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鱼形玉饰
长27厘米,宽6.2-8.2厘米。

图2
鱼形玉饰
长径5.4厘米,短径2.9厘米,厚0.25厘米,中间孔径1.4-2厘米,小圆孔径0.5-0.6厘米,前豁口宽0.3-0.5厘米。吉林省长岭县三十号乡腰井子遗址出土,现藏于白城市博物馆。
图1-3这几件鱼形玉饰,其构思、造型和雕琢的水平丝毫不亚于今天的艺术大师。
图1这件红山文化鱼形玉饰,据说出土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的红山文化墓葬中。体形较大,长27厘米,宽6.2-8.2厘米。嘴、眼、腮、尾、鳍均有较生动的刻画,俨然一条大马哈鱼。它没有用于悬挂的孔洞,显然是摆放件。
图2这件横挂式红山文化鱼形玉饰,出土于吉林省长岭县三十号乡腰井子遗址。玉饰为椭圆形,横上接近边缘处钻有一个小圆孔(已豁),显然是便于穿绳佩戴或悬挂。玉饰一侧开有一个豁口,并钻有一个小圆孔,这显然是刻意雕琢的鱼的大嘴和圆眼。这一孔一豁的点睛之作,把玉饰巧妙地构成了一条鱼的侧面剪影。
图3这件竖挂式鱼形坠,出土于吉林省镇赉县莫莫格乡套什吐遗址。一条竖线即分割出鱼的头部,一条直线加豁口即刻画出鱼的大嘴,两条斜线即装点了鱼的躯体并表现了鱼鳞。

图3
鱼形坠
长7厘米,宽2厘米,厚1.4厘米,孔径0.6-0.9厘米。吉林省镇赉县莫莫格乡套什吐遗址出土,现藏于镇赉县文物管理所。
这三种器型的鱼形玉饰,在红山文化其他遗址中尚未发现,因此弥足珍贵。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牧结合的混合经济是人类赖以进入文明时代的最主要的经济类型。但是考古资料显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东北一些地区的人群过着定居生活,经济类型除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狩猎的混合经济外,江河湖泊较多的地域还有渔业的经济形态。这几件鱼形玉饰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现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