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皓:创业板的腐败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毒瘤
(2010-06-21 09:20:19)
标签:
毒瘤证券市场pe企业利润高级官员 |
分类: 股市分析 |
随着2009年7月26日创业板发行申请的受理,创业板也正式开闸。证监会一位高级官员当时在创业板发行制度培训中强调,在创业板发审工作中要严查PE腐败。今年“调控企业利润”和“PE腐败”成为审核创业板项目的最新要点。
所谓的PE腐败是指一些号称但并非真正PE的投资人士通过各种关系拿到上市前股权的投资机会。
这些人可能知道证监会开始要审核项目,或知晓上市的时间表,然后通过各种关系以及各种运作拿到这些上市公司的投资额度,然后把额度加价卖给别人,或者自己持有。
从国外PE市场来看,由于法律规范严格,且新股发行与上市均严格遵循市场化原则,许多股票上市发行定价在10-20倍市盈率之间,上市后不少跌破发行价或偏离发行价不远,因此,PE市场在法律与市场定位方面没有出现过分暴利或违规行为。但从中国目前来看,实行的新股发行制度,上市后仍会有100%-300%的上涨,形成风险利益泡沫。
另一问题是创业板企业的利润问题。“电子信息类”企业是创业板未过会项目的重灾区。 2009年创业板发审委召开40次工作会议,审核了74家企业的创业上市申请,其中通过59家,通过率为79.73%,未通过15家,未通过率为20.27%。
其次是财务会计问题,因财务资料与财务处理真实性、准确性和合理性被否的企业高达5家,余下则因主体资格(即报告期内实际控制人重大变化、出资问题、财务条件问题)、募集资金运用的市场、信息披露、独立性和规范运作(即税务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被否。比如,北京博晖创新就因募投上市的必要不充分性被否。所谓的专业人士认为随着创业板审核的加快,加入“调控企业利润”和“PE腐败”问题,新项目的质量会有所提高。
对此,创业板的诞生我们予以坚决否定。它的诞生危害了证券市场的平稳发展,大小非抛完后完成了基本的原始积累,成立一家烂得不能再烂的公司,通过庞大的人脉网络急吼吼的嚷嚷着要上市,然后拉高抛售吞噬人民大众辛苦的血汗钱,请问你们于心何忍?这已经是敲锣打鼓吹着宣扬着“我们要来抢钱”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