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对中概股“下死手”?
(2020-05-25 10:14:42)
标签:
365 |
美国为何对中概股“下死手”?
近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外国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美相关参议员对媒体表示该法案主要针对中国。
对此,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4日表示,从法案以及美国国会有关人士的言论看,该法案的一些条文内容直接针对中国,而非基于证券监管的专业考虑,我们坚决反对这种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做法。
4月2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杰伊·克莱顿(Jay Clayton)公开发布言论称,因为信息披露的问题,他提醒投资者近期在调整仓位时,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中概股被直接点名。这样的表态在世界投行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中概股遭遇“黑暗星期五”,上周五中概股普遍大跌,其中,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收跌5.87%市值一夜蒸发334亿美元(约2380亿元人民币)。京东跌幅超过5%,百度、爱奇艺、搜狗、华住酒店集团均跌逾6%,网易、汽车之家、金山云均跌逾7%,微博、陌陌、搜狐、斗鱼、虎牙均跌逾9%,前程无忧、YY、欢聚时代大跌超过12%。
通过ADR方式在美挂牌的国企、央企也未能幸免。中国人寿、中石化股价跌超5%,中石油跌超4%。
中概股为何遭遇至暗时刻?
美国给出的理由是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无法审查中概股公司审计底稿,因而中概股财报更容易出现对股东造成财务伤害的虚假陈述。
美国法案的要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近期涉嫌财务造假的瑞幸咖啡以及随后引发的在美上市中概股的信任危机。
该法案的一些条文内容直接针对中国,而非基于证券监管的专业考虑,是美国有意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做法。
该法案对双方利益都会造成损害,不仅会阻碍外国企业赴美上市,更将削弱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及其国际地位。
金融行业都知道,优质上市企业是各国资本市场竞争抢夺的重要资源,只要我国的上市公司提高自身的质量,并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自身公司的核心优势,同时动员各种力量做好股价暴跌后的抄底准备,并让世界各国的机构投资者参与抄底中国在美上市公司股票,相信国际投资者会根据符合自身最大利益的需要,做出自己的明智选择,与世界各国的财团一起抄底中国概念股,在金融战埸上我们也要敢打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