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年2月24日海洋收盘综述

(2014-02-24 16:16:53)
分类: 股市前沿看市场

                           2014年2月24日海洋收盘综述

延续上周跌势,今日沪深两市低开低走,截至收盘,沪指报2076.69点跌1.75%,成交1072亿元;深成指报7542.53点跌2.68%,盘中创近8个月新低,成交1494亿元;创业板指再现跷跷板效应,涨1.34%报1540点。

板块方面,地产、煤炭、银行、保险等板块大幅下挫;医疗保健、传媒娱乐、互联网、食品安全等板块涨幅居前。

22日,有传言称兴业银行停止房地产贷款,引发市场猜测。昨日,据多家券商报告和媒体报道援引兴业的说法称,这一表述并不准确,该行只是暂停了部分房地产融资业务,并不针对开发贷和个人住房贷款。尽管如此,地产板块仍受影响重挫4%领跌两市,中华企业等多股跌停,万科、招商地产、保利地产、金地集团四大龙头亦跌逾6%。

从板块轮动和市场的走势来看,今日,沪指在金融地产重挫的影响下,市场恐慌性情绪再起,除了部分新兴行业概念股成为资金避险去处外,传统周期性行业都遭遇了大幅做空。从今日市场的涨跌来看,导致今日市场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金融地产领跌。地产板块受到周末传闻多家银行停止地产贷款的利空消息影响,今日地产板块便开始大幅下挫。近期,杭州部分楼市开始率先大幅降价,使得市场对后市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加码的担忧。盘面上,多只地产股出现跌停现象,地产板块的集体走弱,也导致了银行为首的金融股跟风大跌。投资者对于处于风口浪尖的地产板块还是以规避为主,而对于金融板块的下跌,不宜盲目出局,短期内止跌企稳的概率较大。

二是股指IF1403空方发力。上周五股指IF1402的交割日,就导致了市场的大幅下挫。而从新的主力合约IF1403的多空持仓来看,上周五净仓位为-14040手,空方大幅加仓,创了近期净仓位的新高。空方的大幅发力,一方面是利用了汇丰2月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不及预期,以及央行持续正回购操作的短期消息面利空;另一方面是地产、银行等权重板块对股指影响较大,但地产受到国家政策调控影响,银行也受到牵连,并且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也带来一定冲击。在传统行业面临调控和转型的压力的情况下,股指做空显得更加容易。

三是新兴行业板块再成资金避险去处。近几日主板市场的大幅下挫,部分新兴行业板块再度出现上扬。新兴行业板块虽然大部分个股已经处于估值高位,但由于国家政策支持,消息面政策利好频出,便于市场炒作。但投资者也应该深刻认识到部分高价无业绩支撑概念股背后的风险。新兴行业部分有业绩支撑或是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个股可以继续关注,但对于那些完全脱离基本面的个股还是远离为主。

对于中期走势,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的红包行情有两条主线:一是年报行情,二是两会题材股。建议投资者特别关注年报大幅预增的中小盘品种,尤其是存在高送转预期的个股。对环保、食品安全、生态农业、新能源汽车、国资改革等有望受益于两会的题材股,可以继续逢低关注。但总体上,仓位不宜过分放大。

海洋认为,今天大盘基本在今天的开盘点位2099点下方运行,说明大盘上行压力非常明显!从整体的盘面看,沪市大盘在今天跌破动态操盘线,目前动态操盘线是2096点,说明大盘整体已经进入调整格局!特别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今天金融地产煤炭等板块都出现2%以上的跌幅,对股指下行起到直接作用!特别是今天地产板块跌幅超过5%,对市场的杀伤力是非常惊人的!中小板股指今天在盘中一度跌破相应操盘线,目前中小板操盘线为5249点!但今天午后中小板操盘线的失而复得,说明中小板的调整已经基本到位!今天值得欣慰的是,创业板指数在经过短线几天的调整后,今天逆市走强,目前创业板操盘线1511点,对创业板的中长线向上趋势起到支撑作用!由于今天是本周的第一个交易日,今天大盘收阴线,会对整个一周的走势有指导性意义!一句话概括,本周大盘后市不容乐观,但结构性行情依然存在!操作上,投资者还是以动态操盘线的得失作为整个行情的方向标!在动态操盘线下方还是以离场观望为宜!对于创业板跟中小板的投资者,我们可以根据其相应操盘线的得失作为操盘依据!

明天沪市大盘的阻力位2097点、强阻力位2118点,支撑位2056点、强支撑位2037点。目前沪市大盘动态操盘线为2096点,创业板操盘线1511点,中小板操盘线为5249点。仅供朋友们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