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宏皓:颈线位整理两三周   房地产是风险最大的资产

(2012-02-29 12:18:36)
标签:

财经

美国

宋体

房地产

关注两会

分类: 股市分析

还没等开两会,上海那个有点房地产松绑的政策就又夭折了。中央绝不会放松对房地产的总体调控格局,这是由中国宏观经济战略所决定的,这个时候去放开房地产无疑是半途而废,将来经济所付出的代价之大不可想象。

一、投机资金不可能再入房地产市场

相比去年今年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量将会非常紧张,地产商现在要做的是降价、收款。资金链将是未来十年做房地产的核心之核心,风险主要将凝聚在这里,一旦断裂那就只能灰飞烟灭,所以降价收款是高明的。考虑到大环境不会放松,投机资金在股市逐渐走好后不再可能再钻房地产市场。

二、未来一波行情从政策面已经很靠谱

2月以来,证监会已经三次力挺蓝筹股,不断出招限制炒新、炒概念,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相关部门在推动者资金入市,而入市的最重要目标就是蓝筹股、新经济和一些有政策预期方向的概念。未来一波行情从政策面已经很靠谱。

1.在三月份市场仍将机会遍地

一是两会前后主题投资机会轮动迭出,但投资者要注意两会召开后防利好出尽,主题投资机会的持续性是三月初一个重要看点。二是大盘即将临年线强压力区,市场是采取盘整模式还是有利好配合突破再说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一个要点。其具体运行模式,不影响中期策略,但决定着短线是否存在可观的高抛低补的小波段机会。三是半年线和60日均线能否实现回踩。龙头已经抬起来了,在潜龙腾飞之前是否要再来个吸水动作是看点,这是更大行情前的一个技术性动作。四是二月份数据公布后政策面动向,是调准还是降息。五是两会还能释放出哪些新的积极信息。六是欧债影响的终结。七是社保入市良机来临,新股发行改革阻力重重,两者对冲推出是理想组合。

2.创新高后就是短线抛点

从昨天的行情来看,先找到一个小的支撑,这就是5日均线,然后开始向上。因为前天的量能放出来了,那么后面稍稍调整以后就会出现天价,但是这种天价往往就意味着短线风险。因此,今天大盘会上冲,上冲,创新高后,往往就是短线抛点来临。从整体上来看,元月初以来的反弹还没有结束,调整之后,还会有新高的。

3.盘中回调有利于股指进一步反弹

继周一市场出现冲高回落之后,昨天市场上呈现窄幅的波动,盘中的回落正好将周一的跳空缺口完全回补,可以说缺口的回补也是十分有利于股指未来的进一步上行的。尾盘出现的一波缩量拉升,仍然表明目前市场是处地多头的手中,股指盘中回调到位之后,多头稍有发力,股指有明显的拉升。目前来看,股指仍是处于明显的反弹升势之中,股指回调到5日线的位置获得明显支撑,未来权重继续发力气话,那么股指下一个进攻的目标位可能就是2500点的位置。

4.关注两会概念的相关品种

昨天市场之所以出现窄幅波动,主要是受到了地产板块走弱的拖累。投资者不必担心盘中的回调,一旦市场的升势确立,那么每次回调都应该是介入的良机。目前大家可以关注两会概念的相关品种,选择适当的机会逢低进场。

5.房地产成为2012年风险最大的资产

    近期股市房地产板块股票的拉升是地产股拉高出货,投资者千万不要追涨地产股,反而要在地产股上涨时清仓卖出,不要上了地产商吹鼓手们的当.中国的房价比美国高四﹑五倍,中国人的平均收入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卖掉北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有多大可想而知;中国现在的房价腰斩后仍然有巨大的泡沫,中国四分之一的房子是空置的,大量的空置房无人住,现在坐不住的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叫嚣和找吹鼓手炒作各种虚假消息都是为了欺骗投资者买房,所谓零首付是让工薪阶层一辈子为开发商打工,一生成为房奴,现在的房价再降50%仍有巨大的泡沫,现在买房零首付的买房人就为开发商背上了50%的债务.现在买房人背上50%的债务让现在买房的人一生成为房奴.2012年房地产将成为风险最大的资产,投资者不要被开发商忽悠了,手里有大量房源的投资者要尽早降价抛出手中的房子,房子在今后越来越值钱,房产税肯定会出台的,大量投资房在交不起房产税后必然会大量抛售房子,想买房的人一定要等到房价跌50%后再考虑.

三、         颈线位需要两三周的时间震荡整理

    大盘指数从20114月份从3067点下跌至2480点左右时横盘震荡整理了三周.本轮行情从2132点反弹至2480点左右区域时,也需要两三周的时间震荡整理;只有震荡消化浮筹后,完成整理蓄势之后再度上攻才会更加有力;短线大盘指数将会在25002420点的区域左右展开震荡整理,震荡整理其间个股行情仍然是多姿多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