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皓:解密包装上市公司之谜
(2011-01-17 13:54:56)
标签:
彭小军联信永益华龙证券宋体涉嫌单位杂谈 |
分类: 时事动态 |
实际上联信永益的“行贿门”只是冰山一角,由华龙证券保荐的IPO项目也是毛病诸多。统计显示,自2007年开始,华龙证券8次承销IPO项目,但已有4次被否决,审核通过率仅有50%,其中还不乏诸如2007年四度上会均被否的拟上市公司。
如此不堪入目的主承销业务成绩,让人不得不质疑作为保荐方的华龙证券专业性何在?保荐代表人朱彤在保荐书中信誓旦旦地保证“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而联信永益欺诈上市,保荐代表人是同谋还是未尽责,其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承诺?
保荐公司董事长连遭刑拘
联信永益的上市,接连创下了A股市场的两项记录。半年内老总三易其人,业绩变脸最快、幅度也最大!上市不足半年,两任董事长都涉嫌单位行贿罪,似乎这家公司取得业务都要行贿。
在华龙证券的保荐下,联信永益于去年3月18日在中小板成功上市。10个交易日后,即 4月2日公司公告,公司收到司法部门通知,被告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俭便因涉嫌单位行贿罪,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当日晚间,公司便召开会议,决定推举彭小军代理行使公司董事长职责。8月9日,彭小军被正式任命为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时还兼任总经理一职,任期均为三年。然而任职不到一个月,联信永益又发布了一条类似的公告,“公司现任董事长、总经理彭小军因涉嫌单位行贿,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上市不足半年,公司两任董事长均因涉嫌单位行贿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雪上加霜的是,去年8月3日,公司财务总监、董秘何金生,副总经理刘耀昌,因个人原因,先后提出辞职。不久,公司原董事、联想投资方面的代表王能光,也向董事会递交了辞职信。
当初有三名自然人股东参与了联信永益的创建,陈俭和彭小军便是其中的两位。联信永益上市发行1750万股,发行价为28元,发行后总股本6853万股,股价最高为58.35元。陈俭持有1825.34万股,占总股本的26.64%,为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彭小军目前持有联信永益147.99万股,占总股本的2.48%,为第五大股东。
华龙证券:成功保荐率仅50%
事实上,华龙证券保荐的IPO项目接连“吃闭门羹”。统计显示,自2007年开始,华龙证券8次承销IPO项目,但已有4次被否决,审核通过率仅有50%。另外,华龙证券的主承销业务份额也是少之又少。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华龙证券的主承销业务收入仅有3600万元,市场份额仅0.19%,在62家具有IPO主承销业务的券商机构中,华龙证券名落孙山,排在第46位。
保荐代表人朱彤:毫无分量的承诺
联信永益董事长涉嫌行贿被刑拘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保荐机构华龙证券及保荐代表人朱彤承诺,按照相关法律及证监会的规定,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严格按照依法制订的业务规则、行业执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出具发行保荐书,并保证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联信永益招股书中的虚假陈述,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到底如何把关的?有没有把工作做到实处,两任董事长前后因为行贿被刑拘的公司,又是如何通过层层考核的?保荐人的专业性和责任性何在?该如何面对自己当初的承诺?
保荐把关“名存实亡”
联信永益的相关问题,早在上市之前就已显露端倪,但其却一路绿灯,先后通过了保荐机构、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以及发审委的层层审查,最终顺利上市。因此,联信永益如此快速的“出事纪录”,也再次拷问了国内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
一是拷问了新股发行上市制度。为何中国股市成了少数坏人“造富机器”?新股发行“三高一低”的怪象已被诟病多年,却一直没有解决。这无疑导致了像联信永益之类的公司,为上市造富而铤而走险。
二是拷问了新股发行保荐制度。保荐制度是对发行人质量与合规性的最重要的把关制度。然而,像联信永益这种涉嫌单位行贿的行为,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除非当事人遭 检举,否则很难查证。而所谓的保荐把关也就“名存实亡”了。
三是拷问了股市信息披露制度。在联信永益的招股说明书里,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但事实上,联信永益的行贿行为早在IPO之前就已发生了。这表明联信永益已涉嫌欺诈上市,也凸显了我国股市信息披露制度的“空而乏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