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妇女、儿童被视为社会中的弱视群体,某中程度上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老人和孩子!每次回家乡,总会引发无限感慨,虽然无力去改变什么,内心体会少不得要拿出来见见阳光。
每次回家乡,感觉变化都不小,平房越来越少、楼房越来越多;留守的孩子越来越多,老人越来越少。唯一不变的是农田的农作物每到适合的季节播种,到了收获的季节渴望丰收。不过,今年因为天旱雨水少,应季的蔬菜都种不了,农民自种的蔬菜无收获,却要拿着现钱去买菜吃,这对于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农民来说,压力、负担不轻。
到家的那天,刚好是母亲节,侄子周岁摆宴席也是在那天,因此,也没顾得上去父母的坟上祭拜,选在第二天全家老小齐出动去祭拜已故的父亲、母亲!完成了每次回家乡的这个心愿,剩下的就是打点礼品七大姑八大姨家的走一趟,略表心意。之后再买些老人容易吃的动的食品去周围邻居的老人家看看。
家乡周围的邻居老人,如今越来越老了,随着年龄的增加,不知下次再返家乡是否还能够再见到,所以,每次回家乡,去老人家坐坐叙叙旧,听听老人们对我已故的父亲、母亲的往事闲话家常,回忆就更加的清晰、深刻。我父亲过世时,母亲带着幼小的我们兄妹三人,老人们那时还年轻,种的菜,或是有好吃的,总不忘拿来给我们家,这个画面一直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如今,我虽不在家乡长住,每次返回家乡,我都不忘带些点心去看看老人们,老人们总是以自己最朴实的感情回赠予我,一些土鸡蛋,或是现在比较少见的自己做的点心,都表达着老人们对我的深情厚意。内心期望下次回家乡时,还能再见到虽不是自己亲生,却如亲爷爷、奶奶般亲切、慈善的老人们。祈祷他们健康长寿,没有疾病的困扰。
这次因侄子周岁摆酒,还见到了有些年头没未曾见面的亲爹,那是爷爷在世时结下的干亲,这些年来一直都保持着往来。平时回去很难见到他,这次是因为摆酒老人才亲自出面。老人的家住在不通车的深山老林里,如今七十高龄的他,步行到我家需要4个小时之久。好在老人的身体目前还算强健,一路走走歇歇居然也赶来了,我自然是备受感动。本想给他买点食品带回去,考虑到他徒步的辛苦,还是给他点钱让他自己去买些自己想吃的东西吧。老人推脱再三,说没给远道回来的睿睿买点什么,反倒要我给他花钱,心里过意不去。老人的情感就是如此朴实、真挚、无私!
家乡周围的邻居孩子,越来越多,越长越大,若不是说出TA们父母的名字,我都快认不出了。几乎都是家家二个孩子,有的还在为儿子争第三。家乡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不知什么时候能不如此强烈呢?为此,我回家乡压力也不小,因为睿睿是女孩,还因为只有她一个孩子,亲戚、邻居都让我再生多一个,给睿睿添个伴,孩子不孤单。对此,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向热心的人们解释只要睿睿一人,把精力都倾注在她一个人的成长上,可能,就算我说了,能理解的人或许也不多。
侄子周岁摆酒的那天洽逢周日,自然引来不少孩子。因睿睿这位陌生的小客人,身后自然又引来一些大、小朋友围着她转。睿睿大概也挺开心,多了这么多小朋友和她一起玩,就算我不在她身边,也没四处寻找我。那天的客人很多,我任由她和大、小朋友们一起玩,自己忙自己事。等我上楼拿东西时,睿睿看到我了,她身后还跟着一个小朋友。见到我后,睿睿马上问我:“妈妈,她怎么了?脸上黑黑的,手上也黑黑的,衣服也脏脏的,她没有爸爸、妈妈吧,好可怜哟”。在睿睿的意识里,为什么这个小朋友手和身上脏脏的,爸爸、妈妈不给她洗呢?我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小朋友,脸上、脖子上都有疤痕,都比较明显,但确实不认识她是哪家的孩子,但我肯定的和睿睿说:“宝贝,她肯定有爸爸、妈妈的,可能爸爸、妈妈比较忙,还没来得及给她清洗干净呢”。事后,才知道,这是和我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学H的二女儿,身上的疤痕是二个多月时从广东返家乡时在火车上不小心开水烫伤的,而且面积不小,脸、脖子、手臂、身上都有,她的爸爸、妈妈在广东打工,她和姐姐由家乡的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忙于农活,自然对她们的照顾不那么细致、周全。
听此,我挺心酸的。在人人讲外表的现今社会里,她以后的路会和正常人一样吗?长大后会抱怨父母小时候没照顾好她,从而让她留下创伤吗?虽然,发生了每位父母都不想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事。摆酒当天,因为人多,小朋友多,小朋友在一起,难免喜欢打打闹闹,追追赶赶,把睿睿撞倒在地,八九岁的小男孩们见此,也没去扶睿睿一把,转身又跑了。睿睿忿忿不平的找我说:“妈妈,他们把我撞倒了,都不给我道歉,真不是好宝宝”。睿睿批评的对,我支持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