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皓:基金业绩 基民的痛
(2010-09-01 09:55:06)
标签:
公募基金中报业绩净利润杂谈 |
分类: 股市分析 |
买基金,就是希望“懒人”理财,然而作为专业理财的代名词,公募基金近三年的业绩表现越来越让人感到失望。数据显示87.18%的基民今年上半年亏损;82.91%的基民对目前的基金业绩不满意。
业绩规模持续缩水
相对处于大熊市的2008年,今年上半年的公募基金业遭受的打击似乎更为沉重,业绩亏损、发行受阻、内幕交易等问题频出……事实上,前者才是公募基金出现信任危机的根本因素。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金份额净值加权平均下跌约15%,为基金业历史上第二差的“中报”业绩,仅好于2008年的-34.63%,而距历史第三差的2004年上半年的-2.16%,相差了12%还多。银河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中心统计,当期20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全部亏损,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8.51%,其中表现最差的股票型基金宝盈泛沿海增长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31.24%,而排名靠前的华商盛世和东吴动力也分别下跌超过了1%。昔日的“明星基金”银华系等“光环”渐次褪去,广发等大型基金公司也给人一种大而不强的感觉。此外,让基金业感觉腹背受敌的还有新基金发行的窘境。截至今年7月底,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仅16亿元,低于2006年至2009年各年的同期规模,也低于2001年至今任何一年的基金平均募集额度。发行规模最小的宝盈中证100(2662.745,1.22,0.05%)指数基金仅募集到2.8亿元,与2007年发行高峰时平均规模超百亿元相比,相差太过悬殊。
面对亏损反而嘴硬
面对业绩的不断缩水,基民信任逐渐流失。言论上看,许多基金公司不仅不总结经验,认识错误,反而依然振振有词。理由一堆,或归咎于市场行情不好,或归咎于投资者急在一时,或归咎于相关制度要求仓位不能太低,难以及时减仓……,2007年,公募基金曾凭借大幅跑赢大盘的优势征服了股民的心,许多投资者弃股从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冲着高收益而来,如今市场行情变了,投资者当然会在心理上产生落差。
亏了基民肥了自己
不过,值得提出的是,今年上半年,私募基金的业绩依然红红火火。据壹私募网统计,截至5月底,126只私募基金取得正收益,收益率超过10%的有21只。对此,有基金业人士辩解称,上半年,由于公募基金规模较大,因此蓝筹是主要的配置品种,而当期蓝筹股走势不好,所以公募基金才会失利。不过,圆融投资执行董事冉兰反驳说:“业绩差别的关键不在行情,公募基金主要追求规模收益与盈利不直接挂钩,是造成其盈利水平不佳的主要原因,此外,很多公募基金上半年仓位过重,源于其判断失误。”尽管众基金纷纷亏损,但并未影响到基金公司的收益。基金公司借着手握的2万多亿元的基金资产,不仅自己坐收管理费,赚取了高额收益,也为股东盈利做出了不小贡献。
日前相继发布的上市公司中报反映出的基金公司收益让基民倍感酸楚。光大证券(15.46,0.05,0.32%)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和大成基金公司分别为公司贡献了净利润6460.9万元和6275万元,对其净利润贡献达15.32%;华泰证券(13.59,0.02,0.15%)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持股的两家基金公司南方基金和华泰柏瑞分别实现了2.33亿元和3917.92万元的净利润;东北证券(22.06,-0.12,-0.54%)中报也表明,其持股的两家基金公司银华基金和东方基金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57亿元和1698.8万元,粗略估算,净利润率分别约为31%和26%。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的净利润动辄过亿,平均净利润率高达30%左右。利润率之高令绝大多数行业望尘莫及。
基金上半年超万亿的亏损,直接的结果就是规模的大幅度“瘦身”,但基金公司基金管理费以同比翻番的速度“增肥”。 与今年上半年的股票方向基金持有人的投资损失相比,相关的基金公司真是太“幸福”了,真是想不高兴都难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