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7篇 红山文化玉器鉴别要点简析1

标签:
仿制红山玉器红山文化常用玉红山玉器加工的技巧红山玉器的包浆 |
分类: 文物辨真假、红山玉鉴定、收藏 |
一般仿品:一般多选用透闪石皮料或矿料蛇纹石为母料,或带色的其他杂玉料为母料,进行加工,然后进行不同程度的酸腐过程,来去除玉料的生气和电动工具遗留下来的工痕。(酸腐的同时也可加山皮土添加仿品的土香味,或加大粪加强仿品的葬器味),经过酸腐,器物表面也能出现灰白皮等做旧特征。
中级仿品:多选精美细腻的河磨玉(透闪石)为母料,进行精细加工,然后用电动沙盆震动抛光、手工磨棒仿制工痕及橘皮或不同程度的喷砂处理、烟熏、火烤等工序来增加仿制玉器的陈旧感。。。。。最后用600号、1200号、2000号砂纸细抛光。
高级仿品:选择遗址遗料或老残玉件为母料,使用机械破料、开荒、定型(尽量留尽可能多的老皮巧做),然后进行全手工扩孔、打磨,这样的高仿品不上酸腐蚀,要么进行盘玩,使其成为熟坑品,要么做上碱皮冒充生美品,但是如果您能完全掌握灵活运用下面几点鉴别要点,一定能够找到不正确的地方来。鉴别红山古玉最忌讳的就是总能看见一点或几点正确的地方,却不去找出不对的地方,然而恰恰是有的有一点不对这件东西就已经是仿制品了!
(非常抱歉,由于我没有这样的器物,而且这类藏品基本都属于个人隐私,不变外露,故不上图)。
红山玉器鉴别要点:
鉴别红山文化玉器,好比开车,熟能生巧,越开心态越好,最终人车合一,得心应手;学习鉴定红山古玉的方法和学习其他方面知识有相同之处,在学习过程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说,学习,就要拿正确的教具或向一个好的引导者去学习正确的知识,否则只能说明还不够智慧不够辩证。
1、 玉料:由于红山文化(民间习惯把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査海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泛指为红山文化)时间是跨度比较长,跨度近4000年(距今7800年兴隆洼文化玉珏的出现到距今4000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的范围比较广(辽、吉、黑、内蒙古、外蒙、河北北部等地),再结合红山先人对玉的解读(石之美者为玉),乃至当时交通工具、运输工具现状,应该能够说明以下几点问题:a:基本为就地取材。b:用玉范围广泛、品种众多。C:(红山文化晚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车、马等交通工具的使用,玉器的使用更加多样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所选用的玉为地表玉、河床玉,而非矿玉。
红山文化常用玉:
2、
切割痕:很多红山文化玉器上残留着制作此件玉器时的切割痕迹,而且特征明显。
磨制痕: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打磨痕迹:错落有致、深浅不一(深一脚,浅一脚),但顺理成章。
三:包浆 :包浆是鉴别红山玉器真伪非常重要的一点,初学者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玉器的熟润程度,但是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红山玉器的包浆,就是这件红山文化玉器几千年的埋藏过程中经受了一个缓慢的酸碱腐蚀、缓慢的氧化、钙化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的表象。(对于初学者而言确实是很难准确掌握的)
生涩的仿品:
包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