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盘再创本轮行情新高,赚钱效应继续发酵!

(2015-11-09 12:43:04)
标签:

海洋看盘

海洋论市

收盘综述

午间看盘

分类: 股市前沿看市场

                         大盘再创本轮行情新高,赚钱效应继续发酵!

受IPO重启消息影响,周一两市双双低开,随后纷纷冲高,沪指涨近2%站稳3600点,银行板块领涨,两市近百股涨停,创业板涨近2%站上2700点。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涨1.63%报3648.42点,深成指涨0.97%报12392.19点。

盘面上,银行、矿物制品、电脑服务等板块涨幅居前;仓储物流、农林牧渔、航空等板块跌幅较大。

分析人士指出,重启IPO对A股市场偏向利好,有可能由此吹响跨年度行情号角。

A股经历三季度的暴跌后,市场逐步在恢复正常的机制。IPO重启提上日程表明目前A股交易基本恢复常态,步入正轨,危机模式结束。同时,改革的步伐并没有因为市场的剧烈波动而停止,重启IPO并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机制改革,表明资本市场的改革在继续,步伐坚定且方向正确。

历史规律看,A股历史上共9次暂停IPO,第9次目前仍未结束。单纯就走势看,前8次IPO重启后,大盘上涨与下跌次数并无明显偏向。若就趋势是否改变看,中期观察IPO重启后大盘均延续了此前的走向,即新股发行并未对市场的中期趋势产生根本性影响。因此,本次新股发行对市场的影响更倾向于是一个短期波动,而不会改变市场的中期趋势。

具体来看,本次IPO重启取消新股申购预先缴款,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避免前期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对市场利率的冲击;而且市值配售的方式不变,可提高投资者对二级市场股票的配置比例,均是利好市场。重启IPO对投资者只有心理上的影响,没有实质性影响。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也认为,从历史经验看,IPO的暂停和重启,短期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心理冲击,但不太可能影响市场运行的基本趋势。此次IPO重启应该也不会例外。需要留意的是,此次证监会还改变了此前新股申购预先缴款的安排,改为在确定配售数量后再缴款。这就解决了巨额资金打新对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流动性造成的冲击,也有助于缓解投资者对IPO重启的担忧。

综观上周市场表现,上周四和上周五相对前一段的量能增长比较明显,这两天的量能显然不是只有场内资金在交易,更多的是场外资金也开始进场,场外增量资金的流入对于市场来说是比较大的提振动力。

两市融资余额三连升,创8月31日以来最高。截至11月5日,上交所融资余额为6487.5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23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为4187.31亿元,增加57.28亿元;两市合计10674.87亿元,增加180.29亿元。沪股通呈现净流入态势。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11月6日消息,截至11点46分,沪股通资金重新流入,净买入3.59亿元,剩余额度为126.41亿元。为近13个交易日首次净买入。沪股通在经过连续的资金流出之后,于上周五首次出现净买入,这样的情况说明在目前A股的反弹得到了越来越多资金的认可,尤其是沪股通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A股再次吸引部分场外资金的回流场内,对行情的继续上涨构成利好。

与此同时,三季报数据显示,证金公司斥资逾1.2万亿元巨资救市力保股指不深跌、历来精准抄底的社保基金三季度也大举买入蓝筹股、嗅觉灵敏的产业资本同样大手笔增持。同时,截至上周股市新增投资者33.74万户,新增数已连续第三周回升,偏股型基金仓位也开始上升、两融余额近期大幅飙升。国家队、产业资本、基金、风险偏好资金与散户当前基本都达成了做多共识,大盘迎跨年度行情可能性大。

关于后市,民生证券策略分析师李少君团队指出,IPO重启与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对市场心理影响,反弹节奏或受到扰动,但稳增长加码、流动性改善与管理思路“标本兼治”三大逻辑仍在继续发力,这些均将提振市场中长期信心,驱动中级反弹的进一步展开。如果未来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风险情绪显著提升,大盘蓝筹可能突破“搭台”范畴,沪指有望冲至3800点—4200点,创业板看到3000点。

海洋认为,今天大盘走出低开上行走势,股指基本在今天的开盘点位上方运行,显示大盘下档支撑是超强势的!我们从今天大盘已经分别突破向上的3604和3652点看,大盘强势特征非常明显!创业板股指今天也是走出强势上行走势,显示小盘股也不甘落后市场!操作上,投资者应该把握牛市思维,在新的市值配售发行新股机制的背景下,大盘中长期走牛的趋势比较明显,投资者应该把握逢低买入,持股待涨的操盘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