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以及“农妇”!
近日,经常上媒体谈论青少年犯罪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女士和央视遭到人们的痛批。清华大学一位姓肖的教授因为看到李教授的言论,深感“荒谬和深哀,还有痛楚的愤怒”,写了文章批评李的言论。李在她的博客中撰文反驳,话虽说得有分寸,但人人都能看明白,意思是肖教授不太懂心理学,尤其是犯罪心理学。
事情的起因及发展大家想必都已知道,这里不再赘述。这事作为一个社会事件,纵观下来,有两点最让人感叹和痛心。
一是专家对问题的分析水平。
药家鑫为什么会杀人?我看专家及很多人的分析,要么是大而无当地指责“教育”和“社会”,要么是快要触及到问题的核心时,一到总结的关口,就把落脚点转到别的原因上,像郭德纲说的“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一样,把人搞晕了。
请看李玫瑾教授针对大家的批评,在自己的博客中发的最新文字:
他的家庭在中国有千千万万,曾做过军人的父亲与本份的母亲,靠着自己辛劳的工薪,养了一个儿子,寄予了多少的厚望,尤其做过军人的父亲,几乎拿出管理军人的模式来管教这个儿子,药在接受我的问题提问中,许多回答证实了我的判断:他几乎没有记住父母常说的话,即没有爱语唠叨形成的观念,他从小到大有的就是不断地练琴、在地下室练琴,剩下一点时间又是父亲给补习功课。
在他的生活中,没有其他的接触,尤其是没有与伙伴的玩耍,没有生活的感受,他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甚至他讲:在去自首的路上,他阻止母亲给父亲电话,因为他太怕父亲了……当母亲告诉他:父亲严厉的外表后面其实很爱他,甚至非常为他自豪时,他才答应去自首。从中我看到的是:他不知道的东西太多,甚至是身边的父爱……
药的作案行为与他平时训练最多的行为有关——这一分析完全是正常的专业分析,是发现他行为问题的由来,我不明白:这一分析怎么就成为:将扎人动作与弹钢琴相比,将杀人称为艺术?
药家鑫的案件,真正有点评价值的不在于他本人将受到什么处罚,而在于我们中国有那么多相似的家庭,如何让这些家庭中的父母警醒;任何艺术、技能、知识、学历,只有在让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有其价值。
这才是我分析的初衷……
说实在的,我隐约能感觉到她想说什么,但又觉得前后逻辑关系混乱,而且结论没有出处。她似乎想说药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但对药的家长又没有任何批评,却来指责药本人,像这样的话:“从中我看到的是:他不知道的东西太多,甚至是身边的父爱……”;本应该指责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但文章中又流露出对药父母的同情:“曾做过军人的父亲与本份的母亲,靠着自己辛劳的工薪,养了一个儿子”,口气都有些感人了。她一方面否定自己在电视上说过的药是因为练钢琴习惯性的动作而杀人,认为另有原因,可这里却言之凿凿地说“药的作案行为与他平时训练最多的行为有关——这一分析完全是正常的专业分析,是发现他行为问题的由来”。
看不懂啊。
我敬佩李玫瑾在很多场合下表现的善良和正义感,但她在这个事件上的分析不敢认可。我发此文也仅仅就事说事,不涉及任何对她的其它评价。只是就这一事件想到另外的一些事,有感而发。
狐假虎威的人现在很多啊,以“专业知识”来为自己的错误的或含混不清的论点来当遮羞布,吓唬对手和公众,挑战公众最基本的心理底线和社会常识,这是许多“专家”惯用的技巧。难怪“专家”现在越来越变成一个反面角色。我看到有人这样损“专家”,说专家就是太监,什么都能说,什么也做不了。 http://js3.pp.sohu.com.cn/ppp/images/emotion/base/perspire.gif
我自己也常被称为“专家”,如果“专家”这个称呼还有点正面意义的话,我不否认我在教育方面有些研究,有资格被称为“专家”,所以我在这里有资格告诉大家:在社会文化范畴里(注意,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排除),专家如果真有水平,他讲出来的话首先一定是公众能听懂的。其次是公众能接受的。说实在的,世上的道理没那么深奥,不存在专家讲的话一般人听不懂那样一种情况。释迦摩尼讲的话人们都能理解,凭什么你专家的话就深奥到别人理解不了?专家说了一堆话,如果公众一头雾水,听不懂,不是公众水平低,是专家在瞎说,在故弄玄虚。公众永远是最聪明的,记住这一点。
那么专家和普通公众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区别主要有一点:专家应该具有超越公众的洞悉力,能看到事情的本质和真相——好比一棵树,绝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树叶,专业人员可看到树干,专家能看到树根——看到大多数人看不到的东西,并能讲述出来,这就是专家。别的,真没什么区别。
二是荼毒我们社会的“阶级意识”。
这一点我不多说了,大家去看一下相关报道或评论吧。看的时候请注意,提到受害人时,是不是很多人在受害人张妙的名字前一定要加一个定语:“贫民”或“农妇”。这个无意识的行为甚至出现在名头很响的媒体和个别专家身上。这是发生在社会机体上的一块皮肤感染,它对舆论导向肯定有影响,影响到我们社会健康价值观的形成,特别荼毒着年轻一代人的思想。当然,它也可能影响到法院的判决。一个不公正的判决对社会文化造成的损害又有多么大呢?
只有26岁的张妙,她其实就是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女孩子。26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无论她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无论她出生在哪里……
今天正好是清明节,愿她不幸逝去的生命早日得到安息!
补记:
药家鑫为什么会杀人?撞人是个偶然因素,他即便不撞人,如果是遇到别的类似的事,他的处理方式不会比这好到哪里去。那么这背后的必然因素是什么?
其实不用我分析,大家看了各种报道的字里行间的一些内容就可以知道了。药的犯罪根源摘录如下:
药家鑫的法庭供述:“从小到大,我生活几乎除了学习以外就是练琴,妈妈陪我练琴,小的时候每周练琴,妈妈为了练琴,妈妈都会打我。”
药家鑫和父亲的关系其实一直都很紧张。父亲对他的管教过于严格,曾经动手打他,还将他关在地下室。药家鑫对父亲的评价则是:非常严厉,不允许出错,要求自己凡事都要做到超出他人,尽善尽美。
前一阵子“虎妈”的报道铺天盖地,虎妈的做法基本上只有两个字:严厉。虎妈的书卖得挺好,不知多少家长会效仿其行为,对孩子“严格要求”。
行为如出一辙的父母,造就的是心理和性情相似的孩子!每个罪犯的背后,都有个教育方面的混蛋家长!
“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我们的老祖宗总结得多好啊,它把一个人正常发展的可能和出现问题的根源都讲出来了——这么简单的真理,被一些不着边际的专家和不着边际的媒体用不着边际的“理论”和“分析”都给淹没了。造成的后果就是一茬茬的孩子被一代代的父母以爱的愿望或不正确的价值观伤害得遍体鳞伤,自卑、抑郁、自杀或犯罪。假如大家都看到这种因果关系,“问题”和“犯罪”会减少多少呢?
今天又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题目是“澳洲华裔高材生涉嫌弑母
疑因难忍被要求事事成功”。读来令人感叹嘘唏。报道如下:
中新网4月3日电 据澳洲新快网消息,涉嫌弑母的华裔高材生依然遭到全球追捕,而且被害母亲已经由悲痛万分的丈夫安排下葬。
差不多2周前,19岁的李伟(音译)从墨尔本搭乘国际航班出国,此后就音讯全无。
4天后,其41岁母亲田梅(又名Hong Xia Tian,Emma
Mei)被发现死于他们位于Burnside的豪宅中,身体上伤痕累累。其49岁父亲周五在朋友的扶持下出席了丧礼,他经营着位于阿德莱德(Adelaide)威廉国王大街(King
William St)的China Trading House。
父亲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经商。《广告人报》经过调查后发现,他们的儿子李伟,也叫Daniel
Li,是一名高材生,也是一名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以几乎满分的成绩毕业于阿德莱德其中一间最负盛名的私立学校。
李伟在艾尔弗雷德王子学校(Prince Alfred
College)的朋友称,他经常受到来自他母亲的压力,要求他要事事做到成功。估计他每年的学费和音乐学费就要5万元。
他的朋友们说,李伟一直都因为母亲要求他拿到完美的学业成绩而闷闷不乐。
其中一位朋友说:“他妈妈在学业成绩上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他不喜欢谈论这个问题,但他的朋友都知道这让他有多烦心。”
据悉,李伟反复暴打了他的母亲田梅,并用床单紧紧地包裹她的尸体,然后就在3月19日(周六)乘飞机飞抵墨尔本。
愿人间道理呈现得清楚明了,愿所有父母们不再好心干坏事,愿天下苍生生活得简单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