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桂山寻隐【余一】

(2023-02-26 18:09:19)

五桂山中寻真趣,日月熙长万古芳

 

——专访著名文化学者、书法教育家、美学理论家金熙长先生兼谈书法美学教育

 

|余一

 

 五桂山寻隐【余一】


一、楔子

 

清啸和灵禽,高吟木客稀。

低咽青溪玉,斜侵白袷衣。

 

深圳与中山,只隔着浅浅一湾珠江水,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正月初六终于见到了久仰已久的——著名书法教育家、书法美学理论家、深圳文化学者金熙长老师。

回想21年前初到深圳时的那个春节,我独自漫步在清冷的荔枝公园,也许是面对深南大道旁的中国工商银行大厦多看了一眼,从此“金龙情结”一直魂牵梦萦。因为那醒目大气的书法对联,尤其是落款处“金龙”二字,深深地烙在心底。见其书法,想见其人,读其作品,更想其为人,其文脉流徽,必是源远流长的,因为金老师的故事传奇与其仙风道骨的形象早已刻入我心。

 

五桂山,是与罗浮山、丹霞山齐名的广东名山,据《太平环宇记》载:此山南隔大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奇岩怪石,异羽奇禽,流泉飞瀑,此处乃出产名贵贡品沉香之所,故曰香山。

这里空气清新,鸟语花繁,举目所见,五桂峰高,连绵几十里,金老师隐居于兹10余载,读书、修道,研习书法,编订教材,思接圣贤,放眼未来。

正如我有一诗赞曰:

琅珮振清音,十方端正肃。山川吞劲烟,海岳尽萧穆。
体素可纯储,含章自德牧。群仙拱翠峰,灵性且淳伏。

 

 五桂山寻隐【余一】


二、金熙长书法教育之美学内质探源

 

谈及金熙长(原名金龙)老师的书法追求,这里有段公案:这次我一见到金老师,就抛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在事业巅峰之际,离开深圳而退隐山林?金老师目光如炬而气定神闲地答道:“自己当时觉得虚名在外,而内心深处的东西太少,这样下去,虽然可以赚取更多的钱,但名不副实,这样心是不宁的。”

我遽然顿悟了,上世纪8090年代,金老师影响力在深圳风生水起,不论是书法、事业都堪称业内翘楚。他不单外拓而且内求,尤其是对待书法,看得比生命还重,这种潜心研习学问与修心修德、礼佛学道的精神,是形成其书法美学理论的坚实基石,他不单是这样想,而且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付诸实践,这是我在五桂山金老师家耳濡目染到的。

他新浪微博20年来,推送自编自导自书自语的《书法美学》共有6038篇之多,而且至今还在每天更新,这是一般人很难企及的。

笔至此处,我还是想好好梳理一下金熙长老师的书法美学历程。

 

(一)、家学渊源、玉汝于成

 

熙长老师生于浙江台州临海县穿山金村,天资聪颖、好静肯专,但由于历史原因,虽是书香世家、但在那个讲究家庭出身年代,让他从小就遭受异样的眼光和遭遇,学习一直优异却没有机会念大学,过早地踏入社会。好在家学渊远,小学时就遍临自家画谱与族谱中的书画作品,牛角挂书,坚持不懈地吸吮着儒道文化传统,他16岁跟木雕师傅学徒,练就了雕刻技艺;后参军东北,以几倍于他人的毅力苦读各类艺术丛书,后南下深圳参与工程建设,将部队的文艺宣传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得到师部领导的赏识,回浙江探亲,他也不忘去浙江杭州寻访书法篆刻名家,带着自己的习作,向专家请教与得到评点。

“若非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是的,不论环境多么困顿艰难,熙长老师都忘我地投入到书法的研习当中。在中山大学图书馆系进修,他慕名探访甲骨文大家商承祚先生,得到商老的精心点拨与教诲。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

是的,熙长老师在23岁,作为中国内地赴香港举办个展的首位青年书法家成功在香港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和深圳大学举办书法技法与鉴赏讲座,也在深圳大学开设“书法课”教授《大学书法》,并出版多部自己的家学、心学研究心得,用苍劲或秀美的书法,汇成《养心集》、《明心集》、《修心集》、《写心集》系列出版,在海内外引起极高的评价与强烈的反响。

 五桂山寻隐【余一】


(二)、转益多师、博艺专一

 

熙长老师常说,书法就是毛笔在纸张上的一种旋律与舞蹈。为了更好地掌握书法线条与笔力的关系,他从姊妹艺术——舞蹈中寻找灵感与节奏。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独自去香港拜英国皇家舞蹈学院的高级院士、国标舞国际裁判师学习舞蹈,勤奋而有悟性,并多次得到国标舞大赛的金奖。

他结合故乡的民间戏曲乱弹、高腔、徽调、滩簧与现代歌唱、吟诵等唱念的气息,将它们与书法创作的“飞白”相结合,提出书法美学中的“计白当黑”与“留白、唱白技巧”相融合,这样就拓展了书法“飞白”的内涵与旨意。

除此之外,他还学习古琴、音乐乐理,从中生发书法创作中的轻重缓急,宫商角徵羽与书法创作中的力度、阴阳、正反、巧拙之间的联系。

后来,熙长老师还在吟诵歌唱佛教、道教的经文中得到启示,这些博大精深的民间传统,全部贯注到书法艺术上,让他的书风变得绵长而有味,高古而朴拙,见眼前之书,想像其清雅而厚重、端严而清穆的人格魅力。

五桂山寻隐【余一】

 

(三)、遍临百碑、融冶一家;

 

这次我深入五桂山,与熙长老师生活、交谈,一起整理数十年堆叠如山的书法作品,老师一一介绍道:“这都是自己隐居中山所临的几百个古代碑帖,其中用力最多、研究最深入的是《毛公鼎》、《瘗鹤铭》与《许长史碑》,而几百个汉碑几乎每个都通临几十遍。”这时,金老师又拿出一组草书与碑体正楷的对联说道:“我不单是通临,还要分析每一个字在不同碑里的用笔、构造、风格,并进行梳理与归纳总结,有的人学碑是碑、学帖是帖,不知道如何演化,一幅作品中,要将所临古人的东西恰到好处地运化到自己的创作,才是真正的学通了书法。”

是的,观其近来作品,均是碑帖互化的结果,当几百个碑的字体与笔法谙熟于胸,用篆籀笔意与帖的雅致结合,就可“何方可化身千亿,一碑刻痕一熙长。”写出千变万化、姿态万千的书法精品来。

就一个碑体书刻,由于年代的久远和拓本的变迁,现在印行的书法碑帖,都有许多版本与不足,有的是后人修改,难睹古人书丹时的全貌,熙长老师这么多年通过购买最佳的出版社作品(比如日本二玄社与雅昌的),有的为了得到最细致传神的版本,出入拍卖行,与拍卖公司及藏家讨要原迹原版初拓,花重金购入,或找到一手作品,自己拍摄带回扩大图版,进行对比研究,其中的巨大付出,可想而知,这也是普通专业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所难以企及的。

针对目前市面上书法教材参差不齐,字帖质量差异大的诸多问题,他发心要出版一套自己的教材与字帖。据悉《金熙长书法教材及系列字帖》也在紧锣密鼓地运筹与编撰之中,对于这个教材,圈内人及国内几大出版机构都在翘首期盼与相关业务接洽中。

五桂山寻隐【余一】

 

(四)、礼佛学道、神逸高古;

 

纵观古往今来的大书法家,不论是王陶还是苏黄,这些卓有成就的人物都是佛道双修与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当今书坛,有人可以写出线条优雅、造型完美的书法,但由于传统文化功底缺失,诗词、音乐、佛学、道学、医学等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涵养不足,直接导致其作品的单薄与贫瘠。这也是当前书坛的乱象与浮躁之气,大家盲目一轰而动的后果。

怎样从民间与古籍中汲取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怎样做到文化与佛道的潜心而修?

这是考验一个人的见识与底气、心力与实践的重点。金熙长老师不但付诸行动,而且真正全身裸退,隐居山林十余载,前往江西龙虎山、宜春仰山寺等地,访名士仙道,同修心法与义理,并把获取的感悟运用到书法的实践中,真正做一个当代知行合一的“真隐士”。

用儒家入世精神进取拓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用佛家精进的意志看淡世俗;用道家修仙的思想解厄透脱,一切的修为就是超脱尘世的纠缠、廓清人生的迷雾、解脱人世的困顿,守望心性的纯美与坚毅,永葆内心的静水深流。

静能生慧、慧必能悟,“书道随心皆净土,闭门无欲即是深山”,这是我读《问道》一书,寻访“当代隐士”之《金熙长篇:生命源头的清凉智慧》的切身体会。

 

(五)智者悟者,渡人真阳

 

安得胸如海样宽,了无人事着悲欢。

水天极目无穷境,不染尘埃不起澜。

 

江湖退隐廿余年,先生归来仍少年。

人生的阅历是一部大书,有人只看完扉页就止步不前,有人沉醉其间而执迷不悟,因此“放下我执”很难,“想得通透”更是可贵。

十多年前,金熙长老师就在南京、珠海、中山、深圳、嘉兴、台州、临海、上海等地举办了《以书立德、以笔润身——常福居士书法作品全国巡展》(作者注:此际金熙长先生乃以“常福居士”行世)。

 

不求讨好、不取媚流行,率性而为谓之“真”;雄强伟岸、山河吞咽,气度超拔谓之“阳”,此乃熙长先生多年来从道家古碑古帖中,悟出的“真阳笔法”。

这是修行人长年炼气修道、出碑入帖,师古化古,中和冲逸,有仙风而显静穆之气,笔笔湛明而循迹出处,瘦硬处而涵道骨之神采;其作品似柳浪闻莺舞,无驰骋夸张之做作;气韵生动、幽深高简,变幻莫测,笔意时出人意料之外。

花下独酌、樽前买醉,琴韵悠扬、茶禅入道,这是雅士风流,但金熙长老师想得更多的是劝善与书法美学教育事业,沉潜自己,是为了更大的喷薄而发。

五桂山寻隐【余一】

 

三、发扬并传承金熙长书法美学之意义

 

2002年起,金老师退出商海闭关隐居研习书法、著书立说,2011年后隐居广东中山,创建“五福书院”收徒传学授艺,其学生遍布海内外,有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在清华北大、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学府的优秀学子,他们将书法与其他专业结合,独挡一面,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面对当今书法界的种种乱象与“假、大、空的大师”泛滥,粗俗、狂怪、野狐禅作品甚嚣尘上,男孩缺乏阳刚等现象,金老师忧心如焚,他很想登高一呼,廓清晦气万里埃。

金熙长老师主张:传承书法必须从幼儿开始接受熏陶,主张《写“大字”,立大志》,否定目前培训机构推出的中小白云毛笔,提倡一开始就抓长峰大笔写大字。

学书先做人,以端严奇宕的结体以雄浑厚重为第一用笔以高简古朴为第一,结字以端严奇宕为第一,需要内外兼修,兼具阴阳、表里如一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语言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当代学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深沉厚重、胸怀大志,树立正确的三观,从学术规划而制定正确的人生规划不得不说,金老师这个崭新的理论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深沉厚重是一等资质,聪明伶俐是二等资质,能言善辨是三等资质,故以雄浑大气的汉魏摩崖书风来培养孩子的广博胸怀,以高简古朴的用笔来刻画真淳朴实的性情,来陶冶并激发孩子们书法临习的传统与创新思维。

上世纪80年代就在中山大学、深圳大学、香港等地普及与讲授书法艺术,金熙长老师积累了深厚的书法教育理念与技法,如今,一个更大的宏愿在他心里酝酿,也就是《金熙长书法教材及字帖系列》正紧锣密鼓的编撰与运作之中,这套教材的诞生与出版,必将颠覆传统教材里陈陈相因的观念与技法,她将促进国内书法界与海外华人圈对书法技法、书法教育和书法美学理论一次全新的改革。

金熙长书法教材及字帖系列》并不是普通的书法产品,更注重培养学生宽博的胸怀、励志的楷模、爱国的情怀,它正是培养青少年成为我们新一代大师、新一代的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等国家栋梁之才的摇篮。

五桂山寻隐【余一】


==================

 五桂山寻隐【余一】


 



附二、《金龙印象》

文|余一


我与我的本家名书法家,著名劝善家,书法教育家、书法艺术传承及研究集大成者——金龙先生(原深圳书画家协会主席),虽未见过面,但通过微信,每天见面,先生发我他讲解书法之视频,亦讲亦范,受益匪浅。

 

遥想20年前,我初来深圳闯荡之际,住在深圳火车站附近之穿孔桥边,有事没事,闲逛罗湖书城,每到新年之际,在荔枝公园附近,只要抬头仰望,就能见到每年更换的百米长联书法,那是张挂在罗湖书城边的深圳工商银行大厦外墙,鲜红夺目,书法字势磅礴,笔道遒劲有内敛蕴藉,給我这个书法爱好者学习与揣摩的大好机会。因为这里是深圳深南大道的核心区域,周边也是经济文化最繁茂的所在,问起许多朋友这事,都印象最深,对联火红,当年的年味也因此增温不少,本来这座移民城市,到了新年就大部分人离开,于是这一象征性的善举,給我印象里鹏城的新年提升了热度,带来了那个年代的美好回味。

 

那时,仁兄署名金龙,我不敢确认先生姓金,怕是笔名,后来,多方询问,也在电脑上搜索,果然是同姓。

 

后在“深圳艺术家群”里,见到先生的微信,说明加之理由,因为金龙先生不单与我同属浙地金氏,而且我祖先也是明代中叶从浙江沿海逐步迁往江西,而在我家乡鹰潭市余江县,就有十三个村子姓金,其中山溪,畈溪,鹤溪,龙溪,竹溪等均是同修《金氏族谱》,上面记载的迁徙路线,也一目了然。我也为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有一位在艺术、文化,慈善事业,军旅文化,尤其是书法研究上,很有建树的本家而感动,而自豪,自此萌生一种想认识与拜访的念头,但后来与他的许多朋友打听,金龙先生已经不在深圳,而隐居于珠三角的中山五桂山,于是,这一念头再次落空。

 

 

 

2013年后,有了微信。好在如今信息时代,学习与了解一个人,尤其是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均可从网络空间得到。很多年前,就知道先生研究《瘗鹤铭》,而且有专著论文,后来,先生又出版《家风家训对联书法》,当时还网上求仁兄寄我一套,至今珍藏并阅读揣摩,很受教益。

 

之后,发现仁兄的章草书法,与30年前不同,书风为之大变,章草书法,是隶书过渡到楷书的重要书体,也是草书变化到今草、大草的关键,也关注多年前,金龙先生在上海最高建筑举办的书法展,当时我把这些资料与作品,收集整理,存于自己的电脑上,做到适时研究本家仁兄的书法字体变迁,学问、修养是勤修勤勉的结果,德艺双馨、知行合一,用自己的善行、淳悟,感知、讲习,实践着他毕生的目标。

 

 

 

于是就有我今天与金熙长老师每天的互动,经常观摩其书法讲演,书法示范的视频,于是,我经常有感而发,留言一首诗給仁兄。

 

集腋成裘,于是,我加上网络空间搜索来的图片,编辑一集文章,大力宣传金龙先生的书法成就与公益之心,当然,写作此篇时,我还没有跟仁兄交流,权当我送给本家仁兄新年的一个礼物吧!

 

 

 

————余一【金繁荣】撰稿于2023年元月12

 

附:【余一组诗《金熙长  视频号谈书法美学》】

 

 

 

1、赠本家仁兄金熙长老师隐居五桂山双修

 

 

 

/金繁荣(余一)

 

 

 

以书契道亦修仙,就市大隐心自闲。

 

儒释禅身原筋法,崆峒更在五桂山。

 

 

 

2.观本家金熙长老师“视频号”讲述书法之妙

 

 

 

其一  晖福寺碑

 

 

 

道骨仙风晖福寺,快然优楷惠行书。

 

艺增天德真滋味,益讲贤经得妙如。

 

 

 

其二  临习《好大王》

 

 

 

笔底静澄写大王,鸿蒙初劈现锋芒。

 

线条微妙显方正,乃悟学书法度堂。

 

 

 

其三  广武帖讲解

 

 

 

松而不散写广武,趣味天真见高古。

 

大巧如拙书三昧,且听熙长论书初。

 

 

 

3、读仁兄临习好大王碑讲解

 

 

 

方方正正好大王,惚惚慌慌亦人生。

 

书道或同音乐协,线条点画别有情。

 

 

 

*4、庆元旦以祝

 

 

 

孬随流年转好运,宜遣嘉怀祝新岁。

 

金兄百期真学问,洗心澡雪来涤秽。——祝金老师新年快乐,快乐开讲,平安福运,与日隽永。

 

 

 

5、题仁兄书法讲演

 

 

 

温文尔雅助熙长,大道于书解其囊。

 

家训闲来藏笔意,嘉言仁德得心觞。

 

 

 

余一2023/1/5

 

 

 

6、听视频号后

 

 

 

笔墨深时存道义,传家唯有率真如。

 

做人求学行其正,舍得之间悟静虚。

 

 

 

余一听讲所得2023/1/5

 

 

 

7

 

*五福临门紫气来,吉祥止止万家台。

 

寓意深深心象在,且听暖语新解开。

 

 

 

——余一诗意赠熙长先生*

 

 

 

8、为金熙长老师新春书联而作

 

 

 

家风古训携来珍,大雅清新脱俗尘。

 

亦讲亦范书佳句,喜联一贴焕今春。

 

9、观熙长老师写《传家处世》名联/余一

 

一联写得何其难,

灵动轻盈笔墨沉。

负抱阴阳多照应,

毛公鼎味本留真。

 

10、题仁兄书斋

/余一

 

绿植净心鸟语频,

深山修习绝浊尘。

梅兰竹菊皆入画,

一曲故思遍地春。

 

11@五福书院 金熙长

五桂山如仙境一般,

 

云水雾霭助炊烟,

上天言好过小年。

如诗入画春无限,

五福书院同修仙。

 

12、书福字

 

/余一

 

一字说开文字史,

千年福运自天时。

深深寓意笔画出,

历代书风花样辞。

 


註:金熙长,又名金龙,浙江台州人,原深圳市书画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著名慈善家,其书法行书大气磅礴,深得书法之三昧,后研习《瘗鹤铭》、汉晋诸帖,其学生遍及国内外,讲习书法,见解独到,深得当今书坛方家推崇。


五桂山寻隐【余一】

(金熙长先生与著名书法家、甲骨文学者商承祚先生在一起)




========================================

作者简介:

余一,原名金繁荣,一道诗兿社总策划、总社长;1972年12月2日生于江西余江,字简瀛、斋号:索盦、拾乐园、寿研斋、鹤斋;网名有余一、余一先生、八全余一、蘭一娓、曲砆、及八全君、八全逸客、畈溪客等。本人自幼酷爱书画篆刻、受外公金有堂公的民间书法启蒙,又受教于福建著名书法家范宗栋、鹰潭姬佐秋、古文专家徐进诸先生,业事大进。现为深圳德泰堂长生书院副院长,深圳雅一龑文化传媒文化策划、深圳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鹰潭市书协会员,中华华夏诗词协会理事,原鹰潭诗社会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余江诗社理事等;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书法篆刻大赛获奖,诗作入选多种报刊、杂志、诗集并开专栏;著有《现代长生经1200首》《鹤斋钝吟99版》、《余一小语叄辑》、《知向何方》、《余一启示录四册》、长篇小说《虹蚀》及《情感系列中篇小说·爱的绝版·散文集》等数种,诗作达5500余首,出版文字达四十万左右;近五年来,通过微刊平台,为海内外380多位(人次)诗词家、小说、散文家、各类艺术家进行艺术评论,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编辑网文、博文达860万字,有书法作品被省部、市区、乃至国家领导人、英国、日本、韩国、美、德、荷兰、澳洲、北欧等国际友人收购、收藏。



本人与上海格律诗社社长黄汉江先生一道编辑《上海滩诗叶》,入选全球华人艺术家与诗词作家3780余人,共八万余首诗词及诗词理论论文,荣获2016年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全球最大最多诗人参与的单部诗集”;



2020年,余一主笔,写作《中国乡村厕所革命》一书,由中国建材出版社出版,成为该领域的科普读物,用于指导乡村厕所革命的实践。



2022年8月,责任编辑江西青年国学导师,独立学者风一先生最新专著《致慧一百讲》,由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