年时间,楼市成交量同比放大一倍以上,价格整体上涨30%;而股市从上证1664点涨到3478点,许多个股回升到历史较高价格水平。
显然,两个市场完成了政策面即定的重建信心,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连股市IPO功能也已全面恢复,六、七、八三个月通过股市的直接融资金额就相当于去年全年七成以上。
不过,早在今年五月份深圳春交会上,笔者就发表观点预测:三季度市场将出现较大调整,消费市场将重现紧缩走势,年底楼市会发生降价促销潮。
投资市场进入调整阶段的先兆信号,股市看价,楼市看量。根据这个规律,分析8月份市场数据和政策迹象,上面的预测正一步步走向落实。
整个8月份,A股走势逆美股而动,基本一路大跌小涨,收出四根周阴线。楼市重要指标之一的二手房周成交量连续五个星期下降。上周成交面积大跌7.8%,前四周成交套数预计环比有20%幅度的回落。由于上半年主要是资金推动型,支撑市场价格的力度愈来愈弱。
分析楼市和股市双双进入调整的原因:
一是中央颁布的鼓励消费和刺激内需政策措施已实施十个月,效力开始减弱。年初强调的宽松货币政策,正转化为“合理”货币政策,即从资本市场转向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领域,7月份开始新增信贷量持续大幅缩减。
二是需大于供的结构性失衡正在转向供大于求。股市8月连续下跌,但IPO招股及直接配售融资行为有增无减,显示套取资金意向强烈。楼市近段供应不足体现在低端产品,投资型和豪宅产品结构性供应过大,也造成了刚需主体购买意向的弱化。下半年开工量大幅回升,与本地购买力增长不足,市场供需面将向供大于求转化。
三是上半年行情是典型的“资金推动型”,容易造成“助涨助跌”,市场波动频次加快,震荡风险加强。成交量的过度过快释放,一方面透支了刚需,另一方面,成交量里有过多投资和投机型购买力,一但行情逆转,这部分力量将转化为“杀跌”动能。
综合分析,除非立刻出台新的刺激消费,以及恢复投资性信贷刺激措施,则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成交量将发生更加明显的萎缩。在供应量继续恢复下,为促成更多的成交,交易价格将迅速回落,直至到达购买者承受力范围内。
因此,预计今年十一月份前,投资市场都会呈现价量齐跌现象,直至政策重新发出刺激信号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