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河岸边,寒风乍起,几只白鹭。-“雪片落蒹葭”之苏轼童年学习

(2012-10-25 20:57:36)
标签:

刘徽之

苏和仲

宋朝

杂谈

分类: 历史文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林语堂先生总结的那段著名的话——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与他一同学习的姐、弟、妹分不开。

光阴荏苒,已到了初冬时节。刘巨刘徽之带领着他的学生们到眉山岷江内河感受风景,课外教学。远远地,大家就看见高七丈有余的远景楼矗立江边。学生们兴奋地登上楼去,一个个在裙楼间奔跑、躲藏。刘巨刘徽之招呼大家不可乱跑,要有读书人的斯文;要尽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的意境。他要求大家依次攀登,细心体会。

众学童排队攀上顶楼13层,大家凭栏远眺,个个诗性大发,都想一试所学。

学童程之才:“岷江之水天上来,”

一学童:“峨嵋山巅泛金光。”

另一学童:“高塔千里见雪山,”

另一学童:“雁去声声愁断肠。”

刘徽之含笑望着刚才做诗的几个学童未加评价。他像平时上课一样的对大家说道:“作诗须有‘诗眼’,什么叫诗眼呢?诗眼即是你想表现的中心意思;也就是意境,所谓意境,即胸中之意与此境浑然一体,发而为声,这就是我平时讲的诗意。”

刘徽之说完走向和和仲在一起的那堆学生。

“和仲,你有好诗句了吗?”刘徽之问。

“没有,老师。”和仲回答。和仲望着静静流淌的岷江,胸中其实有了好诗句: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

“好了,”刘徽之说:“今天登高,大家都有感悟、收获。虽然大家作的诗还很幼稚,还有前人诗句的痕迹,但大家已找到了作诗的一些方法。只要我们认真体悟,今后大家一定能写出更好的诗句。我们现在下去到岷江岸边走走,看看谁还能作出好诗?”

一边,和仲、同叔和他们的同窗好友程建用、杨尧咨、家定国、家安国、家勤国、刘仲达走在一块,另一边,程之才和几个阔少们走在一块。在刘巨刘徽之老先生的带领下,这群学生来到内河岸边。

内河岸边,寒风乍起,几只白鹭忽然惊飞,打渔的人也急忙收网,天空中飘下雪片……

“啊,下雪了!”学童们欣喜若狂。

刘巨刘徽之老师也很兴奋,他在岸边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

一学童上前问道:“老师,你在作诗吗?”

刘巨刘徽之摇晃着头慢慢吟道:

鹭鸟窥遥浪,寒风惊岸沙。

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

一学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另一学童:“现在不是学平仄,而是找意境。你真呆气!”

一学童:“你才呆气!”

学童们纷纷把老师围住。

刘巨刘徽之老师此时也觉得自己作了一首好诗。他看了看众学童,自我欣慰地蹲下拾起一根小木棍,像在课堂教学一样,他把自己作的诗写在了地下。

“真是一首好诗!” 程建用和仲在一块,他悄悄问和仲。“和仲,你觉得老师的诗写得好不好?”

“当然写得好!天空、地面、水中,有画面,有意境……”和仲说,“不过,我觉得最后一句改几个字恐怕会更好……”

“你要改老师的诗呀?!” 一学童在一旁大惊小怪。

“不知天高地厚!”程之才不知何时也挤了上来。

刘巨刘徽之老师听见了他们的对话。

刘徽之:“和仲啊,你觉得老师的诗还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吗?”

和仲:“老师……”

刘徽之:“你就大胆讲吧!帮老师挑挑毛病,老师我是不会生气的。”

和仲:“老师,我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燕子斜’只是个起,后面还有‘城中十万户,此中两三家’……”

刘徽之:“说下去,说下去。和仲,你觉得该怎么改更为合适?”

大家这时都围了上来。

和仲:“学生以为,‘雪片逐风斜’五字,如能改为‘雪片落蒹葭’,可能更妥一些。”

刘巨刘徽之老师听了开始不以为然,可他将两句诗轻吟起来——“‘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他突然拍腿叫道:“好啊,和仲,改得好,改得好啊!”刘巨刘徽之老师让周围的同学围住他,他用木棍在地上画着:“你们看,从字面上讲,雪落了应有个着落,诗句也就稳了,可是从意境上说,‘雪片落蒹葭’重在动后有静,一动一静,归为平稳。为师的‘雪片逐风斜’一直是动,而和仲的‘雪片落蒹葭’则动而归静……”

程建用、杨尧咨、家定国、家安国、家勤国、刘仲达等学童纷纷轻轻吟道:“‘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

刘巨刘徽之老师十分欣慰地看着和仲,众位学童也用佩服的眼光把和仲看着。和仲则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老夫愧为人师!”刘巨刘徽之老师暗自叹道。他抚着和仲的肩:“老夫能教到你这样的学生,是我三生有幸啊!”

刘巨刘徽之老师自学生和仲给他改诗过后胸中始终存在一个结,这倒不是由于他心胸狭窄,影响了他的师道尊严,而是他觉得,他确实没有什么可教这位天才学生了。和仲和他的弟弟同叔有良好的学问基础,他们需要一个更加全面的老师。刘巨刘徽之老师前来苏宅造访。程氏在客房热情地接待刘巨刘徽之老师。

程氏:“先生今天造访,是不是犬子……”

刘徽之:“我早就听说夫人熟读经书,才德兼备,教子有方,今天是想一睹夫人的风采。”

程氏:“先生所言甚过。我常听和仲、同叔两哥弟讲,先生所授学问精细深厚,让犬子们获益良多。”

刘徽之:“夫人啊,今天我还想聆听夫人意见。我作了一首诗,‘鹭鸟窥遥浪,寒风惊岸沙。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这后一句‘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是否改为‘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更为好呢?”

程氏:“先生你可难为我了……‘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 杜甫有句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起,而‘雪片逐风斜’则……先生,你这是考我了,我怎么敢班门弄斧呢?不过……我觉得‘雪片落蒹葭’较‘雪片逐风斜’似要稳些。”

刘徽之:“夫人果真是才高过人。夫人啊,‘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实为老夫所作,而‘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则是你家大公子为我修改的啊!”

程氏:(难为情)“这孩子总爱露锋芒。我替犬子向先生请罪。”

刘徽之:“不,不,我能教到这样的学生是我三生有幸。贵子才思敏捷,学业深厚,老夫今天专程前来是想告诉夫人,我已不能作他的老师了。”

程氏:“先生……”

刘徽之:“夫人,我不是多心,更没有其它意思,老夫只恐耽误了他们的学业。你家两位公子天赋秉异,是我教过的学生当中难得的人才。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望夫人为他们另找高明的老师。”

刘巨刘徽之老师告辞时还在嘱咐程氏,切记为这兄弟俩“另找高明”。摘自《 风流少年苏东坡

 

附:苏轼启蒙诗词《玉楼春》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廉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父子对诗:

苏洵晃着头,捋了捋胡须: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

拂石坐来衣带冷,

踏花归去马蹄香

苏小妹:

叫月杜鹃喉舌冷,

宿花蝴蝶梦魂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