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1627篇  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2014-10-10 17:50:55)
标签:

仿制红山玉器

红山文化常用玉

红山玉器加工的技巧

红山玉器的包浆

分类: 文物辨真假、红山玉鉴定、收藏

    2003年秋天,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了熙熙攘攘的古玩城地摊,花了4000元钱购得了一件“红山龙头玉枭”,从此也让我迷上了红山文化。它那简单大气、抽象而富有神韵的器物一直牵扯着我走到今天,一发不可收—--有心酸,也有愉悦;有迷失,也有觉悟;有忐忑,也有今天的坚毅;2003年8月我的第一件“红山文化器物”入手,也标志着我对红山文化发疯的开始,三年半的时间一百五十多万元全军覆没,所有的梦想破灭,晕头转向的煎熬着、斗争着,然而我没有选择放弃、没有选择逃避,我和家人朋友同事承认了之前豪情万丈展示的“国宝”实为仿品(无地自容),但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因为我的热爱,我一定要把他玩儿明白,在哪跌倒,我要在哪爬起来。。。。。

    2007年的四月,经过半年多的沉淀、观望、反思、与标本对照。。。。。开始了我真正的红山文化器物的收藏之路,并于2010年开设了我们沈阳唯一一家红山文化专营实体店“红山玉宫”,于2012年初在各级领导的信任与帮助下成立了“沈阳收藏家协会红山文化分会”,并建立了“沈阳收藏家协会红山文化分会专题网站”,目的是想警醒和引导和我有类似经历的红山文化爱好者尽快走上红山文化收藏的正途!

    下面我把我这些年来,通过对过手的收藏的大量的真品所总结出来的对红山文化玉器的鉴定的要点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个人心得,如有不妥,多多指教)!

 仿制红山玉器常见的做旧方式:

    简单的低仿品:使用氢氟酸等对仿制品进行腐蚀,这样的仿品一般器型较大,被腐蚀的程度很高,所选用的材料也非常差。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一般仿品:一般多选用透闪石皮料或矿料蛇纹石为母料,或带色的其他杂玉料为母料,进行加工,然后进行不同程度的酸腐过程,来去除玉料的生气和电动工具遗留下来的工痕。(酸腐的同时也可加山皮土添加仿品的土香味,或加大粪加强仿品的葬器味),经过酸腐,器物表面也能出现灰白皮等做旧特征。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中级仿品:多选精美细腻的河磨玉(透闪石)为母料,进行精细加工,然后用电动沙盆震动抛光、手工磨棒仿制工痕及橘皮或不同程度的喷砂处理、烟熏、火烤等工序来增加仿制玉器的陈旧感。。。。。最后用600号、1200号、2000号砂纸细抛光。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高级仿品:选择遗址遗料或老残玉件为母料,使用机械破料、开荒、定型(尽量留尽可能多的老皮巧做),然后进行全手工扩孔、打磨,这样的高仿品不上酸腐蚀,要么进行盘玩,使其成为熟坑品,要么做上碱皮冒充生美品,但是如果您能完全掌握灵活运用下面几点鉴别要点,一定能够找到不正确的地方来。鉴别红山古玉最忌讳的就是总能看见一点或几点正确的地方,却不去找出不对的地方,然而恰恰是有的有一点不对这件东西就已经是仿制品了!

(非常抱歉,由于我没有这样的器物,而且这类藏品基本都属于个人隐私,不变外露,故不上图)。

红山玉器鉴别要点:

鉴别红山文化玉器,好比开车,熟能生巧,越开心态越好,最终人车合一,得心应手;学习鉴定红山古玉的方法和学习其他方面知识有相同之处,在学习过程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说,学习,就要拿正确的教具或向一个好的引导者去学习正确的知识,否则只能说明还不够智慧不够辩证。

1、 玉料:由于红山文化(民间习惯把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査海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泛指为红山文化)时间是跨度比较长,跨度近4000年(距今7800年兴隆洼文化玉珏的出现到距今4000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的范围比较广(辽、吉、黑、内蒙古、外蒙、河北北部等地),再结合红山先人对玉的解读(石之美者为玉),乃至当时交通工具、运输工具现状,应该能够说明以下几点问题:a:基本为就地取材。b:用玉范围广泛、品种众多。C:(红山文化晚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车、马等交通工具的使用,玉器的使用更加多样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所选用的玉为地表玉、河床玉,而非矿玉。

红山文化常用玉: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2、 工痕:由于缺乏考古资料,至今也没有红山玉器加工的工具实物出土。因此探寻红山玉器加工的技巧和工艺许多都是在红山玉器痕迹的表象结合传统工艺的手法来推测的。又由于泛指的红山文化期时间跨度上下近4000年,所以就切割玉器的方法、磨制玉器的工艺、钻孔工艺一定是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也一定是一脉相承、逐渐延续、逐步发展的。

切割痕:很多红山文化玉器上残留着制作此件玉器时的切割痕迹,而且特征明显。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磨制痕: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打磨痕迹:错落有致、深浅不一(深一脚,浅一脚),但顺理成章。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三:包浆 :包浆是鉴别红山玉器真伪非常重要的一点,初学者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玉器的熟润程度,但是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红山玉器的包浆,就是这件红山文化玉器几千年的埋藏过程中经受了一个缓慢的酸碱腐蚀、缓慢的氧化、钙化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的表象。(对于初学者而言确实是很难准确掌握的)

生涩的仿品: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包浆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第1627篇 <wbr> <wbr>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