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解

(2008-09-30 11:03:43)
标签:

实践

领悟

把握

教育

分类: 与课改同行

 

      所谓“活动”,本意是动弹、运动。引升为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新理念,它强调了“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主体,不仅被我们数学教师所接纳,还着实让数学教师有过偏面认识及过激的行为。认为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是一节有意义的数学课,直到现在,余温还没降下来,还在作为评价一节课是不是好课的标准。回忆自己在开始进入课改的一年中,也曾出现过这种偏激的行为。如“第几”的教学就是如此,教学时,我首先把教材上呈现的生活主题图,(小聪从外婆家回来,到车站排队买票的情景图),改为学生亲自排队买票活动,让学生说明每个人分别站在第几,共有几人,认识基数与序数的关系。接下来安排学生进行开火车游戏,通过调转火车头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第几的相对性。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座位在第几排,第几个,在作业纸上根据要求涂色活动等。这节课,因为设计了排队、开火车、说、涂等一系列活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一直处于一种亢备状态,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感觉也不错。

    随着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几年来,在学习与实践中,我对“数学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数学活动”它不同于“活动”,不是单指身体的运动或动手操作活动,它主要指“观察、对比、实验、操作、归纳、猜想、推理、验证、交流”等一系列数学认知活动。现在再来看这节课,我认为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是成功的,但在对“第几”的认识方面,它忽略了参与“排队”、“开火车”活动之中的学生的独立思考感悟活动,犯了“只要学生喜欢、高兴就行,而忽视知识的掌握”的偏激毛病。数学是一门严谨的、抽象的学科,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学生静心体验、感悟、推理、归纳,超越实际运作而用思维去把握内化数学知识,单纯的肢体活动或极端形式化的活动,决不是我们数学教学所必需的,切不能让它在数学课中泛滥,而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形式上的肢体活动课,失去数学课程的灵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