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祠堂楹联龙林森

标签:
永新视觉祠堂文化欣赏 |
分类: 转载推荐 |
永新祠堂楹联
文/龙林森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学遗产宝藏丰饶,其中一代又一代最占优势的、经久不衰而民族性特强的一种文体,就是楹联。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是我国文学大家族中的一朵鲜艳的奇葩,它体现了一种对称和谐的文学美,具有广泛性、实用性和群众性,是其他任何文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其特点是:长短自如,言简意赅,对仗工整,韵律典雅,文字优美,应用广泛。
祠堂楹联,是应用于祠堂方面的对联,它不但要符合对联的特性和书写要求,而且要体现某姓氏的渊源和某祠堂的地理个性,还要适宜时代潮流,光大祖德;适宜当地的民风民俗,不落俗套。
永新是书法之乡,礼仪之邦,其祠堂楹联内容丰富,色彩斑斓,书写各异,特色鲜明。其中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出自文学大家的,也有来自平民学者的;有流芳千古的,也有红极一时的。其字体不一,有的是行书,有的是正楷,有的是隶书,有的是魏书,有的是篆书。它们的字数不等,长短兼备;寓意含蓄,思想端正。虽然作者的文化水平不同,文字质量优劣显见,但总体趋于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播正能量。概括起来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和赞美当地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二是追溯本族的源流与伟业;三是启迪、教育、引领后辈传承祖业和家风,和睦乡邻,振兴家族。这些祠联,有的永久性的刊刻在祠堂大门、舞台、神位两侧或梁柱上;有的临时张贴,作为春联,或作为喜庆节日联,或作为祭祀联。其内容,有的长期不变,有的与时俱进,不断更换新内容。在这里,编者搜集整理筛选了永新一部分祠堂楹联,以通常的一种分类方式让诸君品赏,敬请赐教。
我们知道,在旧社会,祠堂的建制有一定的格局,故而,祠堂楹联的通常一种类型与祠堂的结构规模有关。若是三进规模的祠堂,一般由门楼、下堂、中堂、寝堂组成,其主要的楹联有:门楼(墙面)联、大门联、中堂联、寝堂联。若是二进规模的祠堂,一般都是由门楼、下堂、中堂组成,其主要楹联有:门楼(门面)联、大门联、中堂联。若是一进规模的祠堂,其主要楹联有门楼(面)联、大门联、厅堂联。若祠堂前门三开,为“三山门”,即一中门和中门左右两旁略小的大门,就要增加两副大门联。若祠堂内的柱子也要楹联,那就要视柱子的多少再增加柱子上的楹联。若三进祠的左右两栋墙面各留有两侧门,二进祠左右两栋墙面各留有一侧门,后面墙面留有后门(一般的祠堂不设后门),那就要增加侧门联、后门联。但是,侧门联与后门联只是张贴临时性的楹联,如春联和喜庆节日贺联,不镌刻永久性的对联,有的只镌刻侧门或后门上的永久性横幅,而且限制两个字,如“龙腾”、“凤翥”、“余庆”等。另外,大多数祠堂内设立了戏台,而且戏台两边都会题写楹联,有的以堂匾内容为主,作为中堂联;有的内容以戏台为主,作为戏台联。因各个组成部分分别负担着不同的职能,所以根据其结构和职能,一幢祠堂内要分别撰写不同个性的楹联。主要有:门楼(墙面
)联、大门联、中堂联、立柱联、寝堂或神主牌祭台的祭祀联、戏台联。这些楹联,有的镌刻在祠堂里的固定位置,材质固定(石质或木质),作为世代不变的永久性楹联;有的每逢春节或盛大节日张贴在固定位置,内容相同,但书写字体和材质(一般为红纸)不同,也可视作永久性的楹联。有的只是临时性的张贴一些内容不同且经常变化的楹联,虽然贴在祠堂内,但与每年内容固定的楹联有本质区别,在这里,我们不把它作为祠堂楹联选载;另外,一些楹联虽然镌刻在祠堂固定的位置上,但完全不符合楹联规则和章法,内容不敢恭维,我们也没有把它作为祠堂楹联选载。
(一)门楼(墙面)联:是镌刻或张贴在祠堂正面、大门回廊两侧墙面上的楹联,有的祠堂没有;有的祠堂有一副;有的为两副或三副,即里对里,外对外。其主要特征:一是显示祠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二是显示祠堂的历史渊源或先祖的德行伟业,激励后人传承祖业,奋发图强。三是显示建祠的目的和希望,或者显示其家族荣耀。如:
(1)义山耸峙接荆山,千寻云程地步;
(2)魏科屡掇丝纶世掌,溯前烈辉煌,气运循环五百年,自有兴者;
(3)水部尚书名阀;
——石桥镇樟枧刘氏家庙联
(4)思孝奉先德,溯袤水渊源,盐堆家声,一邑俎豆馨义岭;
(5)谱牒绍永新,想前人缔造维艰,窃喜百代子孙无忘畴德;
——禾川镇泉山莲塘龙氏西仲翁祠·思古堂联
(二)大门联:是镌刻或张贴在祠堂正面大门两边的楹联。祠堂大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为一开,即一扇大门,其楹联只有一副;另一种为三开,即“三山门”,除中门外还有左右各一扇较小的大门,其楹联就有三副。在写作技巧和内容上,中门联与其左右两侧较小的大门联有所区别。如:
(1)三山门中门联
栋宇嵯峨,光凌彩凤天边月;
规模壮丽,秀掇金鳌海上春。
(2)中门左右两旁的大门联
A、五马峰高灵储地脉;
B、祖训当遵麟洲易;
——澧田镇南城村龙氏大祠·种德堂联
(3)大门联
吏至尚书,浩气贯古今,人称唐室无双士;
儒为贤首,仁风充天地,世赞孔门第一家。
—莲洲乡溶溪村溶溪颜氏礼堂·务本堂联
(4)大门联
务本处世宜章和邻睦族家业兴;
好善积德须知重义厚礼天地宽。
——芦溪乡南阜村甘氏宗祠·本善堂联
(三)中堂联:是镌刻或张贴在祠堂中堂堂匾或戏台两边的楹联。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与堂匾的内容相关,叙述历史渊源,勉励后人;一种与戏台相关,作为戏台联。与堂匾相关的楹联,如:
(1)自东汉发源以来,守零陵家规,无过廉公敦厚;
——澧田镇南城村龙氏大祠·种德堂联
(2)肇武陵,徙莲塘,衍南城,灵储地脉同树德;
——澧田镇南城村(龙氏)凌霄翁祠·务滋堂联
(3)泰宗西平几千年,励志图强,叠起名宦硕儒,俊采星驰,九霄凌云耀国史;
——才丰乡清塘村李家礼堂·泰彰堂联
(4)日为乾,月为坤,乾坤于斯交泰;
——才丰乡洲湖村吴氏宗祠·日赞堂联
(四)立柱联:是镌刻在祠堂中立柱上的楹联。有两种:一种是门廊立柱联,一种是正厅(下堂和中堂)立柱联。如:
(1)门廊立柱联:
A、前狮山,后鹅岭,四面环拱乎屏山,灵钟万代;
B、泮宜邑,邑宜众,长幼有序,序人伦感恩爱,序天伦感生存;
——龙源口镇泮中村李氏祖祠·耕读堂联
C、耕凿万年留汉业;
——龙门镇龙湖村龙门刘氏先春翁祠·怀德堂联
(2)正厅立柱联:
A、义以种礼以耕,自古有年,犹农夫之望岁;
B、著述仰前徽,易传史略,荣邀帝览;
C、自天降求实种实褒;
D、勤耕勤劳衣食富;
E、凝神致和长寿考;
F、祖德难忘千秋常祭典;
——龙源口镇南塘村(吴氏)毅斋翁祠·永思堂联
(五)寝堂或神主牌祭台的祭祀联
(1)敬祖尊宗,诚谨怀仁陈俎豆;
——澧田镇南城村(龙氏)凌霄翁祠·务滋堂联
(2)倜傥好义,光耀延庆列祖;
——在中乡中洲村谭氏宗祠·延庆堂联
(3)共存仁孝敬先祖;
——禾川镇泉山村龙氏西仲翁祠·思古堂联
(六)戏台联:即张贴在固定戏台两边的楹联。固定戏台的位置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戏台在中堂堂匾下,有的祠堂镌刻或张贴与堂匾相关的内容,作为中堂联,而有的则为戏台联;第二种,戏台在祠堂进门处;第三种,戏台在祠堂外。但不管固定在哪里,戏台联的主要内容都是叙述人与戏之间的关系,笑谈人生,告诫后人。如:
(1)天地大舞台,举止言行当思积德二字;
——高市乡樟木山村西汀礼堂·承德堂联
(2)管弦丝竹最怡情,愿后人留心,勿轻丢去;
——在中乡宏居村金氏宗祠·笃庆堂联
(3)咫尺地演藏千军万马、四象八卦;
——高溪乡下雨村泥金段氏子仁翁祠·敦伦堂联